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祭祀文化与语文学习

2021-04-18刘闯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期
关键词:神明缅怀甲骨文

刘闯

摘要: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中,“示”部甲骨文数量较多,“示”部大多与祭祀有关,由此可见商周时期中国祭祀文化的兴盛。本文以“示”部甲骨文的字形、字意以及引申含义为例进行分析,论述“示”部甲骨文与商周祭祀文化的关系,同时阐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示”部甲骨文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示”部;甲骨文;祭祀文化;大学语文

2020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國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如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广大高校教育者的参与。

中国传统祭祀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祭祀文化的复杂性,基础教育阶段涉及较少。但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可以在文学、文化通识课程里进行适当的教授。本文试通过分析“示”部甲骨文的字形、字意及其引申义,让大学语文学习者大致了解中国传统祭祀文化,激发大学语文学习者传承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示部甲骨文与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的关联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又叫契文、卜辞或殷墟文字。甲骨文是我们目前为止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部分甲骨文的字形反映了中国祭祀文化的特点和内容,此后各朝各代的祭祀文化,或多或少都受甲骨文记载的商朝祭祀文化的影响。

示部字一般和祭祀有关,这和“示”的关系密不可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示”的解释是:“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上面的两横代表天,下垂的笔画代表日月星,上天用天象反应人间的祸福,人们根据天象行事。按照许慎所说,示上面横代表“天”,竖代表上天向地上人间显露的迹象。不过近现代古文字学家研究认为,“示”的本义为“神主”。这种说法来源于对早期甲骨文的分析,因为甲骨文中的“示”确实与天垂象没什么关系。

二、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的起源概述

人们天生就对鬼神存在害怕或敬畏之心,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尤甚。特别是古代捉摸不定的自然气候、没有经过改造的险峻环境常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久而久之,人们把洪水猛兽、干旱虫害想象成神明的行动,他们用无形之手,操控着人类的生死。人们认识到自身的微不足道,加上对未知的恐惧,自然而然产生了对神明的畏惧之心。因此,在古代,人们铸造寺庙神祇去祭祀神明,意图通过祭祀和神明取得某种联系。最常见的就是祭祀占卜,在兽壳上刻甲骨文,在钟鼎上刻上金文,遇事询问神明指示,寻问的内容包括天气、农作物的收成等,有些也询问健康、生育等。祭祀一般由王室举行,遇到打猎、作战等大事,更少不了专职祭祀的官员提前祭祀,看行动的凶吉。

祭祀文化比文字更古老,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被统治者重视。在文化内涵上,它融入并传承了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比如传统祭祀文化中的“鬼神说”“冥界说”脱胎于道教,“六道轮回”“十八层地狱”的说法则来自佛教。儒家则注重规范祭祀习俗,以祭祀来体现孝道,儒学大家朱熹的《朱子礼家》祭礼篇规范了儒家祭祀的仪式,发扬了儒家祭祀的传统。高丽末期,儒家式祭祀甚至传到了韩国,并影响至今。传统祭祀文化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金木水火土等自然神以及衍生出的其他体系神的崇拜,另一部分是对先人的缅怀祭奠。对神崇拜的祭祀文化目前已不被提倡,对先人缅怀的祭祀文化却被传承下来,还增加了对烈士、功臣的缅怀,设立了节日。比如为了缅怀先人设立了清明节,为了缅怀烈士、功臣则设立了公祭日。直至今日,不少山区还保留着专门祭祀祖先的庙堂,现代人逢年过节时,也免不了祭祀祖先,希望他们能保佑子孙后代平平安安、生意兴隆等。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示”部甲骨文与中国传统祭祀文化

中国传统祭祀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蕴含不少中国特色的风俗文化,如宗教信仰、祭祀礼乐、图腾绘画等。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了“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学习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名青年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

“示”字作为字旁的时候,和一些字结合,形成了跟祭祀地点、祭祀用品等意义相关联的文字,如“宗”“祭”等。

通过了解宗的字形、字意以及引申内涵,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祭祀由一开始在空旷处对鬼神的祭祀,逐渐发展到在专门住所处摆放专门的神像、祖先的牌位,表达对神仙、祖先的尊敬和缅怀。中国传统祭祀制度是祭祀活动场所由外向内迁的过程,也是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

《公羊传·桓公八年》曰:“无牲而祭曰荐,荐而加牲曰祭。”古人杀牲,一是自己吃,二是把牲肉放在祭台上用来祭祀,没有牲口的祭祀叫“荐”,有牲口的荐叫“祭”。

《谷梁传·成公十七年》曰:“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置备供品并向神灵或祖先行礼,表示尊敬并祈求保佑。

韩愈《送杨少尹序》:“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以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意为为逝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猜你喜欢

神明缅怀甲骨文
画地为牢
缅怀历史,开创未来
迷失记忆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王的神明
愚人节缅怀革命先烈
缅怀谢晋导演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