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途径研究

2021-04-28叶亲美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音乐

叶亲美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中明确指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赋予学前教育生命意义的目的,关注幼儿生活,通过多措并举,加强对幼儿的人文关怀,引导其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据此,幼儿音乐教育要贴合幼儿的生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其生活自然地蕴含于音乐情境,二者完美融合,促进音乐教学质效的提升。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音乐生活化教學中要坚持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将音乐教育与幼儿的生活契合在一起,让他们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亲近自然,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寓教于乐中去探索音乐世界,感受音乐的乐趣,为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保驾护航。据此,我们要坚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培养其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我们以《过家家》的歌曲为例,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在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开展音乐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发挥幼儿的天性,根据其生活经历,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一部分幼儿扮演“妈妈”,一部分幼儿扮演“爸爸”,还有一部分幼儿扮演“娃娃”。依托这种形式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演唱过程中融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同时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做喂娃娃、打扫卫生、做饭等一系列动作,教师看到幼儿做饭、洗菜存在动作差异的时候,要学会用“童眼”观察幼儿世界,鼓励幼儿对生活的大胆表演。生活化的情境是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有助于幼儿感受生活的乐趣,体会音乐在生活中的运用,调动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选择生活教育内容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主旨就是倡导充分利用生活载体,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教育引导契机,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让生活处处孕育教育之花。因此,教师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要让幼儿感受到音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就需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教育契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一些动物或是大自然的声音,依托这些声音让幼儿了解现实生活的声音,了解人类最早的音乐形式,带领幼儿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感受美妙动听、多姿多彩的音乐,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另外教师为挖掘生活中的音乐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幼儿走出教室,亲近自然,倾听四季的声音。在春天聆听春雨落下淅淅沥沥的声音,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在夏日听取蝉鸣、蛙声;在秋季听秋收的欢笑声,秋风吹拂过稻田里的“风声”;在冬日聆听茫茫白雪的“落雪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走近生活,分辨大自然中的不同声音,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培养感受音乐的能力。教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让其聆听大自然音乐“原声”,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丰富生活化教学载体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生活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游戏犹如火花,点燃幼儿求知和探索的火焰,助推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幼儿音乐生活化教学中,可以恰如其分地融入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游戏活动,借助游戏这个载体,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实现其音乐情感的培养。

我们以《头发肩膀膝盖脚》这首歌曲为例,这首歌曲是切合幼儿实际生活的。教师可以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来进行教学。首先可以引导幼儿将双手放在脸颊上,让幼儿听老师的口令,当喊到某一个身体部位名称的时候,幼儿需要用最短时间将自己的小手放在教师所说的身体部位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意喊身体部位,喊的速度可以快,可以慢,这样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具有一种紧张感。随后教师再用歌唱的方式,对幼儿发出指令,依托这样的方式,让幼儿熟悉《头发肩膀膝盖脚》这首歌曲,另外,《拍手歌》《找朋友》《丢手绢》等歌曲是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也是常见的音乐游戏。可见,教师从幼儿的生活入手,在教学中引入这些游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学会唱歌,学会游戏,获得审美,体会音乐的乐趣,感受到与同伴互动的快乐。

幼儿园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对于幼儿未来成长具有重要影响,音乐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也是当今幼儿教育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打破墨守成规的思想,大胆放手,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入手,以其生活为切入点,构建生活化模式,创造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丰富生活化教学载体,回归本位的早期儿童音乐教育,让幼儿能够在音乐的美妙中体验愉悦的情感,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境音乐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