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人口发展与地震救援的思考—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2021-04-21谢江丽阿布都瓦里斯阿布都瓦衣提黄帅堂

内陆地震 2021年1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增长率

谢江丽, 姚 远, 阿布都瓦里斯·阿布都瓦衣提, 黄帅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十五”期间,中国包括甘肃省在内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建立了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1-2],其中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是整个地震应急指挥系统进行抗震救灾指挥决策的基础和核心,为地震灾害评估和了解地震灾害影响提供背景数据、为抗震救灾指挥决策提供救灾力量储备数据[3-6],人口是主要的受灾体,准确的人口空间分布信息是衡量地震灾情,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依据。如何根据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开展灾前御灾、灾中救灾、灾后评灾等工作,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7-10]。

1 研究区数据收集

城市在人类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口作为城市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不同分布、集散及组合情况能够反映出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交通运输等差异状况。乌鲁木齐市城区南边为戈壁,气候环境恶劣,受到地形地貌、资源环境的影响,其城区发展向北边延伸,如新市区的人口数量的聚集。从历史发展视角,乌鲁木齐市是多民族聚集的城市,其城市规划沿袭了抗战时期的格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外来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原有的市区规划已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因此人口变动空间格局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在开展地震灾前御灾、灾中救灾、灾后评灾等工作中掌握城市内部人口的空间发展变动,尤其重要。

本次研究将乌鲁木齐市按行政区划选取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米东区、达坂城区及乌鲁木齐县为研究区,利用统计年鉴[11-19]、人口普查数据提取人口数据(表1),表中面积为行政区域面积、总人口为年末总人口,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人/ km2)。

表1 乌鲁木齐2007~2015年各区人口数据

依据收集的人口数据,绘制乌鲁木齐市各区县人口随时间变化图(2007~2015年)(图1)。2007~2010年为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2011~2015年为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20],通过2段数据对比,相对于五普数据,六普数据波动更大,大部分地区人口呈增加趋势。

头屯河区与乌鲁木齐县人口数据在2011年变化较大,经查找资料可知,由于行政区域重新规划,2个相邻区县面积相互调整,导致2010~2011年数据出现阶梯。故头屯河区与乌鲁木齐县人口数据采用2011~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同时2011年新市区行政区域面积增大了近1倍。

图1 乌鲁木齐各区县人口随时间的分布

2007~2015年间,由乌鲁木齐市各区人口分布比例(表2)可见,天山区、水磨沟区及达坂城区基本保持平衡,新市区及头屯河区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沙依巴克区、米东区及乌鲁木齐县所占比例有所减少,可见乌鲁木齐市人口分布逐渐由沙依巴克区、米东区、乌鲁木齐县转移到新市区及头屯河区。

表2 2007~2015年乌鲁木齐各区县人口所占比例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人口变动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近10年来主城区人口数量呈增长的趋势,但表现出“头屯河区和新市区人口数量增长率大、密度小;天山区、沙依巴克区人口数量增长率小、密度大”的区域差异格局[21]。

2 人口数据分析

人口增长率为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人口增长数与人口总数之比。计算公式为,“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1000‰”[22]。本文中就2007~2015 年乌鲁木齐人口数据,计算乌鲁木齐各区人口增长率(表3),利用收集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表4)与之比较,发现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而人口增长率变化较大,其变化的部分本文中称之为人口流失率(表5)(正数为流入,负数为流出),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流失率。

表3 乌鲁木齐2008~2015年各区县人口增长率

表4 乌鲁木齐市2008~2015年各区县人口自然增长率

从表1可以看出,8个研究区的人口增长率差异显著,从2008~2015年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来看,年均人口增长率从大到小排序为头屯河区>新市区>水磨沟区>乌鲁木齐县>沙依巴克区>天山区>米东区>达坂城区。由图2~9可知,乌鲁木齐各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趋势大致相同,人口增长率和人口流动率较一致,说明乌鲁木齐各区人口增长率受人口流动率控制。人口增量总体趋势呈上升状态的为头屯河区、新市区;水磨沟区、沙依巴克区及达坂城区基本处于一个平稳波动状态;天山区、米东区及乌鲁木齐县人口呈减少状态,对比乌鲁木齐各区人口密度变化,发现新市区及头屯河区人口密度明显呈增长趋势,其他区人口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表5 乌鲁木齐2008~2015年各区县人口流动率

表6 乌鲁木齐2008~2015年各区县人口密度

由2015年乌鲁木齐各区人口密度[23]分布图(图10~11)可知,乌鲁木齐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天山区、新市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及头屯河区,其他地区人口密度远远没有达到这几个区的人口密度,可发展空间大。

3 人口分布与地震救援

地震灾害往往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对社会有巨大影响,是社会关注的重点。2017年九寨沟7级地震伤亡约500人,2013年芦山7级地震伤亡约10 000人,2010年玉树7.1级地震伤亡约2 000人,2008年汶川8级地震伤亡约46×104人,1996年伽师—阿图什6.9级地震伤亡约150人。以上震例可以看出,人口密集越大,伤亡越大。

地震应急救援的难度主要体现在灾区人员伤亡数量和具体位置不确定,影响震后救援速度和准确度。前人针对地震人员伤亡预测建立多种预测模型[24-26],比较有代表性的有BP神经网络法、 回归分析法及时间序列分析法,这些经验方法中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有人口、震级、烈度、房屋倒塌率、被困率及地震发生时间等,每种方法侧重点不同,但人口是最根本因素。尽快掌握受灾地区人口分布情况是准确进行地震伤亡的预测、震后人员伤亡数量的快速评估的必要因素,准确的开展地震伤亡人员预测是震前开展应急准备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到应急响应的级别和派出应急救援队伍与资源的数量。

4 结语

地震救援工作与城市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城市人口的分布情况,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对开展灾前御灾、灾中救灾、灾后评灾等工作意义重大。

近几年来乌鲁木齐主城区人口数量呈增长的趋势,但表现出“头屯河区及新市区人口数量增长率大、密度小,天山区及沙依巴克区人口数量增长率小、密度大”的区域差异格局。通过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的情况来看,头屯河区及新市区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变化情况最为剧烈。从空间上看乌鲁木齐人口聚集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一个地区流动人口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政府发展政策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复杂多变。目前看来乌鲁木齐各区人口分布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且这种状态还将持续下去。

根据乌鲁木齐城市人口发展趋势,头屯河区与新市区为经济发展区,其人口多集中在高层建筑,人口比较集中,且未来一段时间人口会持续增加,针对这一特点,应多增加应急避难场所,救援物资储备适当加大投入;老城区人口趋于饱和,人口分布基本维持不变,地震救援工作根据现今社会状态制定应急方案,合理进行救援物资和救援队伍配备,基本可以保证震后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地震发生后,掌握地震现场情况是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的关键,救灾工作的核心是救人,人口分布情况的掌握是关键,除了震后救援,加强地震疏散演练,配备个人应急救援包,宣传震后自救等手段,可以有效减轻震后伤亡,震前防灾工作不容忽视。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增长率
乌鲁木齐市:新冠肺炎疫情新增病例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拳击队发展研究
台2016GDP“成功保1”
近5年乌鲁木齐市PM2.5变化分析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