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年人久坐行为和体力活动水平与中医体质的关联

2021-04-24崔光辉尹永田陈莉军刘馨谣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力气虚体质

崔光辉 尹永田 陈莉军 陈 磊 刘馨谣

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3.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

中医体质是指个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形神等多方面相对稳定的综合特质[1],遵循环境制约论等基本原理[2]。其中,环境制约论强调个体中医体质的形成与变化受自身生活方式与所处外界环境的影响。石劢等[3]通过横断面调查证实了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因素对中医体质的作用。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力活动不足或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愈发普遍,并在多个国家、不同年龄段群体间呈流行趋势[4]。国内外研究显示,体力活动不足与久坐行为均与老年人慢性疾病发病率及全因死亡率升高有关[5-6],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素问·宣明五气论》中“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的论述也指出了久坐行为与体力活动不足有损人体之形与气[7]。综上,体质作为一项衡量个体健康状态与疾病易感性的指标,理论上亦可能与久坐行为与体力活动水平密切相关,但目前鲜见相关文献。故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人的调查,明确三者的关系,以期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改善偏颇体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通过山东中医药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年龄≥60 岁,有居住地户口。排除标准:①调查期间未在家中;②存在听力、认知功能或精神障碍;③重大疾病。共调查6 个社区和10 个自然村,发放问卷1130 份,回收有效问卷1091 份,有效回收率为96.55%。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 年12 月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将济南市10 个区、2 个县分为4 层,从每层随机选取3 个区、1 个县,每个区县抽取2 个街道或乡镇,每个街道抽取2 个社区或行政村,抽取该群中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纳入人群年龄60~93 岁,平均(70.43±6.58)岁。

1.2 方法

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后入户开展调查,向被纳入本研究的老年人解释研究目的、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取问询式进行。

1.2.1 基本情况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户籍类型、家庭经济水平、最高受教育程度、所患慢性病情况等。

1.2.2 体力活动水平与久坐行为评定 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8]调查老年人近1 周的体力活动与久坐状况。问卷共7 个问题,前6 个问题通过询问受试者体力活动的l 周频率及每天累计时间进行体力活动强度分级[9]。本研究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10-12],以5 h/d 为分界,设久坐时间≥5 h/d 为久坐行为组,<5 h/d 为非久坐行为组。

1.2.3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采用王琦教授等[13]编制的中医体质量表(constitu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questionnaire,CCMQ)评估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该量表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 个亚量表,60 个条目构成。该量表采用5 级评分,对原始分数进行转化后进行体质评价判定。

1.3 质量控制

1.3.1 数据收集阶段 开展问卷调查时,调查员对受试者持有疑问的条目加以解释说明,并认真检查完成后的调查问卷,确保无漏填、错填等问题。

1.3.2 数据整理与录入阶段 首先将存在明显规律性作答和逻辑错误的不合格问卷剔除,然后将回收的有效问卷统一编号,采用Epidata 软件并建立数据库,实行双人双录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久坐行为对中医体质的影响。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人体力活动、久坐行为及中医体质类型情况

被调查老年人中,低、中、高强度体力活动者分别为427、348、316 名;存在久坐行为者358 名,非久坐行为733 名;平和质448 名、气虚质211 名、阳虚质179 名、阴虚质34 名、痰湿质63 名、湿热质4 名、血瘀质43 名、气郁质73 名、特禀质36 名。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人中医体质分布

不同年龄、家庭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慢性病情况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3 不同久坐行为、体力活动分级的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比较

不同久坐行为、体力活动分级的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4 老年人久坐行为、体力活动分级对中医体质类型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合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和以往文献发现,年龄、家庭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患慢性病情况可能与中医体质有关[3,14],故将其作为混杂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在纳入混杂因素的基础上,以中医体质类型为因变量(以平和质为参照),久坐行为(非久坐为参照)、体力活动水平(高强度体力活动为参照)为自变量,建立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具体赋值见表3。结果显示,久坐行为是老年人气虚质(OR=1.487,95%CI:1.032~2.143)、阳虚质(OR=1.639,95%CI:1.127~2.386)及特禀质(OR=2.063,95%CI:1.019~4.178)的危险因素(P <0.05),低强度体力活动是老年人气虚质(OR=2.047,95%CI:1.341~3.126)、痰湿质(OR=2.563,95%CI:1.304~5.041)及气郁质(OR=2.925,95%CI:1.444~5.922)的危险因素(P <0.05)。见表4。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例(%)]

表2 不同久坐行为、体力活动分级的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比较[例(%)]

3 讨论

本结果显示,高龄、家庭经济水平及受教育程度较低、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偏颇体质所占比例较高,这也反映了体质受社会、心理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15]。控制上述人口学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久坐行为是老年人气虚质、阳虚质及特禀质的危险因素,与以往研究较为一致[16]。《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而久坐伤肉,必内舍于脾,损及中土,水谷精微运化失常,则气无以生[17],故久坐行为是老年人气虚质的危险因素。《正蒙·乾称》云:“气有阴阳,屈伸相感之无穷。”气虚日久则机体多兼见阳虚之候。由此可见,久坐行为与老年人阳虚体质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此外,久坐行为作为一种后天因素可能与家族遗传等先天禀赋相互易化,共同参与特禀质的形成过程。

表3 变量赋值情况

表4 老年人久坐行为、体力活动分级对中医体质类型的logistic 回归模型

本研究还显示,低强度体力活动是老年人气虚、气郁及痰湿体质的危险因素。宋国新[18]研究显示,对于低体力活动的中年人而言,其中医体质以偏颇体质为主。刘雪凯[19]通过横断面调查也发现,气虚、痰湿、湿热、气郁及血瘀体质的老年人每周活动次数较少。现有体力活动与体质、健康等相互关系的综合效应模型认为,适量而规律的体力活动对个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相关体质因素起到积极影响[20],在一定范围内,机体活动消耗的物质与能量越多,则超量恢复越明显[21]。相反,体力活动不足,四体不勤,则机体多呈现以生理功能低下、形体结构不充等气虚质倾向。以往研究发现个体若存在“过于安乐”[22],食已便卧[23]等行为习惯,日久可形成痰湿体质[24],这进一步提示体力活动不足与痰湿体质密切相关。此外,《吕氏春秋》中记载的:“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提示体力活动不足亦会引起气机郁滞不行,造成气郁体质。本研究中久坐、体力活动与湿热质、血瘀质关联性不显著,可能与其例数较少有关,今后将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综上,本研究显示久坐、低强度体力活动是社区老年人多种偏颇体质的危险因素,提示减少久坐时间、加强体力活动有助于改善偏颇体质。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讲求“整体观念”,精气血津液乃至阴阳互生互化。无论何种偏颇体质的发生和发展,都绝非单一因素的结果,今后应基于“体质可调”理论,依据9 种体质形成与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其与不同疾病的联系,制订防治原则和干预评价方案,并最终形成全过程、全图景、系统化、整体化的九体医学利器[24]。

猜你喜欢

体力气虚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国超重儿童的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体力活动意向及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影响
人类的收留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