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寸之地 气象万千

2021-04-18潘立钢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书画家印章篆刻

潘立钢

我1996年写的《集印琐谈》(附后),《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用后, 有幸被多家报刊转载。2004年就“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成为“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新闻改写后,《美术报》和《名家》杂志等报刊相继发表。拙稿中讲了一个史实:“元末王冕以花乳石刻印,使印章除了作为权力象征和凭信工具外,还为篆刻艺术的形成带来了生机。明清流派篆刻的开山祖师文彭则为文人和艺术家用刀刻印开辟了新的天地,从此,印章有了更为广泛的作用,书画用印便是其中一项。”篆刻艺术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凝聚了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精神。而篆刻也因之涌现出百花齐放、各逞其雄的艺术流派。不应忽视的是,安徽为篆刻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功居马首,作出了重要贡献。

篆刻艺术流派始祖当推文彭、何震,他们以秦章汉印为宗,初创了“皖派”,亦称“文何派”“徽派”。紧随其后逐渐形成各种流派:先是歙县人程邃创出“歙派”;杭州的丁敬远承何震、近接程邃创出“浙派”;随后安徽黟县人黄士陵初法丁敬,继学邓石如,后移居广州创出“粤派”;皖派主干人物汪关也是歙县人,后移居娄东(今江苏太仓)形成了“娄东派”;江苏“扬州派”的创始人中也有汪关;歙县人苏宣创立“泗水派”;福建“闽派”“莆田派”系皖人邓石如所创……由此可看出明清篆刻艺术流派都直接或间接与皖派有着密切的缘承关系。特别是被书篆界誉为“国朝第一”“清代第一人”的皖人邓石如,其“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学风深深影响着清、近代篆刻名家高手,也同样深深影响着现代印坛各派。

笔者1990年前后约三年业余收藏书画家印谱时,基本是沿着上述历史轨迹展开的。二十一世纪面世的集印选长卷,就是从上世纪所收藏的二百多人印谱中遴选出九十余件,印主来自十九、二十两个世纪,分布遍及大江南北近二十个省市,其中因书画篆刻艺术造诣颇深、影响较大而被各省省长聘为文史馆员的近二分之一。所选印主除少数人外,都翻箱倒柜挑拣出名料名家名章,亲自布局、亲手钤盖、亲笔题签,印谱中不乏邓石如、吴昌硕、齐白石、邓散木、来楚生、方去疾、陈巨来、韩天衡等国师大手笔之作;还有,九十余位印主中与安徽直接有缘有情的超过三分之二,故世者竟逾半数之多!这方寸天地、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的印谱,不管从那方面说都当是一份值得学习、欣赏、研究的艺术品。

怎么能变一个人单享独乐为更多一些人共享同乐呢?十多年来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之初突然半瘫又渐康复之后,我老想着这个问题而无结论。2008年元月27日,北京召开了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会议号召: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以人为本,贴近群众,不断创新出版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努力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扩大中华文化影响,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做出新贡献。受这一春风般的号召之感染,我与多年痴迷研究国粹宣纸的青年专家孙迪先生不期而遇并不谋而合,以“专、精、特、新”为指针,选出印谱,以印主出生年月先后为序,同龄人逝者为先,为每位印主撰写出生平小传和艺术简介;按原印谱式样尺寸通过高新技术扫描制版,用千年寿纸夹宣胶印,再以传统工艺运用绫绢装裱,既保存了原印谱题签、印作的神采风韵,又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装帧风貌。这又当是一件值得把玩、借鉴、庋藏的艺术品。在当前出版物攀比大厚多洋之时,印坛浮躁逐名、急功近利飓风相当严重之日,我们奉上这一原大尺寸、原汁原味的印选长卷,九十余位书画篆刻家的出自近千名印人之手的一千四百多方不同材质、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印谱长卷,是否符合大胆创新求突破的精神?能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得分会是多少?且留待专家与同好朋友评定。

不管及格与否,我们是尽心尽力了。时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和历史学博士、省文史馆翁飞馆员同一天欣然为之题跋,令人甚为感激。由于多种原因,所收藏印谱未能全部面世,更遗漏了不少大家的印谱,这只有遗憾了。再者,当年搜集印谱时,既未受命评点,也未承诺付印,如今以长卷形式付梓并捐赠给中央文史馆、国家图书馆和安徽部分省市文、博、图、纪等堂馆,超出了集印时的信诺,自然也不宜說长道短了,这对同好或许是一大缺失,但同时也给阅览者留下更多玩赏研究的空间。总之,疏漏不当之处,敬祈博雅方家和同好朋友见谅。

附:集印琐谈

收藏历来是人们的一种爱好,但收藏内容却千奇百怪、五彩缤纷,这全凭收藏者兴趣及其相关条件。我曾在省城党报担任较长时间的美术编辑,其间有一段时间收集到200多位书画家常用印蜕。有人说这是一笔财富,我实在不知也不想知其钞票价值几何?然而我确实将之视作为精神补品,它使我获到充实欢乐,懂得结缘感恩。

受家父的影响,我青少年时喜欢学秦篆。20世纪60年代中期因画巨大型伟人像要配敬祝类文字并写语录牌而改学汉隶。我意外发现,其时书写篆字遭斥责,搞篆刻却不受冲击,我刻的“三要三不要”奏出6个完全不同的“要”字,很快就被一家军报照登,我还买到了上海以革命样板戏唱词为内容出版的一本《新印谱》,切肤感受到“古为今用”之真谛。和印蜕的缘分大概由此而结。篆刻大师吴昌硕诗云:“刻画金石岂小道,谁得鄙薄嗤雕虫。”强调的是篆刻在艺术领域不可低估的地位。令人兴奋不已的是,肖形章“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能在海内外1985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赞为“出色、富有诗意”的《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再生动不过地证明了优秀篆刻作品的艺术魅力、社会功能和历史意义。

中国有多种版本的美术史、书法史,却未见到一部系统的篆刻史。篆刻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早在殷商时代,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自然也就刻出了至少三千年篆刻历史。篆刻印章从秦始皇开始,天子用印称“玺”,汉代帝王诸侯印称“玺”,大臣印称“印”,将军印称“章”。使用字体由甲骨文、大篆、秦篆,演化为汉篆,唐宋的官印又出现了屈曲折叠、填满空隙的朱文“九叠”篆,制作手段由铸变为凿。元末王冕以花乳石刻印,使印章除了作为权力象征和凭信工具外,还为篆刻艺术的形成带来了生机。明清流派篆刻的开山祖师文彭则为文人和艺术家用刀刻印开辟了新的天地,印章从此有了更为广泛的功能,如书法绘画用印。

书画印章大致有两种:一是闲章,一是名印。闲章内容包括年代、肖形、吉祥语、成语、诗句、作者籍贯、书房画室斋号馆名,等等;名印有姓、名合一的且白文偏多,也有姓、名分开的,一般是朱文姓,白文名。收集当代包括前辈、同辈乃至晚辈人的印蜕,一方面可管窥他们的学识、素养和志趣,另一方面是就印赏印,寻觅那一块块方寸天地所展示的大千世界、万千气象和艺术韵味以及其所处之时代气息。

我集印比别人集印难。我是用自制的带框子的印纸去请人钤印,有框子就局限了别人,自然更束缚了自己。书画家们收到统一的印纸,却钤出五花八门的印谱,有直打的,有横盖的,有左右落款的,有上下签名的……怎么办?请画家雪松帮助找石头、磨石头,请书家云瑞治了方“当代书画家常用印集”长条白文边款章,再先盖在印纸右上方,从此解决了钤印的书画家各行其是的问题。赵朴初、刘夜烽、张建中,爱新觉罗溥佐,阎丽川等书画家欣然为我书写了题签,天津美院孙其峰先生竟分别写了行、草、隶三种一并寄来……这都成了我十分珍惜的纪念品。

现场观看书画家钤印,胜过欣赏他们正常的创作,能得到一次如醉的很美的享受。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先认真挑选自己常用的章和特别珍藏的印,接着擦拭干净、调理好印泥,再接着一方方认真用力地镇压,然后签名。耄耋老人、书画教育家王石城为我盖了9方书画印,后来见到我送他留念的赵朴初14方书印复印件,特地请女画家刘茂云到报社找我重要一张印纸,非常清楚地为我重新钤了36方印,有十几方古、近代大家珍稀印章,是老人特地从束之高阁的老箱子里找出来的,其中几方邓石如的印蜕,一展其稳练自然、神游太虚、锋劲刚健、姿态婀娜的艺术风貌,让人大饱眼福,回味不尽亦慨叹不已。画家王涛、朱松发、周觉钧、萧煦、葛庆友、王家琰和郭公达先生都把印章倒放印纸上,调兵遣将似地一番摆布后才一一打印,有的还使用了印规,印面倜傥俊秀、酣畅流动,一一张扬个性;李百忍、张翰、刘子善、陶天月、荆涛、张一楫、王守志、耿立军和葛介屏先生则以书家的刚健洒脱制作了端庄挺劲、趣味盎然的印谱,令人观之赞之醉之、爱不释手……

集外省书画家印章,全凭神交的缘分和朋友托朋友的情分。福建青年篆刻家林阳发、老画家金琴鹤,天津老画家夏明远,上海画家沈剑南、王啸中,西安画家郭立法、钟明善,甘肃画家范有信,北京书画家苏平,南京画家徐培晨、李罗,浙江画家蒋孝游,山东画家吴长东、李庆新……他们不仅寄来自己的印谱,还帮我求得沈觐寿、王耀亭、周哲文、龚望、于太昌、吴青霞、王端、蒋风白、杜应强、米南阳、陈大羽等著名艺术家的常用印。一枚枚印章虽仅方寸之地,却是天上地下、古代今朝、春夏秋冬、喜怒哀乐,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印蜕出自千名篆刻家之手,真是千姿百态、各逞其雄,凸现出篆刻艺术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不同年代的字法美、书法美、章法美、刀法美、格式美、款识美、残缺美、形象美;一页又一页印谱,生动展示了书画家各自的思想感情和艺术修养。

前面提到闲章,其实闲章不闲。它既为书画作品增色,又作了自我介绍,还交待了创作渊源、意图等。北京周而复的“无畏”“求索”,上海张洁人的“白发斑斑始学书”“未迟斋”,张载的“寄情丹青人生一乐”,浙江蒋孝游的“学到老”,天津王麦杆的“行万里路”,江苏陈大羽的“神功全在锄耘”,安徽石克士的“渔唱起三更”,郑震的“天道酬勤”……都强调了艺无止境、成功之路无捷径,必须活到老学到老的拼搏精神;江苏谭勇的“百花齐放”,楊建侯的“莺歌燕舞”,张文俊的“江山如锦”,广东蔡仰颜的“花草精神”,安徽黎光祖的“松风竹雨”……则抒发了艺术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宽阔情怀;天津龚望的“白丁礼物”,安徽张恺帆的“刚直不阿”,司徒越的“两到长城仍非好汉”等,揭示其光彩照人的崇高品德;天津孙其峰的“归朴”“惟存真”,安徽郑锐的“乐在其中”,杜宏本的“游于艺”,黄叶村的“放眼量”等,流露出艺术家各自对艺术的醉心追求……

不少书画家严谨治学、谦和诚恳的品质在印谱中也大放异彩。赖少其赠印13方,亲自写信说明:“立纲兄……一印印泥不均,还有一印镇倒了又抹正,至为抱歉”;中国书协副主席陆石,眼睛不好,他请夫人赵中代为选印,自己又带病调换了几方更好的,签名后还让夫人写信邀我有机会去他家重盖……艺术大家的书画佳构引人入胜,其谦逊认真的品德同样感人至深。

欣赏这些印谱,不啻学习艺术家们的治学态度和为人之道,也进一步陶冶自己的性灵并勉励自己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点益事善事。

一晃又过去了10多年,所集印谱的印主有过半先后驾鹤西去!偶尔闲时、闷时展卷把玩,许多美妙情景历历在目竟如在昨日,不禁感慨泪目,也因此益发缅怀、感恩高寿归天或英年早逝的艺术家,更加真诚思念、祝福健在的朋友!

集印生趣,乐莫大焉!

(作者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猜你喜欢

书画家印章篆刻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印章
土豆印章
大象的印章
辟雍雅集·“大美寻源——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展”选登
书画家娄师白
书画家自定润格表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