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孔子,我只讲三个故事

2021-04-20张鑫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1年3期
关键词:知人卫灵公卫国

张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自己十五岁就立志学习,而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能确定人生的志向,所以我觉得孔子真的了不起。关于这么了不起的孔子,我却只想讲三个与他有关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子见南子。

南子是春秋时期的女政治家,她的夫君是卫国国君卫灵公。史书记载,南子生性淫乱。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访问卫国,觐见南子,孔子学生子路对老师此举颇为不满。孔老夫子急得跺脚对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我要是跟她有什么,我就不得好死”。后来,卫国有人要杀他,孔子就给卫灵公留下了一句“名人名言”:“吾未见有好德如好色者也。”之后,孔子离开卫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使学问大到像孔子一样,德行上若出了问题,也会遭到学生质疑。尤其是老师,应时时以此为戒。

第二个故事,困于陈蔡。

孔子被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的一个地方,断粮七天。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起身说:“刚刚梦见先君,要祭祀他,只有没被别人先吃的干净米饭才可以。”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我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啊。”“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事难,知人更难,所以不要轻易给人下定论,尤其是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的时候。别人的很多行为可能是我们一时所无法理解的,但不要急于给这些人贴标签。我们要试着去理解他人,即使不理解,也不要做盲目的指责者。

第三个故事,丧家之犬。

五十多岁的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周游列国。名为周游,实为流落。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后,孔子待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犬。”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一个人的外形、相貌,是细枝末节。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圣人,也有落魄的时候,何况你我普通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常思一二,不思八九,坦然一笑,保持善良。人生哪能处处是通途?又怎么会时时是难关呢?

人生漫漫,前路未知。我們与其犹豫不决,不如坦荡向前,把每一天都当作在这世间的修行,保持学习,无愧于生命的给予,尽情欢愉,不辜负此生的时光。

编辑/梁宇清

猜你喜欢

知人卫灵公卫国
按兵不动
卫国的生存之道
弥子瑕是对是错?
指点迷津
谈班级管理中的“知人善任”
《人物志》中“知人”理论的现实价值研究
不欺暗室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弱国不天真
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