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云南省新时期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2021-04-24

云南农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机具农机化机具

彭 俊

(云南省农业机械化干部学校,云南昆明 650224)

2014年以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一系列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的带动下,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步发展壮大,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推动全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但由于云南省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数小散弱、组织化程度低、服务能力不强等现状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何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是农业机械化(简称农机化)发展中的重大课题。

一、基本情况

(一)全省农机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云南省各级农机部门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整装出发、砥砺前行,全省各类农机具和农业设施装备快速稳步增长,装备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完善,农业机械化取得了稳步发展。2018年,全省农机部门围绕产业、规范推进,有效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扩大为15大类34个小类79个品目,共补贴各类农机具112 665台(套),受益农户8万户余,带动购机者投入资金近9亿元;全省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通过补贴政策带动,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农机具,如青贮饲料收获机、茶叶机械、薯类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拥有量增长较快;全省共建设4个部级和2个省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省共开展各种规模场次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现场演示会(培训班)522次,同比增长11.06%,参加现场演示会(培训班)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人员、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操作手和其他农民达44 377人次,同比增长22.49%;全省推广水稻机插秧4.35万 hm2,推广马铃薯机收机播4.85万hm2,推广玉米机收机播2.04万hm2。截至2018年底,全省乡村农机从业人员176万人,持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书人员52.8万人;全省农机维修厂及维修点10 623个,农机维修人员30 807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人员12 162人;全省农机总动力达2693.51万kW(其中拖拉机38.46万台、总动力651.47万kW,水稻插秧机2500台、总动力1.36万kW,机动植保机械16.72万台、总动力31.17万kW,干燥机械5.4万台、总动力20.85万kW);农机作业面积达658.67万hm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7%。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1.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背景。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为农民合作社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专业性强的服务型合作社应运而生,并成为农民合作社发展中的一支重要队伍。2009年农业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2014年农业部等9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等明确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原则,促进了合作社财务管理、经营信誉、民主决策、成员监督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力保障合作社成员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合作社内部成员的凝聚力,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多元化创办、现代化发展、社会化服务指明了方向。

2.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2007年开始起步,到2010年仅有40家。截至2018年,全省有农机服务组织1008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542个(拥有农机原值100万元及以上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24个)、合作社成员11 550人,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5.57万个,分布在112个县(市、区)的乡(镇),覆盖率达到86.82%。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持续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全省农机化生产主力军,在“春耕”“三秋”等重要农时,累计投入202万台(套)农机具参与生产作业。

(三)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1.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机户和农机具整合起来,提升农业生产的装备和技术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同时将工业、农业、农民联结起来,在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能发挥关键作用,为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提供装备保障及技术支撑,推进传统农业的单一环节竞争转变为全产业链竞争的现代化农业生产。

2 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全省积极推进农业人口转移就业和农业人口市民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当前,老人、妇女、儿童已经成为不少地方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迫切需要农业机械来替代劳动力。通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机器换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发挥生产优势,为农户提供从耕作、栽插、田间管理、收获到加工的一条龙服务,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能够有效解决无人种地的问题。

3.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近年来,由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承担的国家、省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和农机深松作业项目的比重越来越大。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装备质量、拓展经营空间。另外,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大型综合性、自动化、集成化农机具的投资主体,已成为加快全省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推广和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的“生力军”。

4. 强化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能有效打破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人散、线断、网破”的局面,弥补基层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问题。同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保护性耕作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承接农机化政策宣传、教育培训、生产组织、安全监管和农机维修等农机管理服务工作,是新时期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得力助手。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

一是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数量、质量、装备种类、经营规模、耕种面积等与全国均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省内不同州(市)间的差距,曲靖、保山、昆明等7个州(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占了全省的67%,迪庆、怒江等少数州(市)数量还是个位数,部分老少边穷地区仍没有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三是合作社间的差距,发展较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数不多,小规模农机专业合作社占大多数的现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

(二) 社员素质不高

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是新机具、先进技术的传播者和运用者。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机具和机手的组合、联盟。社员的素质是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根本,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年龄老化、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据统计,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高中以下学历的占66%,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不足7%。部分合作社管理粗放,创建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经验不足,甚至有的合作社没有专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成文的规章制度。

(三)发展活力不足

一是运行机制不完善,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只是到工商部门“报个到、签个名”,存在“空壳社”“挂牌社”“家庭社”现象,合作社章程和台账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和利润返还流于形式,规范化程度低;二是服务领域狭窄,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项目单一、作业规模不大,更多是参与直接生产过程中的服务,而对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深入不够,综合效益不高,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三是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

(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突出,云南省属于丘陵山地、山高坡陡、耕地面积小、且分布零散、机耕道路数量少、路况差,严重影响农业机械特别是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进出耕地,给农机规模化作业增加了难度;二是农机售后服务网络和维修网点布局不均衡,农机具存在“看病难、维修难”等问题;三是机具库棚建设滞后,农业设施用地等政策落实难度大,多数合作社仍然无专用机库停放农机具,长期露天停放直接导致机具老化,造成严重的非生产性损耗,使农机具缩短使用寿命,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三、对策举措

(一)强化培训指导,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队伍素质

依托培训推广部门,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等项目为契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法人代表、管理人员、财会人员、维修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一批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合作社人才,建立合作社管理、实用人才库,持续做好对培训学员的跟踪服务指导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引进职业经理人,鼓励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合作社任职、兼职、开展相关科研合作,争取将合作社列入大中专毕业生“三支一扶”等相关计划。

(二)强化典型示范,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结合创建“国家级农机合作示范社”“省级农机合作示范社”等活动,大力推动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把发现典型、培育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作为推动合作社工作的一个切入点,认真总结典型合作社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电视、报刊、微信等媒体,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充分发挥示范社的典型带动作用。

(三)强化政策扶持,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财政、土地、信贷政策扶持,继续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对能够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的农业机械化示范项目,优先予以安排;二是鼓励合作社合建或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仓储、烘干、保鲜库、农机库棚、维修车间等设施;三是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参与高标准田地改造建设规划,积极争取高标准田地改造机耕路建设项目实施。

(四)强化目标导向,积极拓展综合服务功能

农业生产范围广,除了传统的耕、种、收等粮油作物生产服务,应积极向现代农业发展如经济林果、植保、保鲜服务、畜牧、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向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延伸,拉长服务链条;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合同承包的机械化服务新模式,拓展全面机械化服务范围。

(五)强化信息支撑,积极探索共享农机模式

在“农民主体、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下,利用“互联网+”与“5G”技术,探索“共享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如为拖拉机数量充盈的合作社或者经销商提供机具,缺乏相应机具的合作社和农机户通过“共享农机”平台就近租用所需机具。通过信息化技术搭建起农机专业合作社之间、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机户之间的桥梁,实现机具、人、合作社的良好互动,合力解决无机户和小规模合作社的困难,提高农机具的使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农机具农机化机具
互联网技术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实践和思考
试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发展
lMLQS-40/70起垄铺膜施肥联合作业机操作使用及维护
试论大型农机具的维修与保养
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
农机具的维护与保养策略
创新开展山区特色农机化的路径研究
辽宁省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措施探讨
新形势下农机化推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