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焕英,为你好,你咋还急眼了?

2021-04-28王蕾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李焕英贾玲勒索

王蕾

“为你好”的爱,走错了频道

春节期间,贾玲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火了。即使没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们,也都从微博热搜、自媒体文章和朋友圈里,看了太多剧透和影评,也一定知道下面这些击穿灵魂的金句: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傻孩子,说啥呢,你从记事起,妈妈就是个花季少女,要么你们不是亲娘俩,要么就是你妈早婚早孕。

“如果,我妈当年不生我,会比现在过得幸福吧。”

——这是啥话呀,你妈当年不生你,她还是你妈吗?她不是你妈,她幸福不幸福的,你也不知道哇。

“我当你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做到。”

——哎呀,宝儿啊,不是非要杠你,总想让父母高兴,说到底还是讨好别人,委屈自己,这压根儿不是你妈想看到的啊。

…………

影片中贾晓玲一心想让妈妈高兴,她假扮盲人,帮妈妈买回全厂第一台电视机;她帮着女排队员干各种活,只为她妈妈能参赛,赶上“好事”;她费尽心思地撮合她妈和厂长儿子李光林,只希望她能过上更优渥的生活……但是通过和妈妈的相处,她才发现,相比拿第一,妈妈领了个纪念奖搪瓷缸就心花怒放了;相比和厂长儿子过有钱人的生活,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锅炉工贾汉田,因为这样才会有贾玲;相比同事的女儿去美国拿高薪,她只希望女儿健康快乐就好。

儿女有儿女的“我以为”,父母有父母的精神世界。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有一种委屈,是你觉得你妈妈受委屈了。就像有一种冷,叫你妈妈觉得你冷。就像领了证的李焕英看着贾晓玲跑出去的背影说:“我真的觉得我这辈子过得挺幸福的,你咋就不相信我呢?”

有个网友的留言一针见血——你们哭成那个熊样有啥用啊,回家也没多刷一个碗,说你们两句,不还一样顶嘴吗?

可如果看完电影后被感动的孩子回家准备对父母好一些,父母却很可能兜头一盆冷水泼上来:你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你把工作干好比什么都重要……

看,你想给的和他们想要的,根本就是两码事嘛!

中国式家庭最大的困境之一,就是父母和子女都打着“为你好,让你幸福”的旗号,却硬生生把对方逼得活在另一个频道。直到往事无法挽回,上苍再也不给机会,我们才在相互亏欠中知道:如果可以,我真想穿越回过去,好好爱你。

“为你好”,可能是种情感勒索

“我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听话呢?”

“你要是在乎我,就应该听我的。”

“这事你不答应,以后别来找我了……”

这些话听上去是不是很耳熟?为难你的人,往往是你最亲近的人,明知道不合理,你却很难直接拒绝。怎么办呢?

这种情况,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专门研究过。她在《情感勒索》一书中写道——

上面所有的行为,有一个专门的心理学概念——情感勒索。所谓情感勒索,是指关系中一方通过给另一方施加压力,让对方感到挫败、恐惧,最终选择放弃自我、服从对方要求的行为。这种不健康的关系,往往令被勒索的一方痛苦不已。

情感勒索之所以如此普遍,甚至屡屡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披着一张“我都是为你好”的外衣。但事实上,越是亲密的人之间,越容易出现情感勒索,比如亲人、伴侣、密友、同事等。因为亲密,人们自然会重视他们的感受和要求;也因为如此,他们能更容易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行为。

虽然披着“我都是为你好”的外衣,但情感勒索和日常请求是不同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日常请求是希望对方做出改变,两者是平等关系;而情感勒索的本质,则是要从根本上控制对方,两者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

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被“情感勒索”了呢?不妨回想一下,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1.施暴者:只要不顺从就破口大骂,或独自生闷气,给别人传达“我在生气”的信号。

2.自虐者: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做出各种自虐行为。

3.悲情者:不会伤害自己或他人,但会用沮丧、哭泣等方式,暗示对方自己很难过,引起对方内疚的情绪。

4. 引诱者:先给出爱情、金钱、事业等承诺,随后威胁说,如果不顺从,这些承诺都将无法兑现。

明明自己不愿意,被勒索的一方为啥还会选择妥协呢?主要有三个原因:1.恐惧感,害怕失去对方。2.责任感,认为对别人有求必应是自己的责任。3.罪恶感,不想让亲近的人失望,认为让别人难过是自己的错。正因为这三种情绪,被勒索的人往往陷入两难选择,身心俱疲。

如何应对“我是为你好”

怎么破解“我是为你好”这道伪命题呢?关键是要在心理上进行转变。

情感勒索成功的前提是,一方迫于压力选择妥协。所以你必须告诉自己——我不害怕拒绝的后果,我比想象中坚强。可以每天花5分钟,对自己说这句话,或者订一份“和自己的约定”,承诺从此改变。

当勒索者对你提出要求时,第一步是“停下来”。面对面的互动中,对方通过语言、表情、肢体动作施加的压力,很容易让你忽略自己的感受,答应他的要求。所以,不论想不想答应,都不要立刻回应。可以告诉对方,“这件事很重要,我需要认真想想”。用这段时间,做好不让步的准备。如果对方给予的压力很大,最好马上离开现场。不管是借口上厕所,还是参加会议,让自己摆脱这种压力状态,以免被情绪困扰,做出错误判断。

第二步:用旁观者视角,审视自己不舒服的原因,明确自己的决定。如果对方的要求很合理,但表达方式不对,那就明确告诉他,然后有条件地答应。比如,妻子希望丈夫分担家务,但又不直说,而是选择冷暴力。这时候,丈夫就应该告诉她:“家务我愿意承担,但不喜欢这种冷暴力的方式。如果你不这样,我其实很乐意做家务的。”如果对方的要求很無理,那就应该选择拒绝。

第三步: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想法。你可以在对方不在场时,用语言表达不满,发泄情绪,但不要当面争吵。再通过列清单的方式,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和“希望对方给予的”写下来,用温和的方式告诉他。

在表达自己真实想法时,教你一个实用技巧——非防御性沟通。分为四步:

1.找对方状态好的时候沟通;2.不要选有不好回忆的地点,比如总在家争吵,那就约到咖啡馆沟通;3.对方说出自己的需求后,给予适当肯定,比如“我理解你的心情”;3.用温和的方式说出真实想法,比如“说出来并不容易,但这个事一直困扰着我……”

对于那些选择冷暴力的情感勒索者,非防御性沟通同样有效。首先肯定对方,“我很在乎你,但沉默不是办法,我希望解决问题”,然后向对方保证,自己会耐心听他讲,而不会辩驳,慢慢去引导对方开口。

沟通中,如果对方出现了言语攻击的情况,怎么应对呢?最重要的是,不要被他带偏话题。比如对方说“不敢相信你这么自私”“你怎么这么无情”,如果回答“我没有,凭什么这么说”,只会加剧争吵。相反,要冷静地告诉他,“你可以有你的看法,但是……”,明确自己的立场。

记住,你的人生不是为了满足别人,你才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和解之道:是“为你好”,亦是“改变自己”

现实中,在贾玲19岁那年,为供两个女儿读书,李焕英夫妻开着拖拉机去给人运稻草。因稻草装得太高,妈妈李焕英从车上摔下来,小脑损伤,不治身亡。逝于贫苦盛年的母亲,成了贾玲心口永远的伤。

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女儿贾晓玲的企图——希望母亲能过得更好,希望她能高兴,哪怕没有“我”。也恰恰是这一点戳中了观众的情绪:“子欲养而亲不待”背后,集聚了太多的追悔莫及和自我谴责,尽管明知其中有不少非理性的成分,但“给予”(就是人们在理性状态下会反思的“为你好”)依然是唯一可以宣泄情绪的通道。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是贾玲对天堂里妈妈的致敬,但又何尝不是贾玲自己与自己的和解?

成人之后,随着知识更新和经验获得,很多人都会发现父母高大的形象逐渐坍塌,各种各样的缺点涌现,甚至难以沟通,出现“代沟”。

社会变迁的加速,的确让两代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日益突出,但我们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和”恰是一种融合差异的文化,讲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比如,传统文化除了倡导孝顺、尊重老人,也会告诉老人“要做老,先做小”,接受家庭权力关系的翻转。民间还有一句话,老人如孩童,要“哄”。“哄”的深层智慧在于,把人和人的情感放在是非對错之前,把“为你好”式的强调某种价值观变成“只要你高兴就好”的尊重。电影后半部中,我们看到的正是李焕英对女儿的“哄”,知道你是为了让我高兴,那我就高兴,这样你就高兴了;同时,李焕英依然有自己的坚持,选择贾文田就是。相比之下,贾晓玲对李焕英的“哄”就单薄许多,也许这正是贾晓玲内心的遗憾吧。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真正去爱一个人,不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去体谅、去行动。

猜你喜欢

李焕英贾玲勒索
你好,我的“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 观后感
情绪勒索:警惕以爱之名的伤害
《你好,李焕英》:如果这就是TA想要的呢
你永远是我心中的女神
获奖产品介绍:对勒索病毒说不
——美创科技“诺亚”防勒索系统向勒索病毒“宣战”
贾玲: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当贾玲遇到宋仲基
《喜乐街》欢乐就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