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的个性对微信知识共享动机的多元回归分析

2021-04-22罗智霞贾思博于海艳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3期
关键词:社交性个性特征娱乐性

罗智霞 贾思博 于海艳

“互联网+”时代,个性鲜明的在校大学生依托网络开展的社交活动十分频繁,其微信知识共享行为越来越普遍。微信知识共享对大学生个体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均有益,并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探究在校大学生个性特征与其微信知识共享动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

五因素模型理论通常用于描述个体的个性特征,具体包括外向性、开放性、情绪不稳定、亲和性和尽责性五类特质因素。知识共享动机是指在校大学生在微信上进行知识共享行为时,影响其心理和行为的意愿、兴趣及愿望的融合。研究者分别从互惠性、社交性、自我效能、娱乐性、利他性和获利性等方面开展社交网络或虚拟空间用户知识共享动机的研究。例如,有的研究者发现互惠性和社交性会影响个体在社交网络上的知识共享;有的研究者则强调个体自我效能对在线虚拟网络知识共享的影响;学者孙冰杰等认为,娱乐性会影响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学者耿瑞利、申静证实利他性和社交需要是影响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最重要的动机;还有学者证明激励性对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知识共享具有积极影响。笔者通过课题调研发现:求知是在校大学生求学的基本需要,在校大学生通过微信在满足自身社交需要的同时,愈发习惯于通过微信平台获取各类学习知识。与此同时,求知欲强的大学生会积极参与微信知识共享,他们或者主动浏览、与他人交流知识,或者乐于分享知识,或者喜欢参与点赞和评论活动,或者有收藏的习惯。因此,求知性也是在校大学生参与微信知识共享的重要动机。据此,本文用互惠性、社交性、自我效能、娱乐性、利他性、获利性和求知性来描述在校大学生微信知识共享动机。

诸多学者探究了在校大学生个性特征对社交网络知识共享动机的影响。学者王明辉、李宗波等研究大学生的个性与博客行为动机后认为,个性特征对博客行为动机存在显著影响,外倾性、情感抒发对信息共享动机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学者万晓霞等指出,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其网络使用动机相关,其内向与外向、自律等个性特征会影响信息获取动机。还有学者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其网络使用动机有重要作用。不难发现,现有研究对个性特征和社交网络知识共享动机均有涉及,这类研究均认为在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对知识共享动机具有重要作用,但依托五因素模型理论分析在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其微信知识共享动机的研究却鲜有提及。

二、实证研究

研究依据李克特五点量表法设计调查问卷并调查数据。收集到的有效问卷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再利用SPSS 21进行回归分析。以七种动机(求知性、互惠性、社交性、自我效能、娱乐性、利他性和获利性)为因变量,以五种个性特征(外向性、开放性、情绪不稳定、亲和性和尽责性)为预测变量,逐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在校大学生个性对其微信知识共享动机回归分析模型的预测变量、自变量及解释变异量如表1所示。

预测变量外向性、开放性、情绪不稳定三种个性特征进行求知性和互惠性的回归模型分析,分别能解释求知性和互惠性累积变异量的24.9%和23.8%;预测变量外向性、开放性、情绪不稳定、尽责性四种个性特征进行社交性、自我效能、娱乐性和获利性的回归模型分析,分别能解释社交性、自我效能、娱乐性和获利性累积变异量的22%、20.4%、27.6%和26.7%;进行利他性的回归模型的预测变量有外向性、开放性、情绪不稳定、亲和性、尽责性,能解释利他性累积变异量的33.5%。

三、讨论分析

外向性個性特征能分别解释在校大学生基于微信的求知性、互惠性、社交性、自我效能、娱乐性、利他性和获利性知识共享动机变异量的20.1%、18.9%、17.8%、15.4%、18.5%、26.2%和19.8%。开放性个性特征则能分别解释求知性、互惠性、社交性、自我效能、娱乐性、利他性和获利性知识共享动机变异量的22.7%、22.5%、19.6%、17.1%、22.4%、29.9%和22.9%。外向性反映个体人际关系倾向,开放性体现个体的智能性倾向,外向性和开放性特征明显的在校大学生一般更加积极、热情并具有活力,其知识共享动机更为强烈。情绪不稳定个性特征能分别解释求知性、互惠性、社交性、自我效能、娱乐性、利他性和获利性知识共享动机变异量的24.9%、23.8%、21.1%、19.3%、25.3%、32%和25%。在校大学生的情绪不稳定个性特征交织着网络新生代在微信上与生俱来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和习惯,势必会助推知识共享动机。亲和性个性特征凸显了在校大学生坦诚和利他倾向,能解释利他性知识共享动机变异量的32.6%。具备明显的坦诚、乐于助人的亲和性个性特征的在校大学生通常会表现出更高的知识共享意愿,所以亲和性个性特征能重点解释利他性知识共享动机。尽责性个性特征能解释社交性、自我效能、娱乐性、利他性和获利性知识共享动机变异量的22%、20.4%、27.6%、33.5%和26.7%。个体规则认同与遵循倾向(如能力、责任感、自律等)被称为“尽责性”,尽责性个性特征亦能激发在校大学生的知识共享动机。

综上所述,尽管在校大学生个性特征与参与微信知识共享的动机不尽相同,但大学生的个性会显著解释清晰反映其微信知识共享动机。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微信社交网络的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研究”(编号SD192003)。

参考文献:

[1]孙冰杰,吴忠.微信持续使用和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9(1):126-132.

[2]耿瑞利,申静.不同文化视域下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动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1):60-81.

[3]王明辉,李宗波,赵国祥.大学生博客行为动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2):230-231+215.

[4]万晓霞,黄丽春,徐思师,等.人格特征与网络使用动机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7):867-869.

(作者单位 燕京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社交性个性特征娱乐性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受众新闻娱乐性的不同心理类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