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石台县富硒茶产业发展SWOT探析

2021-04-24潘和平许从付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沈 丹, 潘和平, 许从付

(安徽建筑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安徽石台作为脱贫攻坚主要地区之一,将乡村振兴作为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全面助推乡村振兴。茶产业是石台县具有优势的产业之一, 发展茶产业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以富硒茶为区域特色产业的地区比较多,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力发展富硒产业,该地以品牌建设为工作重点,为实现广西富硒农产品的跨越式发展走品牌化道路;陕西安康富硒产业的发展结合法制法规,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体系,保护农民和企业的利益。

安徽石台作为全国主要富硒地之一,坐落于安徽省南部,作为当地产业振兴的“主角”之一,石台县富硒茶产业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显著收益,在融合乡村振兴发展路径过程中,石台县富硒茶产业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有关于富硒产业发展研究停留在单一层面,多侧重于品牌建设,尚缺乏关于富硒茶产业内外环境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石台县的富硒茶产业发展内外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推动富硒茶产业因地制宜和稳步发展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产业现状 2021年9月石台富硒茶成功入选安徽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石台县富硒茶年产量达1 530 t,在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大力推广之下,截至2020年,石台县富硒茶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6.9万亩发展到12.19万亩,全年茶叶产量和产值分别为4 600 t、3.5亿元,同比增长6.7%、7.7%,茶产业综合产值超9亿元,2011-2020年,石台县富硒茶种植面积如图1所示。

图1 2011-2020年石台富硒茶种植面积

从富硒茶种植面积直观图可以看出,石台富硒茶的种植规模呈逐年增加,2008年大雪灾让茶农损失严重,农户开园、种植积极性受挫,因此,2011-2014年,种植面积增长较慢,从2015年开始,全县大力宣传推广石台富硒茶品牌,不少农户看到富硒茶种植前景越发可观,种植积极性有所恢复,但是,相比之前,市场对富硒茶的品质要求也更加严格,在政府指导下,种植户不再盲目扩大种植规模,因此,总体来看,种植规模的扩大呈现出稳中求进的形势,从2016年的10.80万亩发展到2020年的12.19万亩。

1.1.2 市场现状 为了促进茶叶市场流通,石台县于2018年建设了占地面积达100 000 m的茶叶综合交易市场,大力推进“石台硒茶”品牌推广,成功打造“天方”等驰名商标,与此同时,全县涌现出“天方”“日新”“西黄山”等三驾马车为首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富硒茶深加工龙头企业。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富硒产业吸引了大量来自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茶商来收购石台富硒茶,2011-2019年,石台县富硒茶茶农年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如图2所示。

图2 石台县富硒茶农人均年收入

由图2可见,2011年石台县种植富硒茶的茶农人均茶收入为2 616元,查统计年鉴得知,当年石台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 868元,石台县富硒茶茶农人均茶收入占其67.6%,2010-2020年,前5年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从2015年开始,茶农人均茶收入增长速度直线上升,从图2可以看出,相较于2015年,2019年石台县富硒茶茶农人均年收入增加1.56倍,纵观原因,其间石台县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为实现产业振兴,加大资金投入、招商引资,拓宽富硒茶市场。

1.2 研究方法

SWOT分析是着眼于分析对象的内外环境和条件,从其所面临的各种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角度深度分析,然后以矩阵的形式一一列出来,全面和系统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最后总结得出结论,进而对该分析对象的发展和改进提出有效建议和对策。本研究的对象为安徽省石台县的富硒茶产业,通过对内外部环境中的优势、劣势和机会、威胁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石台县的富硒茶产业发展路径提供对策。

2 结果与分析

2.1 优势分析(S)

2.1.1 自然条件 安徽省石台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适合茶叶生长,石台县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境内生态功能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4.5%,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99%土地富含“硒”,为远近闻名的富硒地之一,因而盛产富硒茶。石台硒茶茶园对海拔高度有严格要求,并且要求生物多样性丰富,茶区森林覆盖率达80.9%,生产区域内复杂的地貌构成众多相对封闭的区域生态环境,石台县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

2.1.2 品牌优势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抗癌之王”“长寿元素”等美誉,中国是缺硒大国,石台县是国内罕见的富硒地区,与陕西紫阳、湖北恩施齐名。2005年,省地质队对石台生态地质环境进行调查,发现了大面积的富硒土壤区,含硒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富硒含量标准,整个富硒地区面积约为600 km。2012年12月石台富硒茶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19年11月15日石台硒茶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2021年9月,石台硒茶成功入选安徽区域公用品牌。

2.1.3 品质优势 据《文献通考》相关记载,石台县种茶历史悠久,宋代全国26种名茶中,就有2种来自安徽石台,分别是“仙芝”和“嫩蕊”,1915年,“祁红”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后,全县成为“祁红”的主产地,至1986年底,全县茶园面积7.85万亩,产量达2 355 t。石台富硒茶色泽绿润、汤色清澈明亮,感官品质优良,深受市场认可。

2.2 劣势分析(W)

2.2.1 交通不便 石台地处皖南山区,全县90%地形均为山地,境内严峻的地理条件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极大阻碍。2021年10月,池州至祁门(石台段)高速公路才建成通车,多年来,石台硒茶的品质得到了茶商的青睐和认可,但是交通运输不便给销路带来了很大挑战,同时因销售成本增加,让石台县茶农收入降低。

2.2.2 品牌效益不突出 石台硒茶是安徽省独具特色的地方名茶,在周边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中,同时,营销宣传手段落后,没有发挥新媒体优势,导致除周边地区外,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影响力也较弱,未有效发挥品牌效应。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属于黄山的边界地区,加上历史原因,该县不少茶商缺乏对“石台硒茶”商标的保护意识,甚至以石台富硒茶冒充“黄山毛峰”。

2.2.3 茶农组织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口增加,茶农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口,除部分富硒茶产区开设茶农合作社,大部分茶农均实行自产自销模式,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茶叶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同时导致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造成了生产规模小、产品特异性不明显等缺点,产品面向的市场和人群不具有群体性特征,因此,开展社会化、组织化生产有一定局限性。

2.3 发展机遇分析(O)

2.3.1 市场前景广阔 硒作为人体必要元素,只能通过外界途径去摄取,自身不能合成。因为它能够改善多种慢性疾病、抗击衰老、防止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保护肝脏,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是“长寿元素”。现代人普遍存在亚健康问题,越来越多人注意到“硒”的保健价值,以富含硒为特色的石台硒茶自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2.3.2 政府扶持力度大 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的大方向,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且通过人才引进,吸引年轻人回乡带头发展新型富硒茶产业,鼓励实施农业农村合作社,扩大富硒茶生产规模,每年3月中下旬,举办“茶叶节”,宣传政府扶持政策,吸引外地茶商收购当地富硒茶,为茶农解决部分销路问题。

2.3.3 网络直播带货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直播已经成为农产品线上销售的新兴方式,石台硒茶可充分利用这一趋势,避免交通不便带来的销售困难,增加销售途径,从而扩展了富硒茶的销路,可以通过发展更多的茶农主播来带动线上销售,让全国乃至全世界更加全面认识石台硒茶。

2.4 威胁分析(T)

2.4.1 种植技术落后 石台县种茶历史悠久,一直采取传统的茶园常规化管理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品种单一的石台硒茶很难在同类富硒茶市场中脱颖而出。例如,采用普通肥料施肥会导致茶叶口感受影响,反之,可借鉴部分茶区先进做法,统一采用绿色有机肥,省时省力的同时,保持了富硒茶的原汁原味。除草作为打理茶园的重要工作之一,当地坚持采用人工除草,而先进地区则已经实行了机械化,既可节约除草时间,又可提高除草效果。

2.4.2 全国多地种植,竞争激烈 我国富硒茶产地主要有湖北恩施、陕西安康、安徽石台、江西丰城等,其中恩施市是湖北省良种茶园第一市,硒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各地也在大力发展富硒茶市场,无疑对石台硒茶的市场发展构成了威胁,深究原因,石台富硒茶未能结合当地特色,找准定位,突出发展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

2.4.3 对抗自然灾病害能力有限 2020年7月,石台县遭遇连续多日暴雨,洪涝灾害对茶叶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影响,强降雨导致茶园内水土流失,特别是陡坡上的茶园,强降雨冲刷过后的茶树根系裸露,不利于茶树生长。再如,每年“倒春寒”期间,该县都会有部分茶园遭遇寒霜,这不仅让当年春茶减产,同时会影响当年夏茶产量。面对自然灾病害的威胁,当地茶农和相关部门应对能力是有限。

构建SWOT分析矩阵,石台县富硒茶产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战略,如表1所示。

表1 SWOT分析矩阵

3 结论与讨论

3.1 品牌建设刻不容缓,多方合力

石台富硒茶产业作为当地特色产业之一,品牌建设对于产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当地市场上仍然存在乱用其他品牌(主要是黄山毛峰)现象,相关部门除了出台规范化政策以外,更应该加强当地品牌保护和建设宣传工作,强化品牌教育,并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增强茶农和经销商品牌意识,规范富硒茶市场秩序,培养经营者职业能力。对于市场上存在的不良现象,例如,在该县出台品牌保护相关公告后,部分乡镇街道仍然存在部分茶行打着“黄山毛峰”旗号销售石台硒茶现象,工商局可不定期抽查企业经营状况、产品商标使用状况,并公布失信情况。应该以村民组为单位,将保护“石台富硒茶”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户茶农,必要情况下,可采取适当奖惩措施和监督机制,从源头抓起,让茶农和茶商自觉保护“石台富硒茶”品牌。

3.2 创新销售方式,支持新业态

线上带货已经成为不少地方产品成功营销的方式,全国不乏成功案例,但是,目前石台县境内还没有成功案例,追根究底,这和缺乏专业团队有关。因此,石台县不妨可以紧跟这一趋势,可与高校和电商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 三方合力助推线上销售,向有相关经验的团队取经,建设一批专业直播队伍,培养业务能力强的主播和后台技术人员,强化主播对石台富硒茶的认知度,通过抖音、头条以及其他社交平台向观众推介石台富硒茶,以带动销售。可以建立线上农业销售监管体系,促使各电商平台规范操作,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富硒茶销售。

3.3 成立专业合作社,规范茶园管理

目前,石台县的茶园主要以农户自行打理为主,分布较为分散,为达到规范化管理效果,可在建立富硒茶专业合作社前提下,建设标准化茶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打造“标准化、生态化”的现代化园区。例如,可由当地茶叶行业协会牵头,各个乡镇的农业技术站技术人员协助普及茶树正确修剪技术、合理规划除草补苗时间,给予科学先进的技术指导工作,同时为每个富硒茶茶叶专业合作社配备一名专业技术员,长期提供必要指导;在技术推广上,组织“生产经营主体+科研院所+推广服务”等合作平台,帮助攻克高效栽培、高质量加工技术难题,协助进行种质资源充分利用、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生态除草关键技术示范,为真正做到石台硒茶“无公害”,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频率,严查茶叶农药残留,争取从源头做好“石台富硒茶”。

3.4 人才引进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想把这盘大棋下好,就要用人才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石台县富硒茶产业发展同样如此,需要建立新型农民和建设高素质的农村人才体系。受当地自然条件限制,很多走出去的年轻人选择在大城市发展,当地政府可通过宣传和政策奖励,例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通过落实返乡创业人员购房、子女入学等绿色通道和优惠政策,吸引茶叶种植、营销等相关专业人才回乡,在引进人才基础上,强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让他们把先进的种茶、制茶、销茶技术带回家乡,并应用到富硒茶产业发展,为富硒茶产业现存问题的解决建言献策。

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产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乡村振兴需要产业兴旺来驱动。石台富硒茶作为池州市石台县目前唯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于2020年12月份参加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组织的“2020年品牌价值评价”,经专家评审,“石台富硒茶”品牌价值为11.65亿元,这对石台富硒茶产业未来发展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肯定,接下来相关部门应趁热打铁,加大品牌整合和推广力度, 提高石台富硒茶的知名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点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产业融合一脉相承,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石台县作为刚刚完成脱贫攻坚的山区县,其特色产业之一——富硒茶成为其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从政府主管部门到茶企业,应集思广益,大胆创新生产和制度建设,大力发展“茶”主题家庭农场,支持打造“茶旅”特色小镇、精品园区等等,推进产业稳步提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茶致富,因茶兴业”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石台县茶产业传统和区位优势,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合石台富硒茶产业实际发展现状进行的SWOT分析得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可采用增强型战略(SO)、扭转型战略(WO),从品牌建设、线上推广、规范化管理和引进人才等方面着手,促进石台县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