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搭建脚手架

2021-04-22颜世萍

江苏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例科学素养小学科学

【摘 要】材料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不同材料的餐具》一课中,教师借助餐具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分析,既帮助学生了解常见材料的基本特征,认识周围常见物品与材料的关系,了解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又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思考,并提升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支架运用;课例;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9-0057-06

【作者簡介】颜世萍,山东省临沂第二实验小学南京路校区(山东临沂,276000)教师,高级教师,山东省科学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背景】

在教学中,脚手架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解决某一问题或达成某一学习目标而提供的各种辅助方法、材料、措施等。在小学科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科学教学中,为学生搭建有效的脚手架,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不同材料的餐具》是教科版《科学》二上“材料”单元中的一课。它的前一课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该课主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由材料组成的世界,而本课则主要引导学生利用感觉器官认识常见的四种材料的特征。“材料”学生都知道,“物品”也随处可见,但要建立“材料”与“物品”之间的联系,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难度。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依据教材内容,采用搭建脚手架的方式,利用餐具引导学生对四种材料展开观察和研究。

【教学过程及分析】

一、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刚刚都用清水洗手了吗?洗干净了吧,亮一亮!

课前安排学生洗手并检查学生手洗得是否干净、是否有肥皂味,目的是后续闻各种材料的气味时,不受手上气味的影响。这也体现了认真、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

师:刚才老师用什么方法检查大家小手的?

生:用鼻子闻、用眼睛看。

师:鼻子、眼睛都属于感觉器官。除了这些感觉器官外,我们还有哪些感觉器官?

生:耳朵、舌头、手。

师:这些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干什么?

生:认东西!

该环节既能帮助学生回忆人体感觉器官的名称及作用,又能为本课的探究做好准备。

二、激情导入,引发观察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有什么变化?

生:变黑了。

师:这黑色的是什么?

生:看不清。

师:看不清?继续看,谁来帮我们了?

生:放大镜。

师:继续看!(露出碗的大部分)

生:是个碗!

利用游戏的方式导入,可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师:能看出这只碗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

生:铁的、铝的。

师:这种材料叫不锈钢,不锈钢也是一种材料(板书: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一种。

以动画的形式,让一只金属材料的碗慢慢显现,学生先认识碗这一物品,再猜一猜这只碗是何种材料制成的,这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品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师:生活中,除了金属材料的碗,你还见过哪些材料制成的碗?

生:木头碗、塑料碗、玻璃碗、陶瓷碗……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不同材料的碗)

出示各种各样的碗,一来能让学生了解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来可为揭示本课课题做好准备。

师:人们把碗、筷子、盘子等统称为——餐具。(课件字幕:餐具,板书:餐具)

师:大家仔细观察,图中餐具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制作材料不同。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观察研究“不同材料的餐具”。(板书:不同的)

三、方法引领,深入观察

活动一:四种材料餐具的观察

1.确定观察器官。

师:我们先来观察常见的四种碗的材料,看看谁一眼就能辨别出它是哪种材料制作的?(课件依次出示金属、塑料、木头、陶瓷四种材料的碗,学生看屏幕回答)

师:碗和什么餐具配套?

生:勺子。

(课件依次出示相应材料的勺子)

师:这四种材料分别有什么特点?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生: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摸、舌头尝。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画出眼睛、鼻子、耳朵、手、舌头的简笔画。

师: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摸都可以,对于碗和勺,用舌头怎么尝呢?

生:用牙咬开!

生:不可以!咬不动,也不好吃!

生:用舌头舔一舔也能知道味道。

师:这样做卫生吗?

生:不卫生!

师:那怎么办呢?

师:这些碗和勺的材料不便于我们尝味道,所以,我们就不用舌头尝了。(擦掉舌头图)

本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观察物体时,要有选择地利用感觉器官,有时不是所有的感觉器官都要用到。这能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认识方法。

2.观察方法及内容。

师:这些方法可以观察这四种材料的哪些特点呢?小组讨论一下。

某种材料的特点需要多种感觉器官来感知,这样才能全面。因此,该环节教师安排了讨论,目的就是让学生互相提醒,共享方法。

师:哪个小组先和大家交流想法?

生:眼睛看,可以知道材料的颜色,也可以看出大小,还可以看出形状、花纹及是否反光等。

师:补充一下,看的时候,还可以举起来对着光看、背着光看,还可以借助放大镜看。怎样使用放大镜?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手持放大镜,让被观察的物体、镜片、眼睛在一条直线上,在物体和眼睛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大部分学生并不陌生,所以教师示范到位即可)

师:继续汇报。

生:鼻子闻气味。

师:耳朵怎么听?

生:听声音。

师:怎样让餐具发出声音呢?

生:用手敲一敲。

师:敲一敲就能发出声音,同学们很聪明!这里,老师建议用勺子敲相同材料的碗,或用不同材料的勺子分别敲击桌面,听听声音高还是低?敲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不论怎么敲,每次敲的位置要一样,用的力量也要一样。

师:为什么?

生:这样才能比较呀!

师:太棒了!

师:手摸,能了解哪些特点呢?

生:光滑、粗糙、软硬、冷热等情况。

生:还可以用手掂一掂,看看谁重谁轻。

师:好办法!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的餐具大小都差不多,大家可以掂一掂感受轻重。

生:还能抠一抠、压一压,看看硬不硬。

师(边说边示范):判断一种材料的软硬,可以用手指甲划一划,如果没有刻痕则说明材料硬,如果出现了划痕则说明材料较软。明白了吗?

师:像同学们刚才说的颜色、花纹、软硬、反光、音高、音低等词语,也是科学家常用来描述材料特点的词语。为了便于大家选择,老师把这些词语写在了磁板上,大家可以选择使用。

通过以上的汇报交流,学生初步了解了如何利用感觉器官感知材料特点的方法,为学生探究材料的特点初步搭好了脚手架。

师生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材料的这些特点(课件出示:颜色、是否反光等)怎样才能知道?

生:眼睛看。

师:必要时可以借助放大镜。

师:怎样知道有没有气味?耳朵听的声音怎样获得?

生:鼻子闻、敲击。

师:还记得怎么敲吗?

…………

在上个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利用感觉器官去发现材料的特点,而在本环节中,主要讨论观察这些材料的特点要利用哪些感觉器官。通过这两个一反一正的训练,学生掌握了具体的观察方法,理顺了观察顺序,发展了思维能力。

师:怎样选用这些词语?出示词语板。(词语板:将描述材料特征的词语贴在磁力卡片上,一个词语一小块磁力卡片,学生用的时候把这些小的磁力卡片贴在磁力板上即可)

师:请看大屏幕。比如,先用眼睛观察,就要先找到帶有眼睛图案的这一栏,如果你发现餐具反光,就把“反光”这个词语贴在该餐具下面对应的格子里,如果你有其他的发现,请及时记录在空白的磁贴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见图1)。明白了吗?

[(图1)][金属][塑料][木头][陶瓷][不同材质的碗]

有序记录是观察的重点。二年级学生写字慢、识字量少,提供词语卡片并教会他们使用方法,既能提高记录效率,又能让学生学会有序记录。

3.观察顺序的选择。

师:大家仔细看这张记录单,你们觉得怎样观察更方便?

生:先观察一种碗,看这种碗的材料的特点,可以先用眼睛观察,观察完之后再用鼻子闻、耳朵听、手摸等。

生:我觉得可以用眼睛观察完所有的碗和勺,再用鼻子闻所有的碗是否有气味,再用耳朵听每个碗和勺发出的声音,最后用手摸、用手掂、用指甲划。

师:这两种观察顺序都不错,小组讨论并决定你们组的观察顺序。

师:老师这里还有几点提示。(课件出示注意事项)

师:组长到前面来领取材料,观察结束后请将材料收拾好。

学生领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观察活动。

利用记录表与学生一起讨论观察的顺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养成有序观察的习惯,掌握观察的方法。低年级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往往会争夺实验器材,所以活动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合作等事项。

4.汇报交流。

师:好,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其他小组要认真听,做好补充准备。

小组利用汇报板依次汇报四种材料的观察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完善,达成共识。

师小结:大家对这四种材料有这么多发现,真了不起!

5.师生共同总结四种材料的基本特征。

活动二:阅读材料,加深了解

师:其实,这四种材料还有很多我们现在不易观察到的特点,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一本小书,两个人一本,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能了解它们更多的特点。

仅凭感觉器官观察这四种材料的特征及性能,只能了解一部分。在生活中,会用到这些材料更多的特征和性能。所以,为了丰富学生对材料的了解,让学生进行补充阅读是有必要的。

师:你对这四种材料又有了哪些新的发现?谁来说一说?

生:金属材料容易传热、木头容易干裂……

师:通过阅读材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要想了解材料更多的特点,仅用感觉器官观察是不够的。

师: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知道了哪些?

师生交流收获。

四、应用分析,拓展创新

1.生活应用。

师:由于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制成的餐具也有不同的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正因为如此,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改进技术,让餐具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课件展示:为了防止烫手而制造的双层金属碗;为了满足视觉感受在塑料里添加了不同的颜料,制成不同颜色的塑料碗……

本环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人们在使用材料时,既要发挥材料的性能,又要改进该材料的物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

师:现在有两个问题,看看谁能帮着出个主意?

师:(课件出示一幼儿图片)作为哥哥姐姐,你会给他选择什么材料的餐具?为什么?

生:金属碗,不容易摔碎。

生:塑料碗轻,还不怕摔!

师:(出示外卖店图片)假如你是外卖店的老板,你会选择什么材料的餐盒给顾客打包饭菜?为什么?

学生交流。

让学生帮助幼儿和外卖店老板选择餐具,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常见餐具材料性能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学会根据材料的特点选用材料。

师:你知道目前最环保的餐具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树叶餐具:这是德国人发明的树叶餐具,可以多次使用,也可以在短时内分解掉。另外,利用五谷杂粮做材料制成的餐具也问世了。五谷杂粮做成的餐具,有什么好处呢?

生:吃完饭可以把餐具一起吃掉。(生笑)

2.思考创新。

师:你想使用什么样的餐具?

学生畅谈,教师总结。

学生在了解了不同材料餐具的优缺点之后,结合自己的需要思考并选择餐具,这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总结提升,延续思考

师:这节课,我们观察了做成餐具的四种材料,餐具在生活中也叫物品(板书:物品)。物品都是根据人们的需要、结合材料的特点加工而成的。

板书:特点、人们需要

本课借餐具引导学生观察研究四种常见材料的不同特征,目的是让学生体悟生活中的物品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同种材料也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体验到发明都是因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初步理解科學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是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同一种材料制成了哪些不同的物品?这些物品利用了材料的哪些特点?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

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观察视野,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让学生的思考与观察更贴近生活。

本课板书设计如下:

【教后反思】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认识材料”的要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不同材料的餐具》一课就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餐具,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材料,落实上述课标要求的。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着重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适合的情境,沟通生活与科学的联系。如导入阶段,利用课件呈现一只金属材料的碗,并追问“这只碗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你还见过哪种材料的碗”。在生活应用环节中,展示根据不同需要制成的碗以及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能有效建立生活与科学的联系,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

2.有效搭建脚手架,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本课的探究思路是:第一,确定要观察的四种材料;第二,确定观察要用到的感觉器官;第三,确定观察的方法;第四,结合记录表确定观察的顺序;第五,总结观察结果;第六,补充资料,丰富认识。这六个步骤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就如同搭建了一个脚手架,引领学生顺着脚手架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为了帮助二年级学生准确地表达观察结果,教师又为学生准备了词语磁卡,供学生选择使用。

3.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共同学习。本课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实现了方法与智慧的共享,学生能坦然地说出“我不懂”,凸显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意识。在小组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完成了对四种材料特点的知识建构,并让学习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课例科学素养小学科学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课例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