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初探

2021-04-22陈庆英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3期
关键词:长白山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陈庆英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60年,其中包含非常丰富的生物种类。1980年,长白山自然保護区成为我国最早的国际生物圈保护网的保护区,1986年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价为最有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基因库”的美称。长白山辽阔壮观,是我国最为著名的旅游地点之一,是我国31个山岳旅游精品之一。由于近年来长白山的旅游人数逐年递增,对长白山的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重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在追求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讲述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期推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稳定、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概念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指的是把产生收入和自然保护协调处理的方式,是实现自然保护区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对于目前的自然保护区来说,生态旅游是大家所认可的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旅游方式,是被大众所承认的,也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实现经济、生态平衡的途径。“生态旅游”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的人们对于生态旅游的认知是从目的入手,或是从手段入手,让人们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将思想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是世界旅游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部分,每年的增长率可达到25%~30%。可见,生态旅游是旅游的发展趋势,也是世界的旅游潮流。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还是经济落后的国家,都将生态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对于“生态旅游”的概念,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定义。广义的生态旅游是指以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将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和保护自然有效结合,从而形成具备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旅游业,使旅游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生态旅游依托地方特色,强调的是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以不产生破坏为根本前提。生态旅游的发展观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也符合现代化的追求。目前,旅游业人为客观因素逐渐增多,自然环境遭到的破坏也愈演愈烈,必须要端正发展模式,重视环境保护,通过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改革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北部,贯穿安图县、抚松县和长白县,面积十分广阔,蕴含着多样的动物和植物,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中国科学院在1979年就成立了相关的森林生态系统,多个国家的专家都参与到该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中。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属于火山地貌,其中的主峰就是典型的火山锥体,是一座活火山,而火山口的积水形成了天池。长白山也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源头,是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生态屏障。长白山的垂直温差较为显著,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植物带,可根据不同的植被特征分为五种植物带,分别是蒙古栎林带、红松林带、云冷杉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包含各种植被类型。同时,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由于植物、动物种类丰富,也是世界著名的基因库,许多生物都可以在这里寻觅到踪迹,其中植物种类多达2 277种,包含25种国家级保护植物,野生动物种类1 225种,包含国家级保护动物76种。

(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客观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影响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树木和土质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人数不断增多,呈井喷式发展,这给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造成一定的负荷,同时也支撑着白山市的经济发展,为其发展带来了较强的经济效益。随着大量公路的修建,破坏了许多高山苔原,同时留下了水土流失的隐患。为了提升经济效益,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修建了大量的饭店、宾馆,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游客生态保护意识不足,随意践踏植物,影响了植物的生长,随意丢弃的垃圾也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目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苔原植物覆盖率已经从30%下降到10%,东北虎、金钱豹等保护动物数量也在急剧减少。

在旅游管理方面,由于旅游人数增多,车辆也随之而多,造成较为严重的人为污染。在旺季时,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出现较为严重的交通堵塞。目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属于观光式旅游,观光时间较为急促,游客无法尽情观看,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收入。当地旅游管理制度较为松散,没有合理地引导和规范行为,大量的游客都没有导游陪同,许多游客为所欲为,导致垃圾遍地都是,给当地生态平衡造成安全隐患。游客缺乏自然、生态方面的知识。

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策略

(一)科学地规划旅游

合理地规划客容量,使每位游客都能得到充足的观看体验,同时也便于管理。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置个体接待服务中心,在此放置保护生态、管理状况等方面的宣传册,同时播放保护环境的小视频,增强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让人们明确管理制度,使游客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游玩。同时,完善相关的自然博物馆内容,科普长白山火山类型、活动规律,在动植物园展示动植物类型和生态环境,进行科普教育,尽可能多地设立标志牌、垃圾箱、厕所、管理处等设施,同时设施的建立也要注意维护生态环境,符合自然环境,形成协调的美感。从多方面科学地规划旅游,使游客参观便捷且注重环保,促进生态旅游模式的开展。

(二)向生态旅游的组织方式转变

对游客进行精神上的引导,让人们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完备的生态伦理,在游玩时注意放缓脚步,不要打扰了植物的休息。游客要注意,人们的到来不是为了破坏,而是为了呵护山林。游客要形成保护环境的理念,改变随心所欲的游玩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引导制度,让每位游客都在引导下进行参观,既保障了参观的全面、完整,同时在导游的引导下便于监督,导游能普及相关的生态知识,规范游客的行为,减少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导游可以设计低干扰的旅游活动,尽可能地减少游客对自然的干扰。生态旅游可以包括森林远足、动植物探究、登山等活动,也可以通过望远镜观赏动植物,减少对动植物的惊扰。汽车对景区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所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应提倡电动车的应用,倡导游客将汽车停在山下,既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同时也便捷了交通,使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业更加科学合理。

(三)注重科研、完善法规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作为世界基因库,其中存在的许多动植物濒临灭绝,所以必须要进行相关的科研,将生态环境的限制进行记录,建立人工基因库,对濒临灭绝的物种进行人工培育;建立完善的物种生态监测站,实时监测生态变化,发出动态的预警。同时,根据科研成果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将科研成果作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将旅游的收入抽出一部分投入科研工作中,设立旅游发展基金,用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宣传,形成专项的科研基金,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颁布明确的法令,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进行大力惩治,严禁捕杀鸟兽、吸烟、乱扔垃圾等行为,设立保护区的生态警察局,对游客进行必要的监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贯彻生态旅游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环境保护的必要途径。目前的长白山旅游业仍存在许多不足,比如管理不善、执法不严和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等,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因此,必须贯彻生态旅游,转变观念,大力倡导生态旅游,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首要前提,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将经济的增长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武慧文.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9.

[2]刘畅.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8.

[3]李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4]高科.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生态负效应研究:以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86-91.

[5]孙道玮,陈田,姜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5):97-99.

[6]张茵,许学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初探[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100-104.

(作者单位 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长白山管委会人社局就业中心)

猜你喜欢

长白山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岚雾情吻长白山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