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24许新旋杨龙飞任永萍黄爱兵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渐进性肌力股骨

许新旋 杨龙飞 蒋 苏 任永萍 黄爱兵

1.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泰州 225300;2.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泰州 225300

老年人群由于骨质疏松、骨量丢失等原因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其是老年患者中常见的髋部骨折[1-2]。且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折中最为严重的一种,骨折后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严重受限[3-4]。目前,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以手术内固定治疗为主要手段。但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属于大型手术,患者的骨折愈合和术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术后的康复进程中也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影响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5-6]。如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以及术后的长期卧床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为此,在患者术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给予其相应的康复训练干预,促进患者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以保障患者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7-8]。常规的康复训练干预多为对患者术后的各个肢体活动功能的常规干预,对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一般。因此,有必要对既往的常规康复训练手段进行改进,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在本研究中结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近期的临床实践经验,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给予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干预,评估其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98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经CT、X 线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实用骨科学》[9]中相关诊断标准;②老年患者,年龄≥65岁;③具有手术治疗的指征,并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④认知功能良好,能够配合干预过程的进行。排除标准:①陈旧性骨折;②伴有其他部位骨折;③依从性差;④一般资料缺失;⑤3 级高血压,空腹血糖≥11.1 mmol/L。脱落剔除标准:①中途自愿退出本研究;②未严格按本研究方案接受治疗干预;③随访期间失访;④对伤口愈合或者并发症有影响。98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查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早期床上肢体活动,在患者术后卧床期间应进行床上的肢体活动包括四肢的伸缩运动,由被动性活动逐步转向主动性活动。②下床活动训练,患者术后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鼓励患者尽早地开展下床活动训练,下床活动训练时应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陪伴下,严格遵照手扶床站立-依扶站立-自己站立-床边小范围活动-床边大范围活动-随意活动的顺序逐渐增加运动量,以此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增加运动量。③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还可进行上肢训练和下肢平衡训练。④术后6~8 周可开展上下楼梯训练,并根据患者随访X 线片的结果进行适当的负重训练。观察组术后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干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依次进行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术后患者仰卧位,进行髂腰肌和股四头肌的训练,采用屈髋屈膝和伸膝训练,第1 组:辅助下(给予较大助力)屈髋屈膝,10 个/组,3 组/次。第2 组:辅助下(给予较小助力)屈髋屈膝,10 个/组,3 组/次。第3 组:无辅助下屈髋屈膝,10 个/组,3 组/次。股四头肌训练(仰卧位将患者挂于床边,固定大腿,进行伸膝训练),第1 组:辅助下(给予较大助力)伸膝,10 个/组,3 组/次。第2 组:辅助下(给予较小助力)伸膝,10 个/组,3 组/次。第3 组:无辅助下伸膝,10 个/组,3 组/次。1 周后进行髋关节的屈曲抗阻训练和膝关节的伸膝抗阻训练。直腿抬高训练,第1 组:辅助下(较小阻力)直腿抬高,10 个/组,3 组/次。第2 组:无辅助下直腿抬高,10 个/组,3 组/次。第3 组:30~40 RM 的重量,10 个/组,3 组/次。根据X 线复查情况、骨折粉碎程度及内固定稳定程度循序渐进。伸膝训练,第1 组:30 RM 重量,10 个/组,3 组/次。第2 组:24 RM 重量,10 个/组,3 组/次。第3 组:20 RM 重量,10 个/组,3 组/次。同时,由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抗阻运动训练,首先患者尽最大力量进行踝部关节的屈曲和拉伸运动,治疗师还应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主动背伸运动训练,即足部尽力往足背、足底的上勾或下压,上述每个动作持续时间≥10 s。具体应结合患者的耐受情况,循序渐进的指导患者进行抗阻运动训练。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于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评分量表包括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4 个主要评分项目,各项总得分分别为44、46、5、5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功能越好[10]。于干预前后采用Lafayette 01165 型数字肌力检测仪(美国拉斐特公司)检测患者的髋关节肌群肌力,包括屈曲肌群肌力和伸直肌群肌力,并进行比较。于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4 大评分项,每项得分范围0~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1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d,)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d,)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干预前后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Harris 髋关节各项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包括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4。

2.4 两组干预前后髋关节肌力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髋关节肌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髋关节屈曲、伸直肌群肌力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5。

表4 两组干预前后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 <0.05

表5 两组干预前后髋关节肌力水平比较(N,)

表5 两组干预前后髋关节肌力水平比较(N,)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 <0.05

2.5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6。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重型骨折损伤疾病,老年人群由于机体活动功能的减退,骨质的丢失等因素的影响,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发人群[12-14]。患者在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较长,此时患者由于骨折处未愈合,机体活动量大幅减少,长期的卧床或主动运动减少导致术后的肢体肌力水平下降,特别是患者的下肢各关节的屈曲和伸直肌力显著下降,进而导致患者关节僵和关节功能水平的降低[15-17]。因此,在患者术后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干预对于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表6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6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 <0.05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术后给予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干预,并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的效果比较,观察组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干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能够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这是因为观察组采取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可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骨痂形成,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并缩短骨折愈合时间[18-19]。患者的下肢活动功能和运动量增加,促进血液的回流循环,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组织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由于运动量的增加,患者肢体功能的逐步恢复,内固定处与机体组织融合效果更佳,内固定松动的发生率降低[20-21]。抗阻运动训练既往是应用于运动员日常训练中的一种科学训练方法,对于提高运动员水平有重要价值。将其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中,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逐步增加患者的运动量,全方位地恢复患者机体的各项肢体功能[22-23]。本研究中,观察组以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干预,患者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包括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体现了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的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患者的髋关节肌群的肌力有进一步的提高。有研究表明,渐进抗阻运动训练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保证患者的手术效果[24-25]。因此,通过上述的分析研究显示,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康复进程和康复质量有促进作用,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既要训练患侧肌肉,同时也对健侧肢体进行训练,帮助患侧的肌肉组织及关节功能得到正常运行。在训练过程中还要掌握适度原则,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机体损伤和骨折固定处的松动移位等。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渐进性抗阻运动训练能够得到更好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增加患者关节肌张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渐进性肌力股骨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英语深层阅读的渐进性教学策略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猪渐进性萎缩性鼻炎——猪场不容无视的问题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