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标本类”民间工艺品的创新*

2021-04-26王柯高洋胡嘉颖

艺术品鉴 2021年2期
关键词:手工艺品工艺品标本

王柯 高洋 胡嘉颖

民间工艺品类的非遗保护,多为静态呈现,通常只注重表象,而忽略了其背后独有的文化特性,但是随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不断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正从“静态留存”转向“活态保护”,尤其是植物标本类民间工艺品单单静态保存是得不到人们的重视的,只有转为“活态保护”,让它流行于人们的生活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接轨才可以说真正的得以传承。

但在以往的这类工艺品的推广中,仍存在一系列难题,如:宣传方式传统且缺乏活力;传播力度小;推广范围局限;与日常生活脱轨等,而宣传结果往往不尽人意。但本次我们展开的项目研究以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工匠精神、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就业增收,坚持绿色发展为基本原则,通过创新手法,利用社会当前所具备的资源能力重新定义大众对这些工艺品的认知,通过大众化手段,制定了真正与人们日常生活接轨的创新方案。

一、初步了解“植物标本类民间工艺品”

(一)发展被阻断的缘由

普及方式传统,实用性低。工艺品类非遗文物的普及更多是依赖于传统媒体,对互联网敏感度低,多数以展销会的方式,缺少与网络与新媒体媒介的宣传。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门店销售、代理分销等传统营销方式将不再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消费习惯。且这些艺术制品过于局限在展馆等场合,家庭方面的日用品涉及较少,大众接受度低,没有真正走进平民百姓的生活中。

后继无人,传承困难。现代人认为传统工艺品已经过时了,脱离了现代生活,对其存在错误认识,没有意识到发展传承的重要性。过去社会对于从事手工艺品艺术类艺术类行业存在偏见,大多数人还认为手工艺品在短期内无法创造足够的利润,这些都大大削减了人们从事手工艺品艺术类行业的热情。现如今传承手工艺品的艺术家大多年事已高,虽然也有年轻的传承者,但是数量极少,发展传承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断层。

设计感创新力较弱。国内艺术品种类多样,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产品,也缺乏好的设计,往往一个新的图案出现,大家互相抄袭移植,结果图案完全一样。因此往往会在许多摊位见到千篇一律的图案,这不仅阻碍了植物标本类工艺品的传承,也失去了工艺品自身的价值。

(二)民间工艺品的创新前景

符合人们的文化审美需求及绿色理念,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对绿色环境的呼吁,以及各种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警示,人们渐渐增加了对绿色产品的需求,环保意识也在增强,且叶雕等植物标本类工艺品市场前景广阔。

有固定的消费群体,受众面广,这种利用树叶,麦秆的艺术制品,往往吸引了大批的热爱大自然,追求简约生活,古朴之美的消费人群。这样,就有了被大众接受的基础。

助本地脱贫致富,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当前,在文旅融合不断深化、脱贫攻坚持续发力的时代背景下,“非遗+扶贫”就是将传统手工艺和广阔市场密切对接,进而成为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动力。这些民间工艺品大多产自乡间,传承发扬为乡村打开新思路,谋求新式产业发展。

展现河南区域优势,活用农作物,创新形式。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一直在寻求转型,往第二、三产业发展,由于第二产业污染较大,加上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第三产业发展势头更足,这些工艺品恰恰满足了环保绿色的要求。

二、带着创新与特色“走出去”

(一)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线上推广具体实施当借助各大网络平台,与知名网购平台达成协议,开展在线定制专属工艺品计划,客户可在网上提供想法与期望给工艺品制作商家,后期根据客户的意愿制作出专属工艺品通过物流企业平台给客户送货上门;亦在网上上传工艺品匠人制作简单工艺品步骤的视频,客户可在线购买制作简单工艺品的材料,之后可自己在家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参考视频步骤制作工艺品。

线下推广则采用实体店加盟,整个实体店按照绿色现代化理念装修,在店里展示各类精美民间植物标本工艺品,可供顾客购买。同时以体验DIY为主,可提前预约时间、位置、材料、工艺品种类。在周末或节假日约上亲朋好友一起动手体验并可带回家,也可放在店里供他人欣赏。同时店里开设叶雕与书法的结合体验模式,将传统的书法艺术与新时代的雕刻设计融合,完美诠释新的艺术创新。

(二)“非遗+旅游”让非遗“活”起来

集中工艺品的发源地建立一个“植物标本村”,旨在这些工艺品的发源地创建一种独特的文化,大力宣传开展旅游业,让闻名而来的旅客实地探索这些秸秆画,高粱画,叶脉画,叶雕,米雕等令人惊奇的制作过程,感受当地技艺人的智慧。在技艺人的引导下,旅客可亲自选材亲自制作亲身体验这些工艺制作。

当然,若想实现“植物标本村的建设”,离不开非遗走进村的措施,同时也应当统筹管理民办非遗博物馆,开发特色文创设计,推广非遗旅游路线,将传统文化资源,文化元素转化为非遗衍生品,由此一来非遗保护就可回归社区,回归生活,让非遗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从而全面实现非遗保护新格局的焕然一新。

“非遗+旅游”也表明了非遗文化的存在是发展地区旅游业的部分基础条件。非遗文化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历史基石和广阔的知识文化领域。同时,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旅游业带来的巨大人流量成为非遗文化传播的载体,游客在了解、认识、接受、传播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实现了非遗文化的迁移价值,不但能有效提高传承效率和非遗文化的质量,还能促进非遗文化与社会活动的完整结合。非遗文化与地区旅游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三)政策扶持让“非遗”传承得发展

河南省叶雕,米雕以及河南省叶脉画,高粱画,秫秸画等被列入非遗代表目录里,并非因为它们多么昂贵和精美,也非在中国历史上被广为流传,而是因为它们真真正正地融入了当地老百姓的社会生活习惯和情感表达,是当地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们对它们的保护只不过是帮它们再创造,让他们的精神得以传承,为他们挖掘可视化的利益。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也表明了政府的总体目标: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三、总结

本次创业项目本着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民间工艺品项目上进行研究与分析,在符合文化品牌建设发展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环保、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政策,从植物标本类工艺品(比如叶脉画、叶雕,秫秸画)等民间手工艺品的传承出发,将开发民间手工艺品这个计划落到实处。在项目设计中,我们特别强调了要发扬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全方位发掘其待开发的价值这个概念,并以此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动力。通过仔细分析与评测,我们决定采用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推广模式和政府的政策扶持让非遗真正“活”起来。

除依据项目特色对其本身进行合理的规划外,前期的调研,中期的分析也为此次创业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此次“旅游+非遗”的构想也为团队计划增添光彩,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注入活力,也成功地推广了非遗文化产品,让更多游客了解到非遗文化。归根结底,我们认为将非遗文化发扬光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充分利用丰富深厚的非遗资源,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创新后的非遗文化逐渐融入生活,并服务于社会。除此之外,从基础上做好民间手工艺品的宣传,从细微之处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企业和媒体沟通洽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此内外结合,将更好地发挥其实用性,进而贴近大众生活。

此外,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融入人民群众生活,我们团队从不同消费水平和消费爱好的群体出发,依据发现的这些工艺品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供了具体解决方案。此次创业不仅有对非遗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还带来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三重效益。通过对以民间工艺品为代表之一的非遗文化的创新,我们有信心使民间工艺品与现代生活接轨,也有信心推动非遗文化沿着:被了解→接受→喜爱→创新→传播的方向发展,也定会担当起文化建设与复兴的重任。

猜你喜欢

手工艺品工艺品标本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两块木头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精品意识是手工艺品价值的基础
广西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
社会版(五)
卖手工艺品
12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如何描写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