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负压引流与单纯闭式引流在肺叶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30苏建薇

全科护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闭式肺叶疼痛感

张 倩,苏建薇

负压引流是目前胸外科手术后常用引流方式,是利用生物半透膜封闭开放创面,通过专用的负压机制造负压,使引流管和敷料对清创后的创面产生作用[1]。虽然具有良好的引流效果,但是也限制了病人的活动范围,对病人早期下床和物理康复等治疗具有较大的干扰[2]。单纯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的一段置于胸腔内部,一端接入位置低于胸腔的水封瓶中,便于胸腔积气和积液的排出[3]。能够在保障术后引流的基础之上便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和物理康复等治疗,也能够减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量,释放更多医疗护理资源[4]。因此,本研究以我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低负压引流与单纯闭式引流在肺叶切除术病人中的疗效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于我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病人共74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用信封法将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低负压引流组和单纯闭式引流组各37例。低负压引流组男26例,女11例;年龄48~72(56.28±1.73)岁。单纯闭式引流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46~70(54.19±1.89)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组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肺癌;②符合肺叶切除术指证;③择期手术;④病人及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术前并发肺部感染、肺结核或肺不张;②合并脓胸、血胸;③第2次肺叶切除术;④肿瘤侵犯胸壁(T3);⑤胸腔广泛致密粘连;⑥肺叶和胸腔其他脏器需同时切除。

1.3 方法 病人入院时即给予呼吸功能锻炼器(3种吸气流速600 mL/s、900 mL/s、1 200 mL/s)进行呼吸锻炼。术毕后在切口处用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泵,术后第2天~第3天拔除镇痛泵)。低负压吸引组术后水封瓶接低负压[15~20 cmH2O(1 cmH2O=0.098 kPa)]吸引。鼓励病人主动咳嗽、叩击胸背。24 h胸腔引流量减少至200 mL,无漏气,胸腔引流液淡黄色,胸部X线片提示肺复张良好时拔除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病人术后疼痛情况。术后疼痛评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病人术后1 d、2 d、3 d、4 d、5 d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0分表示无痛感;1~2分表示偶有轻微疼痛感;3~4分表示经常有轻微疼痛感;5~6分表示偶有明显疼痛感,但可以忍受;7~8分表示经常有明显疼痛感,但仍可以忍受;9~10分表示剧痛感,无法忍受。②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指标。统计两组病人术后的引流量、出血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③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病人术后残腔积气积液、胸腔感染、皮下气肿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进行比较。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表3 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肺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癌症之一,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术治疗能够较为彻底地将病灶组织进行切除,能够达到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5]。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肺癌病人临床治疗中常用术式,手术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快[6]。但病人由于在手术过程中机体功能的暂时性抑制或部分组织的损伤,胸腔积液无法得到正常的产生和吸收[7]。在术后恢复期间需要设置引流装置,对病人胸腔内的积气和积液进行排除,彻底消除残腔,并调整胸腔状态,帮助胸腔内负压状态的重新建立,促进肺部扩张功能的恢复,并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8-9]。术后引流方式会直接影响病人术后的恢复情况,在对引流方式的选择探讨中需要在保障引流效果的同时,能够减少对病人造成的疼痛影响,促进病人的机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在本研究中两组病人术后1 d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闭式引流组病人术后2 d、术后3 d、术后4 d和术后5 d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低负压引流组(P<0.05),说明单纯闭式引流能够更有效地减轻肺叶切除术病人的术后疼痛感。肺叶切除术由于对病人内脏器官的损伤、切口的创伤、引流物的刺激等情况,病人会在术后处于急性疼痛期,如果引流不畅、胸腔积液等情况发生,会加重病人的疼痛感[10-11]。疼痛容易导致病人出现焦虑、烦躁、易怒、失眠等负性情绪,不利于良好的休息,影响术后恢复。还会引发多种机体的应激反应,如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II、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的大量分泌,使病人全身的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出现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异常症状[12]。术后疼痛管理能够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和疼痛刺激,促进病人更早地进行下床活动和关于肺功能的恢复训练[13]。VAS评分能够通过视觉模拟的形式评估病人疼痛感[14-15]。经过对两组病人术后连续5 d的疼痛评分检测,单纯闭式引流组病人的疼痛感明显低于负压引流组病人,能够更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在本研究中,单纯闭式引流组病人的术后引流量、出血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低负压引流组(P<0.05),说明单纯闭式引流能够更有效促进肺叶切除术病人的术后恢复。病人在术后的引流装置虽然能够帮助排除胸腔内积气积液,但仍属于侵入性装置,如果引流管等装置留置时间过长,不仅会增加病人的疼痛等不适感,也会增加出血、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的风险,为减少感染发生的风险,病人服用抗生素时间也会增加,也会增加病人的住院时间[16]。所以在选择引流方式时,拔管时间更早的方式也更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17]。通过对两组病人的相关恢复指标的统计和比较,单纯闭式引流病人的各项恢复指标均更短,病人能够较早的进行下床活动、肺功能呼吸训练等,既能够使机体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又能够减少住院的费用,还能减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18-19]。在本研究中单纯闭式引流组病人的术后残腔积气积液、胸腔感染、皮下气肿和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低负压引流组(P<0.05),说明单纯闭式引流能够更有效减少肺叶切除术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已在临床中获得更多的认可和使用,肺叶切除病人术后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有利于病人快速康复,对于负压引流的不足之处逐渐得到重视[20]。单纯闭式引流,一方面减轻病人的术后疼痛,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促进病人保持充足的休息,增加机体免疫能力,还能够促进病人更早地进行下床活动和肺部功能恢复训练,减轻病人的机体应激反应,形成良性循环[21]。单纯闭式引流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负压引流病人,能够有效达到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

综上所述,单纯闭式引流在肺叶切除术病人的术后引流中,能够更有效地减轻病人的术后疼痛感,促进病人的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闭式肺叶疼痛感
更正说明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浸润性肺癌的疗效分析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常闭式防触电插座的研制
1000MW机组闭式水温度控制优化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闭式膨胀水箱的容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