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假饲在促进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2021-04-25周琼美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吴茱萸胆总管胃肠功能

罗 萍 周琼美 李 婷 喻 丹 张 霖

1.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江西萍乡 337000;2.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江西萍乡 337000

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易恢复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治疗中,腹腔镜虽具有微创特点,但仍具有一定创伤性,易导致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术中气腹及电刀的使用对机体产生的一系列医源性损伤相关[1-2]。目前临床上通常以西药及早期活动来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其中假饲(咀嚼口香糖)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手段,但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中医学认为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多与大肠、脾胃功能异常相关,而中药穴位贴敷是祖国医学用于调节大肠传导运化功能的常用方法,不仅不经过肠胃,且药效久[3-4]。目前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引领下,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假饲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假饲在促进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6月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空白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1~64岁,平均(47.53±3.15)岁;手术时间1~3 h,平均(2.51±0.62)h;发病时间2~6 d,平均(3.53±1.29)d。对照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3~63岁,平均(47.62±3.18)岁;手术时间1~2 h,平均(2.49±0.65)h;发病时间2~5 d,平均(3.49±1.27)d。观察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2~61岁,平均(47.59±3.18)岁;手术时间1~3 h,平均(2.50±0.63)h;发病时间2~5 d,平均(3.50±1.24)d。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了解本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专家共识(2013版)》[5];②患者均符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适应症,完成择期腹腔镜胆总管切取开石术;③参与本研究者均出于自愿。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妇女或孕妇;②术中切换为开腹治疗,转科治疗、无意识或术中死亡患者;③伴胃肠手术史或胃肠疾病者;④有严重的心肺等重要器官基础疾病者;⑤伴精神障碍或视听障碍,不愿配合研究者;⑥足三里穴位出现皮肤破损、瘙痒、皮疹、对医用贴膜过敏者;⑦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有严重感染者;⑧咀嚼功能不佳或丧失者。

1.2 方法

1.2.1 空白组 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包括禁食、禁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并同时采用能量支持及预防感染药物,督促患者定期进行功能锻炼,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

1.2.2 对照组 在空白组的基础上联合假饲。待患者术后麻醉完全清醒后回病房,2 h后引导患者咀嚼无糖口香糖,4次/d,每次1~2粒,咀嚼15~20 min,咀嚼前先用温水漱口,夜间休息时停止咀嚼。干预时间:术后2 h~术后3 d。

1.2.3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足三里吴茱萸贴敷,于术后回病房后2 h 即采用吴茱萸粉(医院中药房提供)10 g 加姜汁调制成药饼(大小1.0~1.5 cm,厚度0.3~0.4 cm)置于医用敷贴上贴敷于患者双侧足三里穴。贴敷时间为6~8 h,1次/d。干预时间:术后2 h~术后3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三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总发生率。①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包括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腹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空白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三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表1 三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空白组比较,bP<0.05

组别 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h)首次排便时间(h)住院时间(d)空白组(n=20)对照组(n=20)观察组(n=20)F值P值17.62±5.63 15.54±4.03b 13.03±3.28ab 5.400 0.007 21.13±4.98 18.35±3.87b 16.04±4.06ab 6.927 0.002 35.71±5.20 34.58±4.12b 25.63±3.15ab 33.926<0.001 7.33±0.81 6.87±0.92b 5.51±0.62ab 28.479<0.001

2.2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空白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经腹部手术后患者均伴有肠蠕动下降或消失,出现肠道功能异常情况,而肠道功能异常时间过久即出现肠管扩张、暂时性肠麻痹或腹胀,更有甚者出现吻合口瘘、肠粘连梗阻等[6]。中医将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归属于“胃痞”“胃脘痛”范畴,其主要病因为胃失和降、气滞血瘀。因手术对造成的创伤刺激,易导致二氧化碳潴留,使浊气雍滞于中焦,气血运化缓慢,机体内环境失调,脾失健运,脾气受损,形成胃肠功能紊乱[7-8]。

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吴茱萸可起到抗炎、抗菌、镇痛等效果,外敷还可减少肛门排气、排便时间[9]。“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即为足三里穴。《针灸甲乙经》卷八中记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者,胀之要穴也”,其作用在于和气血、通经络、调气机,利于胃肠功能的调节[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假饲可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究其原因在于穴位贴敷法不仅可刺激相应穴位,亦可通过皮肤组织吸收药物成分,使其药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起到双重治疗的效果。此外,中药穴位贴敷未经消化道吸收,因此可降低胃肠道受药物刺激的可能性。本研究通过吴茱萸与姜汁作药引,可起到温暖脾胃之功效,厚朴可行气宽中,吴茱萸可疏肝下气、温中止痛、燥湿降逆,共同作用可促进胃肠蠕动与胃肠动力的恢复[11-12]。姜半夏具有降逆止呕的效果,可与吴茱萸共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早通气、早排便[13]。假饲主要通过咀嚼口香糖,经过咀嚼动作促进消化道平滑肌收缩,消化腺分泌量得以提高,促进胃肠蠕动,强化肠鸣,提高排空速度,缩短腹胀持续时间,利于患者早期进食[14-15]。本研究采用的无糖口香糖中代糖被排出体外,不被吸收,有利于通便,不仅安全、操作简单,且经济,在消除口腔异味的同时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二者联合不仅可强化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且可提高其安全性,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假饲可促进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吴茱萸胆总管胃肠功能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江西道地药材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与启示
——以吴茱萸为例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种植良种吴茱萸 荒山喜变聚宝盆
吴茱萸治慢性前列腺炎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