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基牙全瓷冠崩瓷后再修复中的应用1 例

2021-04-27孙志荣张燕张晓林程丹赵雯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基牙全冠全瓷

孙志荣 张燕 张晓林 程丹 赵雯

710032 西安,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

临床上已行可摘义齿修复的患者因基牙出现牙体牙髓、根尖周等疾病进行根管治疗,后需行全冠修复的情况非常常见。传统方法一是基牙冠保护后重新制作活动义齿,缺点:治疗周期长,患者需重新支付费用、适应新的义齿,给患者及医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二是戴着旧活动义齿取模,并制取单独的基牙模型,待基牙牙冠做好后,在带义齿的模型上进行手工调改,会存在误差。近些年,有学者利用数字化扫描及CAD/CAM对已存在的活动义齿进行基牙冠修复,但是由于冠的材料包括金属、烤瓷,所以大部分都是通过蜡型或树脂冠用间接法制作牙冠[1-4]。本文对数字化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基牙全瓷冠崩瓷后再修复中的应用进行病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65岁,下颌46、47、36、37缺失2 年,35牙1 年前因根尖周炎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行根管治疗及全瓷冠修复,半年前行下颌3D打印钛合金支架及充胶排牙可摘义齿修复。1周前35全冠崩瓷,要求重行35全冠修复。

1.2 临床检查

1.3 治疗计划

建议拆除35牙冠后制取硅橡胶印模,与旧义齿返回加工厂,通过CAD/CAM重新制作35全锆冠。患者知情同意。

1.4 治疗过程

拆除35全冠,排龈,修整肩台,抛光(图1);将活动义齿戴入口内,检查修复空间(图1);使用机混硅橡胶(3M,德国)一次法制取工作模(图1);记录咬合记录,比色,将消毒好的印模、咬合记录及旧活动义齿送技工中心制作35牙冠;应用3shape系统扫描工作模型获得STL文件1(图1),将活动义齿复位到工作模型上后扫描获得STL文件2(图1),扫描咬合记录,获得STL文件3,将STL文件导入设计软件(3Shape Dental System,丹麦),将STL文件1及STL文件2进行匹配,设计出与活动义齿匹配的35牙冠(包括面的支托窝),通过咬合记录,设计咬合形态,调节邻面,获得35牙冠STL文件4(图1),设计结束后安装颜色合适的德国威兰德CAD瓷块,通过CAM完成修复体(图1),在模型上与活动义齿匹配良好(图1)。

图1 35(可摘义齿基牙)全瓷冠修复过程

2 结 果

35牙冠口内试戴,边缘密合、邻接紧、调整咬合并抛光,将原可摘义齿就位于口内,查活动义齿与35牙密合,支托与支托窝密合,卡环与35牙颊轴面密合,固位力可(图1)。树脂粘接剂粘接牙冠,去除多于粘接剂,调。

3 讨 论

CAD/CAM数字化制造技术可缩短患者就诊次数和椅旁操作时间,提供更精确、安全的修复治疗[5]。本病例中,使用扫描的方法获得工作模及活动义齿复位于工作模上的STL文件,设计了与活动义齿完全密合的基牙单冠。避免了重行活动义齿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患者适应新义齿的痛苦。该活动义齿能精确复位到工作模型上,因其也是通过数字化的3D打印技术完成,为后续设计打下基础。本病例所选材料为德国威兰德的全锆冠,避免了蜡型的制作,为直接数字化切削提供了可能。

该病例治疗中,没有直接通过口扫获得基牙预备后的工作模、35牙预备后活动义齿戴入口内的数字化模型及数字化的咬合关系,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程数字化过程,需要继续改进。

猜你喜欢

基牙全冠全瓷
《全瓷修复技术》(第2版)出版发行
《全瓷修复技术(第2版)》出版发行
后牙隐裂行不同材质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
全瓷冠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圆锥形套筒冠义齿基牙修复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效果分析①
固定桥不同桥体龈端形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全冠预备体终止线局部扫描正确度对整体的影响
全瓷基台与纯钛基台在前牙缺失全瓷冠修复中的比较
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临床研究
无牙合支托可摘义齿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