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品整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

2021-04-28刘艳春

纺织服装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织物纺织品底线

白 刚,刘艳春

(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一、“纺织品整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思想教育和文化素质的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纺织品整理学”是我校(绍兴文理学院)轻化工程专业以纺织品整理工艺为核心、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和表面活性剂、棉及棉型织物的前处理(烧毛、退浆、精练、漂白和丝光)、合成纤维织物的前处理和整理、蚕丝和羊毛织物的前处理和整理、织物的一般整理、防缩整理和防皱整理,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纺织品练漂、整理加工的基本理论和工艺,主要加工用剂的性质及特点,练漂、整理产品的质量要求等知识。“纺织品整理学”课程原有的教学存在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分离的缺点,课程教学缺少思政教育的融入,重视知识、技能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对学生文化素养、政治素养、意志品格的培养和提升不足。为此,迫切需要通过课程建设,凝练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在专业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社会责任和担当[2],在实现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3],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纺织品整理学”课程教学目标

1.在专业知识方面

掌握染整加工用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水的软化方法;掌握棉及棉型织物的前处理(烧毛、退浆、精练、漂白和丝光)基本理论、工艺与产品质量要求;掌握合成纤维、蚕丝和羊毛织物的前处理和整理的基本理论、工艺与产品质量要求;掌握织物的一般整理、防缩整理和防皱整理的基本理论、工艺与产品质量要求。

2.在专业能力方面

掌握纺织品前处理和整理的基本理论、工艺,能独立制订纺织品前处理和整理加工工艺,具有分析和解决练漂及整理工艺问题的能力,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能力。

3.在素质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严谨的分析力和科学的判断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求真务实、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品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纺织品整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举措

结合“纺织品整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在挖掘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点及载体、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设计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1.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点及载体

“纺织品整理学”课程共设置12个教学单元,课程所蕴含的主要德育元素以及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如表1所示。限于篇幅,表1中仅列出部分内容。

表1 “纺织品整理学”课程思政元素与载体(部分)

2.教学方法

(1)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将思政教育贯穿于“纺织品整理学”课程教学全过程,立足实际情况,从课程中充分挖掘和提炼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并转化成具体而生动的教学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重心下移,全面关注学生的期待和发展需求[4]。采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探索性学习、项目导向、小组学习、多媒体教学、校外专家专题讲座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围绕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和主动学习,让学生汲取道德思想精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并积极思考,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新动向,进而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3)加强课后道德实践指导。结合专业知识点活用教学资源,拓宽育德实践平台,加强对学生课后实践活动的道德引导。通过多元化的隐性道德教育,努力将学生塑造成中国好公民,在公共领域更多地展现榜样力量,引领道德风尚。例如,让学生甄别每一周在微信朋友圈内流传最广的谣言,分析混淆视听的恶性谣言,积极践行网络空间“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自觉成为抑制虚假信息传播、维护良好网络环境的核心群体和重要推动者。

3.教学评价

改革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将评价内容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人文素质、职业胜任力、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在课程评价体系中设置德育评价指标。具体评价方法如下:(1)平时考核。出勤、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2)期末考核。(3)德育考核。总结报告(通过该课程学习,自己在德育与专业结合方面学到的东西与体会)。最后综合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50%)和德育成绩(10%),给出期末总评成绩。

四、结语

实施“纺织品整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需要结合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载体,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织物纺织品底线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丝绒织物》等103项纺织行业标准发布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真相与底线
女人啊,美是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