APP下载

解说肺动脉高压

2021-04-30靳志涛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低氧肺动脉分级

靳志涛

说起肺动脉高压,可能很多读者都比较陌生,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疾病,也不知道它有哪些危害,更不知道如何检查治疗。下面我们就简单地谈谈有关肺动脉高压的一些基本知识,给大家做一个科普宣传。

从人们熟知的血压谈起

所谓血压,就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也是血液流动的原动力,其成因是血管的回缩和大动脉的回弹。平常我们所说的高血压,指的是主动脉里的血压高了,而肺动脉高压也与高血压类似,指的就是肺动脉里的血压高了。所以,在以往的文献中,肺动脉高压也被称为“肺高血压”。

肺动脉高压是由多种异源性疾病(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继而发展成右心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一类疾病。如果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经右心导管检查测定的肺动脉平均压大于或等于25毫米汞柱,就可以诊断为肺动脉高压。当然,要确诊肺动脉高压需要到医院,利用专业的仪器检查才能得出结论。

肺动脉高压在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病。我国的有关资料显示,患者的年龄多在50岁以上,中位数年龄为58.1岁,高峰位于51~70岁年龄组。这与国外的资料一致,均显示肺动脉高压的总体发病年龄高峰大于50岁。其中与遗传因素相关的肺动脉高压,占肺动脉高压患者比例的6%~10%。近年来东亚地区35岁左右的患者逐渐增多且死亡率较高,因而又被称为“年轻人的杀手”。

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和分类

目前针对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的研究很多,但结论还不明朗。一般认为,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复杂,是多因素、多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外因(低氧、烟草、粉尘、其他理化生物因素等),内因(遗传、发育、结构、疾病等)及交互因素(微生态、感染、免疫、药物等)。多种血管活性分子、多种离子通道、多条信号通路共同参与肺动脉高压疾病的发生发展。

最近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等联合制定、发布的《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将肺动脉高压分为5大类。

1.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按照病因进行分类,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又可分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遗传性肺动脉高压、药物和毒物所致的肺动脉高压、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如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2.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主要由左心收缩功能减低,导致左心室收缩末期心室内残余血量过多;第二,心力衰竭发生时,多数患者有心脏结构发生改变,心室壁肥厚,导致左心舒张功能减低;第三,心力衰竭后引起心室扩张,出现血液在瓣膜返流等情况。以上这些原因均可导致左心房的血液流到左心室的阻力增加,进而反射性地引起左心房肺静脉压力升高,进一步传导到肺动脉,使肺动脉压力升高,出现肺动脉高压。

3.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是由低氧引起的以肺血管收缩及肺血管重构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综合征,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的一种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不同类型的细胞在血管内壁之间参与机制不同,主要包括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另外,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

4.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或)其他肺动脉阻塞性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目前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发病机制。炎症反应不仅作用于肺部,而且作用于全身系统。肺部低氧或缺氧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肺部血管收缩。国内罗源等人的研究显示,低氧环境下肺部动脉的离子通道受到影响,使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出现去极化,致使肺部动脉收缩,PCR升高。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核心致病环节。内皮细胞为单层细胞附着于血管内膜表面,不仅是一道屏障,还具有调节血管收缩、稳定血流等作用。肺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分泌前列腺素(PG)、一氧化氮(NO)等擴血管物质,而肺作为PG含量最多的一个部位,同时也是PG合成代谢的一个主要场所。

5.未明和(或)多因素所致肺动脉高压。有些类型的肺动脉高压解除病因后可以治愈,而有些则无法根治。

肺动脉高压的症状和分级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相对来说是比较隐秘的。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以至于许多人对肺动脉高压没有认识,很多医务人员对肺动脉高压的了解也并不深。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右心功能不全的相关症状,常表现为劳累后诱发。有时候患者自认为是自身的体质变差了,表现为疲劳、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和晕厥,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干咳和运动诱发的恶心、呕吐。晚期患者静息状态下可有症状发作。随着右心功能不全的加重,可出现踝部、下肢甚至腹部、全身水肿。

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基础疾病或伴随疾病,也会有相应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肺动脉高压的并发症和肺血流的异常分布有关,包括咯血、声音嘶哑、胸痛等。以下指标常用来评估患者运动耐量:WHO功能分级、6MWT和心肺运动试验等。

1.WHO功能分级

WHO功能分级是肺动脉高压患者初诊时,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生存的重要指标。而治疗前后的功能分级变化,则是评估疗效的主要指标。WHO功能分级分为Ⅰ~Ⅳ级,其分级原则与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相似,但增加了晕厥症状的描述。Ⅰ、Ⅱ级患者的生存期显著高于Ⅲ级或Ⅳ级者。功能分级恶化是疾病进展的重要警示指标。

Ⅰ级: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体力活动不会导致呼吸困难、乏力、胸痛或接近晕厥。

Ⅱ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活动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胸痛或接近晕厥。

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胸痛或接近晕厥。

Ⅳ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存在右心衰竭征象,休息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乏力,任何体力活动均可加重症状。

2.6MWT

即6分鐘步行试验。1968年起源于美国,并在国外得到深入研究及广泛应用的一种次极量运动试验。6MWT是测试肺动脉高压患者运动耐量以及评价疗效的重要客观检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一般来说,首次住院的肺动脉高压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与预后密切相关。6MWT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并发症、需氧量、认知水平、积极性等。建议在6MWT结束时采用Borg呼吸困难评分,来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肺功能和尽力程度。

3.心肺运动试验

是一项客观、定量地评价心肺储备功能、运动耐量的重要检查项目,可以用于评估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量、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心肺运动检查应该具备良好的质控,目前心肺运动试验大多使用逐级递增操作流程。肺动脉高压患者运动耐量、有氧代谢能力和通气效率明显受损,表现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降低,二氧化碳通气量升高,氧脉搏(VO2/HR)和峰值氧摄取量降低。肺动脉高压患者最大摄氧量小于10.4毫升/分钟/千克则预示死亡率明显升高。

肺动脉高压的危害

肺动脉压力的高低取决于肺血流量和肺血管阻力的综合效应。肺血管的阻力主要由肺小动脉、肺毛细血管和肺静脉阻力构成。任何可导致肺血流量增加和(或)肺血管阻力升高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因素,均可引发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升高会导致右心后负荷增加,从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张、功能不全,最终出现右心衰竭。

1.缺氧。血液由右心室向肺内流动的阻力增加,肺内血液减少,血液从肺内摄取的氧气减少,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可以引起气短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和发绀等心力衰竭的表现。

2.肺动脉出现高压的危害之右心功能不全。血液由右心室向肺内流动的阻力增加,使右心室负担增加,可以引起右心室肥大和功能不全,影响静脉血回流,导致各种静脉回流不畅等症状出现,如下肢水肿、肝大、腹水和消化不良等。

3.肺动脉出现高压的危害之三尖瓣关闭不全和房颤。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和右心室右房的增大,疾病晚期可见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而室性心律失常少见。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以分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总的来说,分为基础治疗和特异性治疗。一般情况下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或肺移植。

猜你喜欢

低氧肺动脉分级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CTA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