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会收走孩子的压岁钱吗?

2021-04-21周公子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1年4期
关键词:财商物权压岁钱

周公子

父母不必拘泥于“收或不收”压岁钱,关键是要与孩子共同探讨处理压岁钱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能力、积累经验、沟通感情。

今年春节,这个话题还是像往年一样备受关注:作为家长,你会不会收走孩子的压岁钱呢?

答案在过去是比较含混的,因为大家对于“压岁钱到底属于谁,家长该不该管”一直都有争论。既然没法明确权利上的“该不该”,那就很难去谈论意愿上的“会不会”了。

但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家长的管理权有了清晰界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法律专家解读说,这意味着,8周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单独处置自己的压岁钱;8周岁以上的孩子,如果花钱太厉害,也需要征得家长的同意。换言之,民法典不但明确了家长管理压岁钱的权利,更鼓励家长深入细致地管,要针对孩子的年龄和智力采取相应的引导手段,以确保压岁钱的使用最大程度地符合孩子的利益。

既然民法典都這么说了,那么,广大父母会如何使用自己的管理权?他们行动的根据又是什么呢?为此,《婚姻与家庭》杂志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展开调查。在回收的2121份问卷中,60%的父母表示“会”收走孩子的压岁钱;40%则表示“不会”,并认为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利。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父母收走孩子的压岁钱,大部分不是“为收而收”,而是出于对孩子成长的考虑以及对他们能力的担心,其中选择A选项(替他们保管,防止养成乱花钱的毛病)的人占比最多,为43%。要知道,压岁钱是培养孩子金钱观念的一个重要载体,毕竟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这是一笔不大不小的财富,怎么花、花多少都足以在他们的经验中留下清晰的烙印,从而对财商产生影响。也正因如此,A也是最多人的选项。

选择C选项(没收一部分吧,零头可以留下,孩子对钱没概念,怕他们丢了)的人占比排第二,反映出大家对孩子掌控能力的担忧。事实上,这份担忧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孩子建立金钱观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曾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跟踪80名3至8岁的孩子,每隔12个月做一次测试,跟他们玩“顾客和店员”的买卖游戏。结果,研究人员发现,那些三四岁的孩子买东西经常不付钱,或者就算付了,也不知道现金面额和物品价值到底有什么关系。直到六七岁,他们才能正确地使用金钱。这个实验也反映出,金钱概念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也许,平时给他们一点儿零头来“试水”,要比直接拿大钱开涮更让人放心。

选择B选项(孩子的钱,实际是父母给出去的,本质属于父母)的占比为12%。如果放在40年前,也许这项会有更多的拥趸。很多人在网上吐槽说,自己的压岁钱当年就是这么被父母“抢走”的,可见B这种观念有多么普遍。然而时至今日,物权知识普及,大家开始明白,父母给他人的孩子压岁钱与他人给自家的孩子压岁钱是两种相互独立的法律行为,不能混为一谈。别人给孩子钱,钱就是孩子的。父母可以代为管理,或引导孩子,但不等于父母就能随便占有它。

选择D选项(孩子获得压岁钱时没付出什么,怕太轻易得到,他们不珍惜)的人占比也很少。实际上,家长这份初心是好的,希望孩子认识到付出和获得之间的关系,学会珍视。只是,这个观念与人情有相悖之处,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些获得就是不需要付出的。例如长辈爱孩子,就送压岁钱来祝福他们,其中的亲情是不需要孩子付出的。如果父母硬要孩子“付出”才能“得到”,反而扭曲了长辈的好意。

不难看出,选择不收走孩子压岁钱的受访者,绝大部分都不会对孩子花钱放任自流。相反,他们把钱留在孩子手中,只是为了更好地赋予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其中,最受重视的莫过于D选项(让孩子管自己的钱,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中的“自控能力”。许多受访者认为,如果把金钱视为满足欲望的一种手段,那么学会管理金钱就等于学会管理欲望,管理自己,所以他们会陪伴孩子体验整个过程。比如感受自己的欲望(我想要什么),谋求实现(怎样买是最好的),学习控制自己的欲望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要不要存钱买更好的),等等。他们相信,这些体验过程会让孩子的自控能力更加巩固,在面对欲望时也更能收放自如。

A选项(长辈给了孩子,压岁钱就是孩子的)占比排第二。这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问题。也许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吃穿用度都是父母给的,物权并不重要。但实际上,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的物权意识跟自尊紧密相连。如果一个人能拥有自己的东西并支配它们,这个人就会对生活产生自信和责任感,从而成为一个自重担当的人。因此,物权意识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意义深远,需要父母日常从不同角度入手去巩固它,压岁钱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选择C选项(孩子没财,何来财商?)的人占6%,不少受访者表示,财商意味着掌管财富的综合能力,既然是“财富”,那么总得给孩子一点儿钱来练练手吧。

选择B选项(孩子得到过又失去,会产生“损失厌恶”心理,大过年的何必找不痛快。)的只有2%,是选择人数最少的选项。但受访者的理由很充分,“荣浩妈妈”就说:“收走孩子的压岁钱,让孩子觉得父母在剥夺自己的钱财,这种感受不但不利于开心过年,更容易造成亲子对立。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基础。至于ACD那些能力,我认为有了好的亲子关系,才会有这些。”

以上就是关于“你会不会收走孩子压岁钱”的调查结果。从中不难发现,“会或不会”看似对立,但背后隐藏着培养孩子能力、促进孩子心智发展、巩固亲子关系等正面意图。只是,有些人认为收走压岁钱更能达到以上这些目的,有些人则认为不收走更好。所以,父母不必拘泥于“收或不收”,关键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探讨出处理压岁钱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能力、积累经验、沟通感情,让压岁钱成为拓宽生活的一个窗口,这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财商物权压岁钱
《钱包包的财商养成记》
谁来保管压岁钱
黑龙江省“95”后大学生财商水平现状调查研究
少儿财商创新发展之道
压岁钱
压岁钱争夺战
压岁钱去哪儿?
你的财商有多高
事实物权:理论困境与出路
物权法定主义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