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1-04-22徐辉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徐辉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应重点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培养需求。这不仅是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体系改革发展的内容。假如说核心素养是当代中小学生在学习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受教育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并且培养起来的符合当今社会现状的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所需要的必须具有的优良品质和必要能力,从而可以得出在语文方面的核心素养就可以理解为现阶段中小学学生在语文科目教学活动中,利用语文知识和课堂教学活动逐步获取,形成和培养起来的具有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的语文相关的必备为人处事和在语文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深度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1-0169-03

一、什么是语文深度教学

从传统意义上说,深度教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教师要把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深度挖掘,把里面的一些深度的知识给学生讲出来,再转换为学生比较容易听懂简易的知识再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方面不单单是在书面字体上理解的表层含义,而是能更清晰地了解到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等研究的目的,有利于实现中小学生语文教学内容深入发展,满足中小学生情感深层次探究能力培养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小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重要思维基础训练方法。深度学习并不是对所教学的知识进行难易程度的划分,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再加上对知识的内在结果和知识本身存在的价值的把握和充分的理解并对学习的知识达成融会贯通的效果。只有更深层次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更好的了解有关语文知识的思想和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从而引领学生领悟到语文的价值真谛。

实质上讲,语文知识的深度挖掘教学和在语文方面的核心素养二者的内涵是互相交融的,其更高层次上的理解是高度统一的。

首先,汉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母语,直接决定了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运用和情感发展倾向,这也是母语作为语文核心素养教学首要条件的原因。同时语言的构建并不是单向的。当学习语言的人学习一篇语言的材料时,一方面,他们会将自己新学的语言信息与自己现有的语言信息进行相关的结合并建构出属于自己的新的语言的意义,我们可以把这方面理解为同化学习。另一方面,当学习者学习新的语言时,这种新的语言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产生了认知结构上的冲突时,语言的学习者就会调整和改变与之前有认知结构产生冲突的语言部分,从而适应新学习的语言环境,这种现象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顺应学习。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日常交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构化语言情境,是学生学习语言再适合不过的场所。而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当中,由于接触新语言的频率越来越高,原有的语言知识体系会融合新语言得到发展,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得到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水平也有所提升。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利用语言适应学习理论,通过构建全新的语言运用环境和场所,可以符合语文深度教学与语言运用体系和谐发展的特点,这些语文学习的特点就是对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其次,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育还体现在学生语文思维发展和应用能力提升等层面。中小学生思维发展和应用能力越强,可以满足语文深入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语文深度教学又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应用能力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维导航。思维作为人脑器官接受外界信息后实现自我认知转化的结果,是人体主观能动性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人们发现和探索事物内在本质及发展规律的过程记录。因此,实现语文知识深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探索应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在此过程当中得到聚集强化,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能更加协调。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异议和共鸣的过程,和同学之间展开交流,树立各自独特的思维体系,也是增强学生客观认知和主观理解的重要实践活动,能进一步提高并完善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仅如此,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还应该强调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欣赏,可以让学生的感知能力得到应用,进一步理解鉴赏对象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好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是核心素养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体现。

再次,对学生的欣賞能力培养提升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的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评判能力。评判能力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有一个取舍,能够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到被审美家鉴赏的对象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它存在的价值意义。这样深度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不断地发现属于自己的语文中的美景,才能使自己在语文方面的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获得长远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师需要完成的重要教学目标,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的塑造性较强,智力和创造力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教师应当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征,在他们的心理上进行教育,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面对我们周围的世界,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以一颗健康的心理面对文学作品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发展。

最后,根据语文科目教学内容独具的文化和人文艺术色彩分析,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必须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理解能力,达到实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目的。特别是在现代化素质教育发展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育应该结合国家文化发展理念,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只有让学生真正具备文化理解和传承的重要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人类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要求。因此,必须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深度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使学生的文化事业和格局能够得到扩大。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就如同绽放的花朵,深度的教学就如同培养花朵的土壤,要想花朵绽放就必须用肥沃的土壤进行滋养,真正发挥培养学生文化内涵和思想发展的时代性意义。语文包含了人文元素,具有启发功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语文学科素养的具体要求,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扩展他们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内涵,使学生朝着光明的方向行驶,从而促进学生茁壮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语文的人文作用体现出来,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语文学科目标的实现。

二、语文深度教学所具有的特征

深度语文教学它所注重的是不光基于符号表面的理解,语文深度教学必须具备语文学科的逻辑性和科学性,那么如何理解语文深度教学是语文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理解性。对语文的深度教学是指老师在课上引导学生。并且借助课本及以外的知识进行学习。对课文的深刻的知识形式,和作者写作时的背景,及作者想要向读者表达的深刻意义进行充分的理解。从而可以使学生理解精神和核心素养获得长时间的发展。具体来说,语文的深度教学更要要求教师对语文更加深度的理解,和能够把自己的理解简单明了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理解现象和本质。也就是说,先让学生理解课文的符号。之后再运用一些其他的工具让学生理解符号内在所代表的意义。第二,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然后将某一部分联合起来,充分的理解课文的整体。让学生理解课文中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部分构成了整体,整体又在反映部分。第三,理解事实和它所存在的价值。每一篇课文都不可能凭空出现在课本里。他一定会从某一方面来告诉学生应该学习它所传达深刻的含义,或者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第四,从课文中理解现实和历史。

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其生活阅历不足,经验缺乏,这表明了其理解能力薄弱。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其中覆盖了大量的真理,具有启发作用。在面对这些深刻的真理时,小学生难免理解不到位。小学语文教师便需要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逐渐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明白其中的内涵,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发展。对学生做出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深刻的感悟,心灵受到启发,从语文中了解到更多的事物,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不断提升。

(二)对话性。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符号文字到情感传达的重要工具,是学生与教师产生互动和知识交流的重要渠道。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将知识融入到自身精神成长和意义建设的领域。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可以达到诗意的生存。所以要促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对话,而且是高质量的对话。在对话的深度教学中学生就不会再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和老师一样在讨论中不断地获得课本中深度的知识,从而成为新的知识和意义的主动学习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的对话就是实现语文高效教学的有效手段,能够增加课堂互动,可以把全体学生调动起来,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提升。

通过和学生的对话可以了解到学生各种新奇的想法,也能够使学生产生新的观点,有助于学生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形成新的观点。教师可以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把学生调动起来,教师可以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知识的辨别,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在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实现学生思维的碰撞。在教师都可以以合理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对话,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带领学生探索语文中的奇妙世界,把学生的思想带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让他们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妙处,从而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核心素养能力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巩固需要在原来语文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改进和深度发掘,让学生爱上学习语文,爱上语文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所以,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把德育教育和知识教育和谐的统一。从而让核心素养的种子在老师的培育下落地生根。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实行课程的全面深化性的改革,进行能让学生可以深入地参与相关语文课程的深度教学,深入的教学是科学教学发展的体现,也是科学教学的品质要求,这也是明确了以后教学改革的大体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麻文丽.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华少年, 2018(11).

[2]许红琴.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1):40-43.

[3]高蕾.基于核心素養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J].中华少年, 2018(16):64.

[4]谢爱荣.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探讨[J].写作(下旬刊),2017(05):89-90.

[5]伍开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7(6):83.

[6]罗小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2):9-11.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