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预防性建设对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思考

2021-04-22商鑫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3期
关键词:预防性保护博物馆

商鑫龙

摘 要:科技的发展促成许多新興技术手段诞生,预防性建设作为其中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博物馆文物中。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是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展示、服务工作的必由之路,它既带来了一系列优势,同时也产生了些许问题。文章从预防性建设对博物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浅析,对当下预防性建设中所带来的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预防性;博物馆;保护;管理

预防性保护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在文物保护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预防性保护即利用高新技术对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及其载体的基本信息和特殊信息进行全面监测、储存和保护,并为文物制订保护规划和保护计划,为文物的长期保存提供科学基础。博物馆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文化和历史资料的主要载体,馆藏文物的唯一性、不可共享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博物馆预防性建设的紧迫性。可移动文物预防性建设不仅要让文物所含信息得到长久有效的保存,也使这些信息可以无限共享和再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了文物展示的整体效果,促进了历史文化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共享程度,促使文博事业往精细化、公众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1 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背景

由于历史、技术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传统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文博行业内对文物资料档案、田野考古信息、馆藏文物管理等与文物保护工作密切相关数据的处理,现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传统手工方式的馆藏文物记录工作是在文物数量、信息较少的情况下完成的,它所产生的劣势尚不明显,但随着文物数量的增加,所产生的工作量以成倍的方式递增,这就造成传统手工作业劣势极为明显,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某种情况下造成文物相关上下部门工作量无限增大。既不能提高文物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又不能满足当下公众对于文物信息获取的要求,制约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造成博物馆事业的前进困难。所以,发掘一种新的博物馆文物事业保护利用方式应尽快提上日程,转变工作形式已迫在眉睫。

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主要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进行监测与调控。通过监测系统、文物保存设施等内容对文物保存环境、文物保存设施进行改善,以此达到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目的。

2 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建设目标

2.1 夯实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基础

如果说文物数字化手段是使文物发光发热的重要方式,那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就是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坚实基础。博物馆通过建立馆藏环境监测系统、文物保存环境调控系统、完善文物保存设施等手段,借助外力对文物进行保护,预防当前文物由于外界因素造成的不当损害,对文物本体进行保护。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也有其时间、空间等限制因素,无法将文物的数据、数字资源、文物展示永久留存,彼时多种预防性保护技术手段的优势也显现出来。数字化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是当前最好状态下的文物数据,这些数据可永久性留存使用、拓展、开发、管理,是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基础上更加牢靠的文物保护与管理手段。

2.2 实现馆藏文物保护与资源统一存档

据统计,我国建成博物馆总数已逾5000家,总计藏品数量多达3700万件,数量还在逐年增多。博物馆是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所建设的文化遗产聚集地,文物作为时代的见证者记录着时间的流逝,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物的保护根据地。随着时间的推进,经历颇多的文物也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时高新技术的产生有效缓解了同类型问题。文物预防性保护在文博行业被大范围使用,利用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保护实体文物,能缓解文物的自身压力;利用多种保护设备,借助互联网监测减轻博物馆压力,也能使公众更好地在线观赏文物。不仅如此,还要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调控系统,为对环境因素敏感的珍贵文物配置无酸纸囊匣、柜架、展柜等藏展装置,完善文物养护手段等,进行多角度、多途径全面提升该馆馆藏珍贵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能力,使相关信息永久地保存下去,这也是实现文化信息资源保存和发挥更大价值的基础性工作。

2.3 为文物资源管理与公众服务提供平台保障

国家已陆续公布了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了3次文物普查和1次馆藏文物普查,普查成果斐然,形成巨大的文物数据量。相较一些小型博物馆,大型博物馆的数据更为庞杂,如何管理这些数据是博物馆自始至终都要面临的问题。资源管理平台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该平台基于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建设资源数据,通过开发博物馆管理平台,为馆藏文物管理、文物资源展示、公众服务等工作提供工具支撑,也为文物保护、文物研究、文物管理提供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

因此,博物馆文物预防性建设的目标是利用当前技术优势,建立重量级别的数字保护平台。

2.4 为馆内协同办公与线下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博物馆各部门之间情况不尽相同,各个部分缺一不可,这就使预防性手段应当整合现有资源和应用软件,解决博物馆各工作小组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基础沟通,提升现有的能力,充分满足博物馆现有保护、管理和展陈的需要。

建设一个遵循文物保护建设标准、充分互通互联、具备高可扩展和环境适应性、能够快速分析海量数据,并能够进行智能决策辅助、智慧观众服务的文物监测保护体系,实现数字化资源管理的统一化、集中化、标准化和管理工作精细化,能基于公众行为感知的多维化展现,实现公众与文物交互的高度融合。最终,助力博物馆各职能部门的统筹规划,大幅度提高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水平。

3 预防性对博物馆文物的保护

在博物馆中文物除了用来展示及修复外,大部分时间是存放在文物库房的。以文物囊匣和智能文物储存柜为例,文物囊匣能够给文物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可以减少外部环境对文物藏品造成损坏的程度,并减缓外部环境对文物藏品造成损坏的速度。即使大环境里的温度和湿度发生了变化,而存放于文物囊匣中的文物其周围小环境的变化会很小。同时,文物囊匣和新型智能囊匣还可以阻止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文物造成的直接危害,避免紫外线照射文物,防止尘埃落在器物上,减少霉菌及微生物的滋长。总之,用囊匣保存文物藏品,能隔绝有害气体,能缓解外部环境的影响,延长文物藏品的寿命,进而提高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水平。

智能文物储存柜、文物储存专用柜架能为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供更多的帮助,它能够采集文物多方面数据,可以作为文物分析大数据的来源,同时也可以对文物资源进行有序的管理。智能文物储存柜作为珍贵文物的保存环境,应实现柜子内的环境实时监测和动态、自动化调控功能。

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是一项管理、研究和应用并举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结合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新需要、新研究,并参考国内外先进的科技、优秀的产品,创新和完善预防性保护的科技产品与系统方案。

3.1 实现博物馆文物保护监测信息化储存

综合运用文物预防性保护手段,实现环境分布式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对博物馆文物进行保护。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能够将多种文物保存环境的参数进行实时、多点监测和数据上报,同时根据设定的环境调控目标,进行实时动态地调控以及数据报警,并能将调控结果自动分析反馈等。系统需要对环境进行自动化干预,比如增湿或除湿,因此,与只实现环境监测与数据上报的功能较为单一的预防性保护系统相比,该系统自身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设计非常关键,需要考虑到系统在各种异常情况下的容错、备份与故障处理机制等,对系统在通信模型、通信稳定性、设备工作稳定性、数据平台功能与扩展性以及整个系统运行安全性等多个关键技术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基本目标是科学、有效地保护、预防文物的各方面安全,为其建立安全信息文档,使其可以被永久保护并实时监测。所以,文物预防性监测就是对文物本体的保护与管理,是目前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数字化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文物的角度来看,预防性保护工程甚至更加重要。

3.2 配置管理与多元化保护

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手段不但使文物信息在保护管理方面大放异彩,在博物馆展示方面也同样出彩。在博物馆文物预防性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将文物质地同博物馆环境结合起来,为文物提供多种保护方式和监测方式。以博物馆文物为保护核心,借助保护设备、监测系统、智能保护终端等新兴技术,开展文物信息的研发与创作,为博物馆文物与公众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方式。与此同时,以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为基础,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可方便管理的数据平台,为博物馆文物数据、博物馆展览信息、博物馆资源等一系列相关数据提供一个完善的统一管理空间,实现博物馆相关数据的统一存档,为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展示、宣教提供数据基础。

4 预防性建设对博物馆文物的管理

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是借助监测系统对文物保存的环境进行监测、预警,实现对文物的本体保护;博物馆文物数字化工作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对文物数据进行采集,实现文物数据资源保护,二者虽然方式不同,但是目的相同。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技术、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提升与科学配合,才能最终实现预期的保护目标,也只有将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的管理制度、人才和高质量的服务完整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预防性保护技术系统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从而使其为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从馆藏文物保护和管理的角度出发,文物监测工作有利于降低文物本体的各项风险,这也是博物馆文物在开展预防性保护建设时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

博物馆文物在进行预防性保护建设时,不能禁锢于文物单一的预防性保护,应当展开多项统筹,在馆藏文物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工作,使整个博物馆建设成标准的保护监测体系结构。博物馆通过上述文物预防性保护建设,形成相应的文物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制作规范,完成文物数据、文物资源的流转和展示,为未来博物馆大数据、云计算提供服务。

4.1 规范博物馆资源数据库

在预防性监测技术进入实体博物馆之前,实体博物馆均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文物家底不清、监测业务档案保存不善、保护资料流失严重、查找使用不便等问题,而文物预防性保护成果及资源库的引入,促进了各种资料的整理和数字化保存。特别是实现了自动化办公的博物馆,其资料的存储、调用非常方便,大大加强了对藏品账务、业务资料的管理,也提高了办公效率。以博物馆文物信息管理为核心的博物馆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数据库管理平台、知识库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等为导向,实现整体性的资源共享。

需要注意的是,在规范资源数据库的同时,应当把信息安全放在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的位置,做到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

4.2 促进博物馆智慧管理与服务

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博物馆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是博物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对博物馆功能的再发展、再利用。博物馆管理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工程,它涵盖了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文物本体、历史信息、档案管理等的工作内容,可以说是博物馆基础管理服务建设推动了博物馆各项功能的发展。

博物馆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提升博物馆管理、文物保护、公众宣传等,必须实现更加透彻地感知的文物预防性保护要求,以統一化、集中化、标准化的方式保护和管理保护资源;使馆内数字化管理更深入,避免由于无标准、无规划工作产生资源浪费,保证管理工作精细化、无死角、高精度,以预防性为基础向数字化、智慧化发展。

5 预防性保护为博物馆文物带来的优势

5.1 建立全面完整文物数据资源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工作产生的数据资源可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全面管理,以一助一,形成相互促进的工作方式,实现博物馆文物本体数据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除此之外,博物馆还需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运用好藏品资源和免费开放补助资金,与社会各领域广泛接触、加深了解、深入融合。同时应尽量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主动融入,能融则融。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牢记使命,以提升社会公众效益和公众文化水平为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兼顾经济效益,树立博物馆品牌特色,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将博物馆工作推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博物馆中的文物是中华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力量。博物馆作为保存文物的场所,应当充分体现其功能价值,尽可能地保存、管理、发掘、展示文物所包含的已知及未知信息,预防性保护手段、数字化手段是当前完成这项工作最有效的手段,文物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利用现代技术使文物信息长久保存,让技术手段下的文物数据资源平台也成为历史信息的载体。

5.2 提升公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根据需求层次论,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对精神文化生活势必会提出新的要求。博物馆作为传递历史文化的重要机构,应当更加注重其价值内涵,以“展示、研究、宣教”为核心内容,开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文物知识普及方式,最大范围影响公众的认知和思想。博物馆通过提供空间、安排展览、公众知识普及等方式,给公众提供更多的文化学习机会,这些方式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在原本较为生硬的文物信息基础上打造出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其展示效果更容易被公众认可和接受,进而实现博物馆公共文化和教育功能,还能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有利于充分發挥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独特作用。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及文物仍处二维的传统网页模式,未来展陈的方式更多地会发展为三维虚拟实景,对公众营造出更富想象力、感染力与交互性的空间,推动博物馆文物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开放,进一步推进博物馆文物内涵的多元化展示,为我国博物馆文物发展事业迈向高峰奠定基础。

6 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建设注意事项

在进行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建设时,应当循序渐进,注重结合当下博物馆已有预防性保护工作或其他相关工程,不能盲目刻意追求预防性相关手段达到一时目的,当前我国文物预防性建设相关工作虽在不断发展,但这一行业内容还需不断完善,需要专业型人才不断推进这方面工作;另外,预防性保护工作的保护标准、建设标准、类型标准都需明确化,完善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建设,使文物保护、文物研究、文物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展开,为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共同促成我国文博事业发展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裴红梅.文物收藏和保护中的预防性保护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10):229-230.

[2]周孙煊.国内外智慧博物馆建设实践个案分析研究[J].卷宗,2019(7):75.

[3]吴婷婷.浅谈可移动文物普查对推动基层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6(7):421.

[4]王冬冬.浅析基于天津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的环境控制[J].神州:上旬刊,2019(16):276.

[5]朱明敏.文物博物馆事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展望—以广州为例[J].中国港口,2016(S1):102-107.

猜你喜欢

预防性保护博物馆
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治疗窝沟浅龋的疗效观察
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项目施工技术探讨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学辐照仪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与预防性维护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核电站预防性维修管理的计算机集成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