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海神机:中国航海火器文物展”策展思考与实践

2021-04-22陆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4期
关键词:展览

陆伟

摘 要:中国航海博物馆于2020年7月推出“靖海神机:中国航海火器文物展”。此次展览多有创新,文章对此次展览进行论述,希望为类似主题展览的策划带来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中国航海博物馆;展览;火器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载体和最佳切入点。中国航海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致力于“弘扬航海文化、传播华夏文明”。中国航海博物馆一直十分注重展览工作,每年为社会公众倾力打造多个精品航海主题展览,2020年7月推出的“靖海神机:中国航海火器文物展”就是践行这一理念的优秀成果。此次展览在主题界定、展品精选、内容策划、形式设计、配套推广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可以为类似主题展览的策划带来经验和启示。

1 主题界定

近年来博物馆界举办的航海主题展览,大多聚焦于贸易、沉船、艺术、文化等领域,对于科技领域涉及较少。有鉴于此,中国航海博物馆精心打造“航海科技”系列文物展览,在2018年举办“风好正扬帆:中国古代航海科技展”的基础上,又推出了“靖海神机:中国航海火器文物展”(图1)。

古往今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航海活动,进行跨民族、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融合,其中既有和平合作,也不可避免的有冲突对抗。火器自发明以后,很快成为航海活动的组成要素,其重要性不容低估。而中国是最早制造火器并将其应用到航海的国家之一。在古代,中国航海火器长期领先世界,广传海外,并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及郑和下西洋航海壮举提供了有力的军事保障。步入清代中期,由于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不重视航海火器研制,中国落后于西方,遭受列强的侵略与欺辱。现如今,我国政府重视海军的发展,特别对军事航海武器装备的发展格外重视,“辽宁”舰、“山东”舰及“055”型导弹驱逐舰入列首航,标志着中国航海火器的全面复兴。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选定“航海火器”作为中国航海博物馆“航海科技”系列文物展览的第二个大型展览,力图通过文物展览,让观众了解中国航海火器发展历程、感悟古代中国航海科技辉煌,牢记近代中国航海教训,携手推进当代航海复兴。

2 展品精选

博物馆展览区别于展览馆、规划馆、文化馆等机构展览的特色,或者说优势在于:以文物为依托。因而要举办“航海火器”主题展览,就必须建立在丰富的航海火器文物基础之上。

中国航海博物馆自2005年筹建以来,高度重视文物征集和保管工作,目前已有藏品10余万件,其中航海火器类藏品比较丰富,成为此次展览的重要基石。从元代的手铳、碗口铳,明代的佛朗机炮、鸟铳、三眼铳,清代的舰炮、燧发枪、机关炮,到民国时期“中山舰”弹壳等,类型丰富、体系基本完备。

此次展览在对馆藏航海火器相关藏品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中精选130余件/套展品,時代从元代至当代,其中元“至正元年造”铭文铜手铳、元碗口铳、明“天字二千二百五十六号”铜手铳、清同治九年“金陵制造礟局制”双耳铜炮、清北洋海军成军纪念金杯和金牌等重量级展品,可谓镇展重器。

3 内容策划

我们首先对展览内容进行了时空方面的界定:空间方面相对简单,以传统意义上中华民族所涉及的区域范围为界。而时间方面,我们突破一般博物馆展览仅关注古代部分,将整个展览时间的下限延伸到21世纪的今天。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观众不仅了解中国航海火器曾有的辉煌与屈辱,还能生动感受近代人民海军走向复兴的骄傲与自豪,唯其如此,才是真正完整的中国航海火器史。

此次展览内容策划高度重视科学性和科普性的统一。科学性是博物馆展览内容策划的基本准则,而此次展览题旨宏大,策展团队高度重视对已有学术成果的吸纳,我们对有关火器及航海火器的大量著述进行了充分的搜集、研读、吸收,特别是一些重点文献,如宋《武经总要前集》《火龙经》《武备志》等,以及王兆春的《中国火器通史》、潘吉星的《中国火药史》等成果,基本理清中国航海火器发展脉络和成熟观点,然后再进行文本的内容撰写。

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我们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航海火器相关知识进行科普释读,就文字而言,我们尽量使用精炼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字,令人过目难忘。例如,在展览文本中我们提到:火药是世界公认的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世界战争史上划时代的产物;南宋人发明的突火枪是公认的世界上最早运用射击原理制成的管形射击火器,是世界枪炮的鼻祖;佛郎机炮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火器之一,它采用了母铳衔扣子铳的结构,这样可以保持连续射击状态,又安装了瞄准具提高命中精度等。

在此基础上,展览分为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火器溯源”:随着战舰的进步,水上战争大规模爆发,纵火箭、纵火弩、燕尾炬、纵火船等火攻武器逐渐被用于水战,并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该单元展出楼船、斗舰模型,以及硝石、硫黄等火药成分,让观众了解航海火器的历史源头(图2)。

第二单元“火器变革”:火药发明以后,我国先民制造出威力更大的火器,从宋代的突火枪等初级火器闪亮登场,到元明火铳、火炮的创制应用,中国的火器制造水平领先世界,成为当时世界军事强国之一。本单元一方面展示了元“至正元年造”铭文铜手铳、元碗口铳、明“洪武年造”铜手铳、明“天字二千二百五十六号”铜手炮等火器文物,以及火球、突火枪、猛火油柜、飞火神鸦、水底龙王炮、“一窝蜂”、火龙出水等模型,让观众了解这一时期我国航海火器的高超水平;另一方面又通过水下考古发现、国内外文献记载、火器外传研究等,展示中国火器的外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图3)。

第三单元“中外合流”:明朝中叶,西方航海火器通过海路传入中国,给中国火器带来了新的变化与发展。中外火器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这使我国航海火器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时代。本单元展示了域外传入的佛朗机炮、鸟铳、红夷炮等新型航海火器,以及各类航海火器在明嘉靖倭寇之乱、明万历露梁海战、郑芝龙抗击荷兰殖民者、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历史事件中的使用(图4)。

第四单元“曲折发展”:鸦片战争以后,外患迭起,中国有识之士开始研究西方新型枪炮,我国火器研究呈现逐步回升的势头。但由于外国侵略、政局动荡、国力衰退等原因,在晚清至民国时期,我国航海火器发展困难重重。本单元用对比展示方式,展示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中,中外海军在航海火器方面的对比,让观众直观感受这一时期我国航海火器的落后及其带来的惨痛教训(图5)。

第五单元“走向复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航海火器装备经历了从引进苏制火器到独立自主研发制造的过程。在几代军事航海火器专家的努力下,我国军事航海火器蓬勃发展,重新驶向深蓝重洋,走向了伟大复兴之路。本单元以各类模型展示为主,从“长江”号、“鞍山”号、“济南”号、“039”型潜水艇,逐步发展到当前的055大驱“南昌”舰、“辽宁”舰、“山东”舰,展示了人民海军航海火器装备经从引进苏制火器到独立自主研发制造,再到世界领先的发展历程。

从先秦时期的纵火船发展到航空母舰,我们通过一件件航海火器,展示了中国航海火器的发展历程,演绎近代中国人从海上抗击外辱,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奋斗历程,见证了新中国一代代海军人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的强国梦。

4 形式设计

中国航海博物馆的观众中,学生和儿童占比达55%,再加上此次展览主题的特殊性,所以展览设计以青少年为基准,通过多样化的展示形式提升展览的生动性、体验性和科技感。整体空间以一种激扬奔放、豪迈大气的风格作为主线,以当代艺术结合当代展示设计的创作手法,充分运用场景还原结合幕布投影、大型声光电展示手法、混合现实技术、多媒体互动技术、多媒体移动屏、艺术造型装饰等多样性展示手段,再现真实的航海火器從形成到繁荣、从传承到创新的历史缩影。例如:序厅处,3D多媒体投影将战船与火炮元素相结合,引人入胜;长廊处,多支飞箭悬在墙上,战斗的场景跃然眼前;“露梁海战”展区,古战场的激烈战争硝烟密布;“甲午海战”展区,一架架坚枪利炮,一句句誓死格言,诉说着战士们的决心……这些精心打造的展览场景,让人仿佛回到了那烽火四起的战场。同时,还推出多种展览互动项目,通过“弹射神火飞鸦模型”“触摸拉栓汉阳式、中正式步枪”及“甲午海战舰艇填充火炮游戏”等内容,让青少年观众可以在观展的同时,能够动手来体验航海火器带来的不同乐趣,打造了好看又好玩的展览。

我国历史文献上记载了很多航海火器,遗憾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并未保留至今,为了让观众更为直接地了解中国航海火器的发展成就,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次展览制作并使用了大量的航海火器模型,如猛火油柜、突火枪、神火飞鸦、水底龙王炮、“一窝蜂”多发火箭、火龙出水等唐宋以来中国古代早期重要火器的模型。

5 配套推广

多种多样的展览配套产品开发,不仅可以使更多的民众来到博物馆参观并获得文化享受,也可以让那些看不懂展览的孩子和那些无法来到博物馆参观的民众获取来自展览的信息和启示。

展览布展、开幕及展出过程中持续通过官方微信、东方卫视、上海发布、人民网、新华网、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和展览专访,获得各级领导、文博同行、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省市30多家媒体报道200多条,我们还在官方网站、多媒体系统、“两微一端”上进行展示,并将展览送入虹桥枢纽、地铁、社区、校园展出。为了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我们还配套打造了此次展览的网上展厅。

中国航海博物馆长期致力于弘扬航海文化、传播华夏文明。我们希望以“靖海神机:中国航海火器文物展”为契机,与社会各界携手,讲好中国航海故事,传播好中国航海声音。

猜你喜欢

展览
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试论“流动博物馆”展览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博物馆教育功能
艺术作品传播设计的思考
揭开古籍文献与历史图像神秘面纱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关于低碳展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
刍议现代商业展览服务对于公共图书馆展览服务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