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学生预习体系的再思考

2021-04-25黄文业

课外语文·下 2021年1期

【摘要】学生不会预习的原因是没有方法,是教师没有“教预习”。按照人的认知过程,从“感观—认知—思维—发展”四个层面,构建“金字塔式”预习体系,促进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有效增强学生自学生长力。

【关键词】感官层面;认知层面;思维层面;发展层面;“金字塔式”预习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3-0017-02

【本文著录格式】黄文业.构建学生预习体系的再思考[J].课外语文,2021,20(03):17-18.

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动者。有效的课前预习,能促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获得自学方法,提升自学生长力,最终主动地学习语文。

但现实中,学生课前预习处于浅表层、低层次阶段,主要表现为:1.任务简单化,还停留在读几遍课文,弄清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的层面。2.目标体系不明确,没有设计预习单或者预习单没有聚焦学习目标。3.缺乏深度思考,课前预习学生很少或者没有对课文质疑。4.宽度不够,对阅读知识、写作方法、“以篇带类”的阅读等知识的拓展连接不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预习无头绪,效率低下,知识面狭窄,预习成了一个表面过程,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阻碍学生自学生长力的形成。

课前预习就是学生一个真实阅读、质疑、释疑的过程。有效的课前预习,不要让学生漫无目的松散进行。教师教会学生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形成预习系统框架,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措施。美国人乔·尼尔森总结了一套焦点讨论法,从四个思维层面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有效的逻辑框架,帮助人们更清晰更深入地思考。这四个层面依次为:客观性层面,处理信息和感官的直接察觉,即为了得出基本的事实;反应性层面,与个人感受、情绪、记忆、联想有关的个人思维反应;诠释性层面,有意义的联系,整合、理解、领悟,对获得的直接感官与思维反应进行了综合整理;决定性层面,讨论问题的影响、结果和新方向,探索知识在日常世界中的应用。这四个步骤是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也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依照这四个层面,构建学生预习体系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设计好预习单是构建学习预习体系的第一要素,以下以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麻雀》的预习单为例,阐释构建学生课前预习“金字塔式”体系,促进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预习,进行有效自学。“金字塔式”体系为:第一层为感观层面,为阅读扫清障碍;第二层为认知层面,为聚焦目标打基础;第三层为思维层面,在阅读中追思问题提升能力;第四层为发展层面,追寻根源提高素养。

一、感观层面:扫清阅读障碍

感观层面是预习最基础的底层框架,以读为主要方法,通读课文是感观层面预习课文的基本手段。主要的目标是扫清阅读课文中存在的一些障碍,扫清阅读障碍是预习走上高层次的必经之路,扫清阅读障碍需要完成下列基础任务:①不认识的字词反复认读,读正确,读流利;②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工具书,初步懂得意思;③对课文进行“六读”:一读正确准确;二读通顺连贯;三读读懂意思;四读读出疑问;五读读课后作业并文中找答案;六读读课文相关知识、写作背景的链接内容。为了让学生完成阅读的基础任务,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好课前预习单,让学生从阅读入手,明确预习最基本内容,进行爬楼梯式的有效预习。如《麻雀》预习单之一“我会读”:①你会读的生字有哪些?②课文中,你最喜欢的词语是哪些?③在文中画出你不懂的字词、句子。④课文中主要的角色有哪些?⑤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⑥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⑦文中有哪些地方不懂,画出来。

二、认知层面:聚焦学习目标

感观层面获得的原始信息,奠定了学生预习的第一层框架基础。直观的信息需要深加工,整合梳理,提取精髓,需要把枝枝蔓蔓的信息聚焦到学习目标上来,直指核心问题,让学生的预习随着文本内容的深入探究,对文本有认同感,有情感触动,有问题产生,有价值取向,对课文产生学习兴趣。从本质上来说,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预习也从这个环节开始,根据学习目标对零散信息的梳理,是多种器官的综合活动,是学生的已知世界分泌液准备对课文有条理学习消化的“酶”。学生清楚学习目标十分重要,课后习题、单元导读、语文园地是学习目标最直接的提示。“读一读,做一做”等方法让学习目标从单一走向课文,从课文走向单元。读一读,从课后习题翻来覆去读课文内容,直到能读出文本文意;从课后习题读单元导语,直到能读出文本中阅读知识写作技巧;从课后习题读语文园地,直到提取本课在单元中字词句、阅读、表达交流的重点。做一做,做课后习题,解决了什么问题,存在哪些盲点与疑问?如《麻雀》的预习单2“我再读”:课文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课文中的老麻雀、小麻雀、猎狗各是什么形象?找出具体的句子反复读一读。预习单3“我要寫”:用“嗅、摇撼、扎煞、掩护、搏斗、嘶哑、拯救”等词语,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注意写出神态、动作。预习单4“我要思”:这些动词的描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什么?预习单5“我要找”: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哪些?重点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写作方法有哪些?从解决课后习题设计预习单,是学生预习指向学习目标的抓手,是构建学生“金字塔式”自主学习的最关键的一层。这一层,学生通过“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找一找”,厘清课文的框架,找到学习的目标与重点,感受写作方法,不知不觉构建了预习体系。

三、思维层面:质疑核心问题

当认知不平衡就会发生冲突,学生对文本自然而然“质疑”,思维的火花撞击灵感,引发学生对课文追问,自主学习的动因才能产生。因此,教会学生质疑,是预习的关键,是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思维体系的核心。每个孩子的基础不一样,能力不一致,但是不会影响孩子质疑。教师需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要有问题问,要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读书“要问”是把书读懂读好读透的关键,读书“要问”才是挑动自主学习的核心动力。读书必提问,不问不叫读书,把“要问”作为预习必须完成的任务,逼着孩子养成“问”的习惯。“怎么问”是方法,方法得当自然会持续激发“要问”的兴趣。怎么问?问在关键点,问在心动处,问在迷茫处,问在文眼上。如:“中文的哪句话,哪些地方让你难忘?”“读了这篇文章,你是兴奋、好奇,还是惊讶、赞叹?产生了什么的情感?”“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把这些问题写下来,利用工具书,查找资料,链接相关文章,通读透读课文内容,找出这些问题的关联地方。“怎么问”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提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比如学生完成《麻雀》的预习单后,让学生根据课后习题与学习目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题目为什么是麻雀,而不是麻雀与猎狗?“一种强大的力量”使老麻雀飞了下来,这是一种什么力量?这种强大的力量为什么让猎狗止步?让它感受了什么?为什么一只小小的麻雀,却让猎狗感觉是一个庞大的怪物?这样直指核心问题的质疑,才进入预习的深水区,思维才有深度、有价值。长期的训练,让学生认识到质疑的作用,真正体验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质疑是思维层面的关键,也是“金字塔式”预习体系的活水之源。

四、发展层面:探究问题根源

文本的意义在于读者构建新问题,从文章表面意思的理解到核心内涵的挖掘,需要新的问题冲突,需要学生已有的经验对新问题探究诠释,进行无缝衔接。从感观到认知,从认知到思维,学生的预习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有思考,预习框架基本形成,学生自学生长力层层上升。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语文学习者,发现问题不够,还要解决问题。核心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探究问题打开了入口,随着问题“追本溯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获得新知还要得到审美熏陶,是学生阅读文本,发展思维的终极目标。《麻雀》一课,发展层面的探究问题在于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剖析文本的主题,通过对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小麻雀的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母爱”强大的力量,体会“爱”会创造奇迹,“爱”会让人感恩。从“母爱”的层面延伸到更广的普遍意义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朋友的爱,同胞的爱,祖国的爱。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要学会感恩。从问题的根源探究获得文本学习的归宿“育人启智”,把明白的道理笃行自己的言行。这样的预习,有助于学生从文本中获得阅读能力与写作知识,更有助于学生跳出文本走进生活,既学内容,也学方法,还学做人,这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同时也较好地落实了语文的核心素养。

教会学生预习,构建“金字塔式”预习体系,有助于学生预习有目标、有层次,更清晰更深入阅读文本,思考问题,链接生活,笃行自己,不断提升自学生长能力。同时,学生的预习情况,更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起点,实行“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乔·尼尔森.关键在问——焦点讨论法在学校中的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黄文业,女,1973年生,重庆奉节人,重庆市奉节县诗城路小学校长,高级教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