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远高新区:创新引领 拼出高新力度和高新速度

2021-04-29林世爵通讯员钟敏华区婉芳

广东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新区园区人才

文/林世爵 通讯员/钟敏华 区婉芳

[导读]

靠着一代代“清高人”脚踏实地、拼搏创新,清远高新区十年磨剑,完成了从市级、省级到国家级的“三级跳”,于2015年晋级为国家高新区。近五年来,清远高新区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以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为主要目标,全力写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三篇文章,成为清远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新阵地。

砥砺三十载 创新正燎原

清远这片富有改革精神的热土,历来不乏改革创新的基因。30年前,迎着改革的东风,清远在全国首创“体外造血、异地扶贫”模式,设立“广东清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扶贫区”)。这个自带创新基因的扶贫区后来成为了点燃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时代“火种”,并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1995年,伴随着工业化的浪潮,清远在扶贫区的基础上增设清远经济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清远经开区”),扶贫区开启了向工业化的转型之路。2011年,清远经开区华丽转型成为省级高新区。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清远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自此,清远高新区完成了从市级、省级到国家级的“三级跳”,清远高新区创新发展的航船,驶向了更深、更远、更波澜壮阔的海面!

2019年,清远高新区成功跻身全国百强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升第97名,并成为2019年全省3家获批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的开发区之一。2020年,清远高新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综合排名提升至全国第96名。昔日为改变“老少边穷”困境而设立的扶贫区,今日实现华丽蜕变,已经成为清远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主战场。

2020年9月29日,清远高新区晋级国家高新区五周年成果展活动开幕式现场

燃情五载 实力“清高”

过去五年来,清远高新区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以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为目标,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招商引商,引进腾讯华南云计算基地、忠华棉纱交易总部等重点项目50多个;组建4支总规模达15.55亿元的产业基金,开创了清远产业基金先河;与中山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的5个校地、院地创新平台已顺利投用;推动天安智谷、华南863等科技园区提质发展,这两大园区内已有近900家企业注册登记;出台“产业十条”“科技创新十六条”和《激励优秀青年人才创业就业试行办法》等“3+N”系列政策,政策扶持体系逐步完善;设立粤东西北地区首个行政审批局,审批事项承诺办理时限比总体法定时限压缩了80%以上……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数据有力诠释了清远高新区的高新力度和高新速度。

截至2020年年底,清远高新区已建有百嘉科技创新园、莲湖产业园、嘉福工业园、雄兴工业园、泰基工业园等重点园区,形成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5+1”主导产业。园区汇聚了先导稀材、豪美新材、聚石化学、嘉博制药、爱机汽配、蒙牛乳业等知名企业,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细分领域技术水平处于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清远高新区核心区1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6.09亿元,工业增加值51.6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2.71亿元,同比增长3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亿元。

多路并进 创新“清高”

一是党建引领,红色高新。五年来,清远高新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理论武装,突出政治机关属性;聚焦组织建设,强化基层组织硬核能力;聚焦作用发挥,致力打造“红色园区”;聚焦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扎实推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模范机关建设,创新开展“两新”组织竞争性扶持党建项目路演比赛,通过举办“两新”组织趣味运动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以加强思想、组织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将“两新”组织打造成为“把握方向、政治引领、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坚强堡垒。截至2020年年底,全区已建成园区党群服务中心3个,“两新”党建工作示范点6个,其中区本级4个、省级2个。

二是共抗疫情,速度高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清远高新区始终将服务企业、发展经济作为一切工作的主线,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一是抓好企业稳岗稳工工作。全省第一个采取点对点“一站式”集中接送湖北籍务工人员返岗,组织22辆“复工暖心直通车”接回区内90多家企业共计500多名鄂籍员工及其家属。帮助企业搭建网上人才招聘平台,有效缓解企业用人难问题。二是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制定出台了《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疫情防控期间临时租住补贴暂行办法》《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等惠企政策;摘编中央、省、市和高新区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政策文件发给企业,并协助企业申报有关优惠政策。三是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区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到疫情防控一线检查督导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清远高新区组织“复工暖心直通车”接湖北籍务工人员返岗

三是优化布局,产业高新。五年来,清远高新区积极借助“广清一体化”发展契机,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招商引资、完善产业发展生态、促进产业提挡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汇聚发展新动能,为清远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新力量。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已初步形成上游稀土、稀散金属,中游强合金材料、特种型材,下游电子电器设备、光电子元器件的全产业链。先导稀材、豪美新材、聚石化学等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丰羽强翅,各领风骚:先导稀材在稀有金属行业中综合实力国内第一、世界第三,主要产品硒、碲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豪美新材拥有国内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特种铝型材生产基地,并于2020年5月登陆主板上市;聚石化学拥有无卤阻燃剂化学合成与复配应用技术、阻燃改性塑料制备技术、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是国内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制造商之一,并于今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为优化园区布局,盘活存量土地,清远高新区积极出台引导政策,推动高标准厂房建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充足发展空间。截至2020年年底,全区共有高标准厂房建设项目14个,总占地面积2409亩,总建筑面积约363万平方米,总投资超100亿元。目前,已完成招商签约企业92家。

四是动能切换,科技高新。五年来,清远高新区以国家级品牌为指挥棒,营造良好“双创”生态体系,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区共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小微双创基地2个;高新技术企业132家,占全市高新区企业的33%。2019年,清远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再获国家认可,成为2019年广东3家获批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的高新区之一。

2019年,清远高新区分别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中山大学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华工清远高新区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目前3家校地合作平台共引进项目团队39个,孵化企业23家。随着广清一体化的深入推进,2020年高新区又分别与广州大学、广东科学院新能源研究所合作共建研究院。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率领的科研团队已入驻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清远)研究院。

创业孵化方面,天安智谷、华南863两大科技平台已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链条,引进、留住了一大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截至2020年年底,上述两大科技平台内注册登记企业894家,实际进驻运营企业273家。此外,清远高新区还牵头承办了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启动仪式、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市场与技术对接清远行等国家级“双创”活动,引进了大批优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华工清远高新区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清远高新区天安智谷园区

五是招才引智,人才高新。自2015年晋级国家高新区以来,清远高新区积极加强人才载体建设,认真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育留用工作,全力打好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组合拳”。出台《激励优秀青年人才创业就业试行办法》,针对不超过30周岁的本科生等三类优秀青年人才,每年设立5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在购房补贴、生活补助等10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制定《人才创业项目评审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来区创办企业,最高可享受5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支持;以“区域工作站+企业分站”的“1+N”综合体人才创新模式成功获批设立清远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下设6家园区工作站分站、3家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对高层次人才提供“两个清单”“四个帮办”服务(即服务清单、政策清单;引进落户、创办企业、人才政策兑现、社保医疗教育等服务),引导各类创新人才扎根清远。

截至2020年年底,清远高新区已相继引进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32人,集聚博士、硕士等高端人才230多人。现有省扬帆计划团队3个、省扬帆计划人才工程3个、市级创新创业团队4个、市“起航计划”人才工程7个,获批市六类紧缺适用人才163人。

六是审批改革,服务高新。五年来,清远高新区积极深化以服务为导向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解决企业在行政审批方面关注的“痛点”“堵点”。2017年,设立粤东西北地区首个行政审批局,完成21个部门364个事项的标准化梳理及流程优化工作,将7个部门的80 项审批事项划转审批局一个部门集中办理,使审批事项的承诺办理时限比总体时限压缩了80%以上。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行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全省首创“审管分离”行政审批模式。实施重大投资项目直接落地,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大幅提升项目落地建设速度。持续开展“一门式、一网式”“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层服务改革。

七是出台政策,改革高新。五年来,清远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的一切”为宗旨,出台系列新政策,形成政策洼地。前期,相继制定了《促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十六条措施》《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等政策,在知识产权、人才团队、科技项目方面的奖补力度领先粤东西北地区。2020年,高密度出台了《激励优秀青年人才创业就业试行办法》《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促进总部经济及部分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清远高新区支持标准厂房建设试行办法》等多项政策,继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全力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组建了广东粤科清远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等4支总规模达15.55亿元的产业基金,开创了清远市产业基金的先河,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扬帆起航 未来“清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全国百强高新区’的新起点,作为清远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入珠融湾的先行区,展望未来,清远高新区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继续用改革创新、动能转换为清远经济高质量发展装上‘科技新引擎’”,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岐贤对高新区未来信心满满。接下来,清远国家高新区将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全力打好党的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营商环境优化“五张牌”,为清远培育出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

2020年4月30日,清远高新区人才政策发布仪式现场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扎实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推动机关党组织与非公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扎实开展“六好”标杆党支部和“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企业专项资金、企业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有效监督,常态化开展“以案治本”警示教育和作风教育,对照党章党规、比照先进典型,为企业做实事、做好事,自觉做到“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的一切”。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坚持主导产业引领,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资源和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加快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支持区内现有基础好、发展后劲强的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突出产业“建链、固链、强链、补链”,围绕龙头企业培育打造高端铝型材、稀散金属、先进改性塑料、新一代电子信息、钟表产业等五大产业集群。把电子信息产业园打造成聚集云平台计算、云网络系统、通信导航设备、电子元器件等高端产业的现代化专业园区。

三是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动能。高质量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专利申报,推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研究院等平台专业化运作和高质量发展,有效推动高校人才与科技成果等落地转化。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水平,引导企业提升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和质量。推动天安智谷、华南863等科技创新园区提质增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创新型特色园区。

四是深化机制改革,补齐发展短板。充分发挥清远距离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最近、发展空间最大、生态条件最好的“三最优势”,针对园区发展空间不足、用地指标少、历史遗留问题多等问题,加强部门协调联动,逐个攻破难点,积极盘活区内闲置用地和闲置厂房,向存量土地要空间。进一步加强标准厂房建设和管理,加大投资建设力度,推动项目引进和落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加强园区管理,优化企业服务。加快莲湖产业园、银源工业小区等园区及周边地区的控规编制和报批工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园区城市综合管理。搭建高新区政企互通服务信息化平台,打造在线企业注册、信息备案、政策申报、供需发布、互动交流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健全人才招引机制,组织区内企业赴省外高校开展人才招聘和创新创业大赛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家联谊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拓宽人才建言献策渠道。

猜你喜欢

高新区园区人才
人才云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