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免疫球蛋白G 与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关系研究

2021-04-24崔贺贺姚道阔丁晓松白玉天李虹伟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肌酐心肌梗死意义

崔贺贺 姚道阔 周 力 丁晓松 白玉天 李虹伟 陈 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北京 100050

尿液为血浆成分通过肾脏排出后形成。一些研究表明某些血液指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预后不良相关[1-2],而尿指标与ACS 预后的相关研究则较少。有研究显示,尿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尤其是免疫球蛋白M)的升高与ACS 的发生相关[3]。作为肾小球损伤指标,尿免疫球蛋白G(urinary immunoglobulin G,UIgG)与临床事件的关系逐渐引起重视[4];但其与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UIgG 与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院内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3—2019 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入院的2101 例STEMI 患者,排除247 例后,共1854 例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5]中STEMI 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存在急慢性感染、风湿免疫疾病或使用激素、活动性肝病、肝炎及肝衰竭、终末期肾病、恶性肿瘤或血液疾病等;缺失UIgG 及相关数据。除非有禁忌,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他汀等二级预防治疗。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同既往研究[6],所有化验项目均由我院检验科按标准方法进行检测。UIgG 采用入院翌日清洁中段晨尿进行检测。据UIgG 三分位水平分成三组:低UIgG组(<0.35 mg/dL)668 例患者,中UIgG 组(0.35~0.72 mg/dL)570 例,高UIgG 组(>0.72 mg/dL)616 例。数据经3 名采集员进行两次采集及核对。

1.3 观察指标

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HbA1c)、高敏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采用入院翌日空腹血外,其他检验指标均采用入院首次结果。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采用首次检测值。主要终点为院内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心源性死亡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定义为心血管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卒中。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5.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或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 表示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或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探讨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 曲线确定UIgG 最佳截断点。采用Spearman 检验明确UIgG 与hsCRP 或血肌酐的相关性。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基线资料比较

三组年龄、男性比例、高血压史、白细胞、血肌酐、总胆红素、hsCRP、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UIgG 组上述指标高于低UIg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院内事件、心肌标志物及心功能比较

院内死亡共发生43 例(2.3%),心源性死亡33 例(1.8%),MACE 共113 例(6.1%)。三组院内死亡、心血管死亡、MACE 比例以及N 未端脑钠钛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LVER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UIgG 组NT-proBNP、CK-MB、cTnI 的峰值高于低UIgG 组,LVEF 低于低UIgG 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高UIgG 组院内死亡、心源性死亡及MACE 发生率高于低UIgG 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2。

2.3 院内死亡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

多因素回归纳入了单因素回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无明显相关的因素,如男性、高血压史、总胆红素、HbA1c、UIgG 以及有临床意义的因素(直接PCI)。校正上述因素后,UIgG 仍为STEMI 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2,95%CI:1.002~1.083,P=0.042)。见表3。

2.4 UIgG 预测院内死亡的ROC 曲线

UIgG 的截断点为2.09 mg/dL 时,AUC 为0.75(95%CI:0.67~0.82,P <0.001),灵敏度为67.4%,特异度为76.5%。见图1。

表1 三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2 三组患者院内事件、心肌标志物及心功能比较

表3 院内死亡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

2.5 UIgG 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 相关分析发现,UIgG 与血肌酐及hsCRP 水平呈正相关(r=0.324、0.235,P <0.001)。见图2。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UIgG 升高是STEMI 患者院内全因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Gosling 等[7]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UIgG 明显升高,而本研究进一步对UIgG升高与STEMI 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图1 尿免疫球蛋白G 预测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ROC 曲线

图2 尿免疫球蛋白G 与血清肌酐及高敏C 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虽然直接PCI、抗栓药物及他汀等手段显著改善了STEMI 患者的预后,但院内及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仍然较高[8-10]。已有研究探索发现,老龄、肌酐及炎症细胞升高等是STEMI 患者院内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1-12]。血液指标能够迅速反映机体客观状态,逐渐成为院内不良事件预测的研究热点[1-2,6]。然而,频繁抽血不仅给医护带来额外工作,也给患者带来不便。相比之下,尿标本更易获取,可被用以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尿液指标变化会受肾功能影响。肾脏功能是公认的心肌梗死患者院内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许多风险预测模型(如GRACE 评分)均把血肌酐纳入作为重要成分之一[13-15]。研究显示,多种尿蛋白升高与冠心病患者预后不佳相关,如β2 微球蛋白[16]、α1 微球蛋白[17]以及微量白蛋白[18-19]等,机制之一是这些尿蛋白不同程度反映肾功能损伤。本研究发现,UIgG 与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这可能是UIgG 预测院内事件的原因之一。与此类似,有研究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现尿UIgG的升高水平与肾小球病变弥漫程度有关,并且UIgG反映肾功能损伤的程度要优于微量白蛋白[20]。

炎症反应是STEMI 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影响因素,炎性指标如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其比例、CRP 等,均与STEMI 患者不良预后相关[21-23]。有研究证实一些尿蛋白水平升高可能与炎症有关,如2 型糖尿病或心肌梗死患者的尿α1 微球蛋白增多与血浆CRP 升高正相关[24-25]。本研究明确UIgG 与hsCRP 呈正相关,这可能是UIgG 成为院内死亡预测因子的另一个原因。

本研究三组间直接PCI 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其对三组临床终点无显著影响;然而直接PCI 为明确的保护因素,因此多变量回归中仍将其纳入。尽管年龄、肾功能等危险因素在单变量回归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因年龄与肾功能具有明确相关性,故未纳入多变量回归。经过多因素校正后,UIgG 升高仍然被证实是院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本研究是单中心研究,仍需要进一步设计多中心、前瞻性、大样本量的研究加以证实。由于回顾性研究的局限性,入院后UIgG 仅有一次检测结果,其动态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UIgG 升高是STEMI 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UIgG 有望成为评估STEMI 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新指标。

猜你喜欢

肌酐心肌梗死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诗里有你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