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模拟健康教育在胃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24蒋慧晔刘丽丽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胃肠道胃肠

蒋慧晔 刘丽丽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肠外科,江苏淮安 223300;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江苏淮安 223300

手术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有效方式,但疾病因素、术前禁食、手术创伤、麻醉用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术后易发生胃肠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1-2]。因而有效的胃肠功能锻炼显得尤为重要,临床护理多采用发放胃肠功能锻炼手册、口头宣教等单向灌输式健康教育方式,效果并不理想[3]。情景模拟教育将教育内容模块化、具象化,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演练、案例分析等手段,可实现双向信息传递,激发患者学习兴趣,实现健康教育最大化[4-5]。本研究主要分析情景模拟健康教育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拟行择期胃肠道手术患者82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有明确的手术指征,且行择期手术治疗者;②有正常阅读交流理解能力;③告知研究事项后,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②近期服用过促胃肠动力类药物;③合并严重听/视力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4 例、对照组3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胃肠道手术患者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外,再给予相同的胃肠功能锻炼。参照相关文献[6-7] 编制《胃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锻炼手册》,胃肠功能锻炼路径表具体如下,(1)术前3 d:①腹式呼吸训练。腹部置1 砂袋(2~5 kg),吸气时腹部徐徐隆起,呼气时腹部缓缓下沉。5~8 min/次,3 次/d。②有效咳嗽训练。取患者卧位,深吸气后屏住,紧闭声门,抬高隔肌增加胸膜内压,收缩肋间肌,用力咳嗽排出气体或痰液。5~8 min/次,3 次/d。(2)术后6 h: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15~20 min/次,2 次/d。(3)术后>6~24 h:①深呼吸及扩胸运动。10~15 min/次,3 次/d。②缩肛运动。指导患者行收缩肛门,25~30 min/次,3~4 次/d。③上肢运动及关节运动。5~10 min/次,5 次/d。(4)术后>24~72 h:床上全身运动、床边活动(床旁坐立、床边活动)、扶床行走、室内室外行走;术后2 d,5~10 min/次,2 次/d;术后3 d,10~20 min/次,3 次/d;术后4 d 起,20~30 min/次,4 次/d。

对照组采用发放胃肠功能锻炼手册、口头宣教(围术期利用护理间期)等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试验组联合应用情景模拟健康教育方式。(1)制作情景模拟健康教育视频。根据胃肠手术患者胃肠功能锻炼路径,组织标准化病人(由专科护士担任)拍摄4 个胃肠功能锻炼视频,包括锻炼方法、锻炼频次、锻炼时间,并配以音乐、解说、文字说明。5~10 min/个。(2)健康教育:①入院1~2 d,除发放胃肠功能锻炼手册外,进行一次集中教育,播放胃肠功能锻炼视频的同时,由专科护士当场讲解、演示,详细说明各时间段胃肠功能锻炼方法,并动员患者及家属现场模拟学习。同时组建微信群,将胃肠功能锻炼手册、视频发送到微信群中。②术后通过微信群滚动播放胃肠功能锻炼视频,指导患者及家属观看并模拟锻炼。指定护士就胃肠功能锻炼相关并发症采编信息,及时发布到群中。由专科护士回复患者胃肠功能锻炼有关咨询及共同关注的问题。③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并对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要求他们负责协助、监督患者胃肠功能锻炼,并主动反馈患者胃肠功能锻炼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手术时间:胃肠功能包括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等。②胃肠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恶心呕吐、腹胀、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③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胃肠道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健康教育方式的认同度、健康教育态度、健康教育技巧、健康教育效果4 个维度共20 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5 分,总分20~100 分,分为非常满意(总分>90 分)、满意(总分70~90 分)、不满意(总分<70 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该量表Cronbach’s α=0.86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表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胃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胃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胃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相关研究[8-9]表明,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12~24 h会出现胃肠蠕动完全消失,术后24 h 小肠可恢复蠕动,术后48 h 胃可恢复蠕动,结肠恢复蠕动则需要3~5 d 的时间。围术期(术前、术后)胃肠功能锻炼是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锻炼方法,加之疾病不确定感、手术疼痛等因素的影响,胃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锻炼依从行为整体水平不高,也直接影响手术效果[10-13]。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信息传递与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增强疾病水平,养成健康行为方式[14]。常规健康教育多采用口头宣教这种知识单向传递方式,难以激发患者自我潜能,不利于其认知及个体行为的转变[15]。情景模拟教育围绕教育内容设计情景故事,借助情景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能增强健康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实效性[16]。双向信息的“体验式”健康教育,更能激发患者自身潜能,自觉投身于健康教育过程中[17]。王庆菊等[18]研究认为,情景模拟体验有助于提高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林郁清等[19]研究报道,视频体验式宣教能够提高头颈肿瘤放疗患者口腔功能锻炼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情景模拟教育有助于促进胃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因疾病因素、手术刺激、术中牵拉、麻醉抑制、禁食禁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多伴有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50%[20-21],主要表现为胃肠蠕动减弱、减慢,胃肠功能处于麻醉状态[22]。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能够锻炼呼吸肌群耐力,补偿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呼吸能力的不足;术前咳嗽训练可增强术后咳嗽的有效性,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循证医学研究表明,术后早期胃肠功能锻炼是减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23-24]。情景模拟健康教育最大特点在于标准化患者的参与、模块化与路径化的教育方式,配合音乐、解说、图片等丰富而真实的视觉效果,能给予患者规范的路径化指引,保证健康教育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规范有效执行呼吸功能锻炼、咳嗽训练、胃肠功能锻炼等,最终达到缓解并发症的目的[25-27]。本研究中,试验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也是患者满意度得以提升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情景模拟健康教育应用于胃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锻炼中,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维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胃肠道胃肠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