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脉经》版本考*

2021-04-17钱超尘

中医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字嘉定刻本

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针灸甲乙经》《伤寒杂病论》《脉经》谓之中医六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基础,犹如儒家六经奠定中华民族文化基础一样。本文谨对《脉经》版本系统加以考证。

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脉经》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没有可信的底本可供使用。林亿在《校脉经序》里说:“自晋室东渡,南北限隔,天下多事,于养生之书,实未遑暇。虽好事之家,仅有传者,而承疑习非,将散道真。”

具体地说,当时遇到的《脉经》版本确实是“承疑习非,将散道真”,难以依据。如有的版本把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的时行病作为《脉经》第十卷充数;有的传本把病源的第五部分为上下两卷,又从其他篇中移植一些条文补充进来,再增补篇目标题充数,细细分析这些内容,与《脉经》没有关系。当时校正医书局所遇到的版本所以出现“承疑习非,将散道真”传本内容不一的情况,林亿认为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传本所据以抄录的《脉经》底本就不是真本,另一个原因是藏匿《脉经》真本之家秘不外传。《林亿》序写道:“大抵世之传授不一,其别有三:有以隋巢元方时行病源为第十卷者,考其时而缪自破;有以第五分上下卷,而撮诸篇之文别增篇目者。推其本文,而义无取。稽是二者,均之未睹厥真,各秘其所藏耳。”朝廷得知校正医书局出现校书困境,将皇宫大内所藏医书取出供其使用。林亿序言对皇家此举特加重笔出之:“恭惟主上体大舜好生之德,玩神禹叙极之文,推锡福之良心,鉴慎疾之深意,出是古书,俾从新定。”校正医书局校定《脉经》所据皇家善本医书是:“《素问》、《九墟》、《灵枢》、《太素》、《难经》、《甲乙》、仲景书并《千金方》及《翼》说脉之篇以校定之,除其重复,补其脱漏,其篇第亦颇为改易,使以类相从,依旧为一十卷,总九十七篇。”校定《脉经》所持态度是:“臣等各殫所学,博求众本,据经为断,去取非私。”

我们在这里所以回顾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脉经》所遇到的版本困难,意在说明,北宋颁行大字本《脉经》和小字本《脉经》是真正抢救了将亡的《脉经》文献,在保存中医经典文献上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南宋嘉定元年和嘉定十年出现的两个《脉经》版本,均以北宋小字本《脉经》为底本,在继承发展中医文献及中医药文化上,具有重大意义。

北宋校正医书局于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雕版颁行大字本《脉经》,于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刊行小字本《脉经》。大字本由于售价高,携带不便,很快为小字本取代,小字本成为南宋及元明《脉经》刊本之母本。南宋嘉定年间有两部《脉经》刻本,一为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陈孔硕在广西任职时在广西漕司刊行的《脉经》,所据底本为北宋绍圣三年小字本《脉经》,史称广西漕司本;一为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何大任刊行的《脉经》,该本以何大任家藏绍圣三年小字本《脉经》为底本影刻之,史称何大任本。《脉经》广西漕司本、何大任本的原始刻本均已亡佚,今存者是后世刊刻本。本文谨对《脉经》广西漕司本、何大任本的版本流传始末及陈孔硕、何大任生平事迹加以考察,而对何大任本的版本流传系统及何大任生平事迹之考察着墨较多。

1 南宋嘉定年间《脉经》有两个版本系统

1.1 第一个版本系统是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陈孔硕主持刊刻的广西漕司本陈孔硕生平事迹,见张撝之、沈起煒编著的《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陈孔硕,宋福州侯官人,字肤仲,号北山。少刻志学古,以圣贤自期。从张栻、吕祖谦游,后偕其兄孔夙师事朱熹于武夷。孝宗淳熙二年进士。历知邵武、瑞金,为淮东、广西提举常平,仕至秘阁修撰。以数忤史弥远,为所不容,归而杜门著述。学者称北山先生。有《中庸大学解》《北山集》”。

20世纪清华大学编纂《全宋诗》,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陆续出版,载有陈孔硕小传:“陈孔硕,字肤仲,学者称北山先生。侯官人。衡子。师事朱熹于武夷。甚见器赏。孝宗淳熙二年进士。调婺州司户参军。历处州教授。知邵武、瑞金县。召为吏部架阁。累迁礼部郎中。出知赣州,改提举淮东、广西常平。宁宗嘉定二年,监行在登闻检院(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以忤史弥远,出为福建安抚司参议官。五年,为广西转运判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以秘阁修撰致士。卒年七十八。有《北山集》,已佚。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三、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六八有传。”《全宋诗》录陈孔硕诗七首,此从略。

金兵屡侵南宋国土,韩侂胄率军抗金,功亏一篑,杨皇后与史弥远密谋杀害韩侂胄,函装韩侂胄首级送给金国,接受金国大量赔款要求。史弥远在韩侂胄死后的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十月升任右丞相,掌权宋宁宗朝十七年。陈孔硕与史弥远政见不合而被远斥广西,反映陈孔硕是一名正直大吏。

陈孔硕于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任广西转运判官,又称转运使司,督治一路货物纲运,别称漕司。关于陈孔硕在广西漕司主持刊刻《脉经》一事,见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东阳柳赞述写的《脉经序》。原文如下:

晋太医令王叔和撰类《脉经》十卷,其言原本《黄帝内经灵枢》《黄帝内经素问》而翼之。以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皇甫士安之论称其为医家之一经矣。今《脉经》熟在人口,直谓叔和作,而不知叔和作辑者《脉经》耳。

当叔和时,盖未有歌括之比,疑宋之中世,始次为韵语,取便讲习,摭其条肆,而忘其根节者也。熙宁中,有旨出内府所藏古医经方书,命光禄卿林亿等点领校雠,镂版行世,而《脉经》兴焉。朱文公于庆元初跋郭长阳医书,谓俗间所传《脉诀》,词最鄙浅,非叔和本书。世之高医,明其为赝,遂委弃之。而独有取于直指高骨为关,分前却后为寸口以定阴阳之位,为合于《难经》,则《脉经》之传已隐。虽文公亦似未知其正出于《脉经》也。

嘉定始元,上溯熙宁一百四十年,闽中陈孔硕借得医局建本,是书用阁本参订互考,刻之广西漕司。兵燹以来,版复不存,知者亦寡,况望其传乎?予至江右之明年,与医学教授谢君缙翁论古书之废,慨然欲以《脉经》刊置学宫,使人知古昔圣贤开示医道之原委,未尝遗外于理者如此。间请于廉访使师公,公曰:“医之有经,取以利人;利焉而传,是焉可泯!子何谋诸?”会承命稽复学食钱,得其羡赢,以属宗濂书院山长董天衢,聚工计庸,付之剞劂,即月告成。其卷帙、篇第,一用陈氏广西之旧,而不敢辄加增损,志存古也。

噫,古书废阙,世未经见,奚独此哉?惜予之心力不能以编之,而姑识其耑,以俟世之君子发焉耳!

泰定四年九月二十五日 东阳 柳赞述

柳赞序关于《脉经》版本之解说,需关注下面之语:“闽中陈孔硕借得医局建本,是书用阁本参订互考”。“医局”是宋官署名,掌管医事。“建本”指南宋建阳刊行之书。建阳是我国古代印刷中心之一,建阳板刻工精细,用纸纯良,通称“建本”。试问陈孔硕从医局借用的《脉经》,是熙宁元年刊刻的大字本,还是绍圣三年刊刻的小字本?答曰:是绍圣三年小字本。因为《脉经》小字本刊行后,大字本逐渐被淘汰,读者购买的《脉经》都是小字本,“医局”保存的也是小字本。“陈孔硕借得医局建本,是书用阁本参订互考”整句话的意思是:陈孔硕从广西医局借到建阳雕版的小字本《脉经》,参考阁本加以订正。“阁本”原指帝王秘阁收藏的秘籍法帖。此处指参考秘阁珍藏的医学古籍对《脉经》所引古书进行订正。从柳赞的序言里,我们得知:陈孔硕主持刊行的广西漕司本《脉经》所据底本是绍圣三年小字本,并参考秘阁医书加以订正。元末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之前,广西漕司本的板木已毁,于是河南龙兴道儒学据陈孔硕刊本重行雕版,“其卷帙、篇第,一用陈氏广西之旧,而不敢辄加增损,志存古也。”泰定本与陈孔硕本今皆不存。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毕玉据元泰定本刊行,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袁表据毕玉本刊行,后沈际飞再行刊刻。今皆存。

1.2 第二个版本系统是嘉定十年何大任主持刊刻的《脉经》何大任,曾任南宋太医局和安大夫、特差判,明医术,家藏北宋绍圣三年小字本《脉经》,聘请医学专家校定漫漶文字,于嘉定十年刊行。编纂《太医局程文》,撰写《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序言及《脉经》后序。在《太医局程文》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序及《脉经》后序里有何大任事迹。

何大任《王氏脉经后序》对所据底本来源及文字修订有所说明。后序原文如下:

医之学以七经为本,犹儒家之六艺也。然七经中,其论脉精微,莫详于王氏《脉经》。纲举目分,言近旨远,是以自西晋至于今日,与黄帝扁鹊之书并传,学者咸宗师之。

南渡以来,此经罕得善本,凡所刊行,类为讹舛,大任每切病之。有家藏绍圣小字监本,历岁既深,陈故漫漶,字划不能无谬。然昔贤参考,必不失真。久欲校正传之,承乏医学,偶一时教官如毛君升、李君邦彦、王君邦佐,高君宗仰,皆洽闻者。知大任有志于斯,乃博验群书,孜孜凡累月,正其误凡千有余字,遂鸠工创刊于本局,与众共之,亦不敢妄加补注,尚赖后之贤者。嘉定丁丑仲夏望日。

濠梁何大任后序。

嘉定丁丑当嘉定十年(公元1217)。“濠梁”,地名,在今安徽凤阳县。何大任原籍安徽濠梁。读此后序,有两个要点需要关注。①《脉经》小字本是对《脉经》大字本而言,为什么要将大字本改刻为小字本?有无历史文献将大字本改刊为小字本的文字记载?②何大任家藏绍圣三年小字本《脉经》,为何出现大量漫漶之字?

下面简加解说。

1.2.1 为什么要将《脉经》大字本改刻为小字本?《脉经》大字本刊行于何年?《脉经》大字本是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刊行的。北宋校正医书局将校定完毕的诸多医书,在北宋治平年间(公元1064—1067年)和熙宁年间(公元1068—1086年)刊刻为大字本。例如,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将《伤寒论》刊刻为大字本,治平三年将《金匮玉函经》刊行为大字本;熙宁元年将《脉经》等五部医书刊行为大字本,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将《甲乙经》《外台秘要方》刊行为大字本等等。大字本的特点是,字形较大,行格宽裕,字距宽松,装帧精美,但售价很高。当时朝廷认为中医古籍大字版的出现,是国家文化繁荣和医事进步的重要标志,看看《伤寒论》国子监牒文后面的高官名录就可看清这一点。大字本刊行售卖三十年后,发现在销售和携带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由于售价高,不但民间文化人买不起,就是从业医生购买也有许多困难,而且由于册数厚重,携带不便,客观上出现改刊为小字本的需求。这种改刊的需求,在国子监牒文里有明确记载。例如,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国子监关于《伤寒论》祈雕小字本的牒文载:

国子监准尚书礼部元祐三年八月八日符,元祐三年八月七日酉时,准都省送下,当月六日敕中书省勘会下项医书册数重大,纸墨价高,民间难以买置。八月一日奉圣旨,令国子监别作小字雕印。内有浙路小字本者,令所属官司校对,别无差错,即摹印雕版。并候了日,广行印造,只收官纸工墨本价,许民间请买,仍送诸路出卖。

北宋绍圣三年国子监同样写有将《脉经》等五部医书祈雕为小字本牒文。清末叶德辉(公元1864—1927年)《书林清话》卷二《翻版有例禁始于宋人》载绍圣三年国子监牒文。全文如下:

国子监准 监关准尚书礼部符,准绍圣元年六月二十五日 敕,中书省尚书省送到礼部状,据国子监状,据翰林医学本监三学看治任仲言状,伏睹本监先准 朝旨,开雕小字《圣惠方》等共五部出卖,并每节镇各十部,余州各五部。本处出卖,今有《千金翼方》《金匮要略方》《王氏脉经》《补注本草》《本草图经》等五件医书,日用而不可缺。本监虽见印卖,皆是大字,医人往往无钱请买,兼外军州尤不可得,欲乞开作小字,重行校对出卖,及降外军州施行。本部看详,欲依国子监申请事理施行。伏候指挥。六月二十三日,奉 圣旨依奉 敕如右,牒到奉行。都省前批六月二十六日未时付礼部施行。仍关合属去处主者。一依 敕命指挥施行。

绍圣三年六月 日雕。

集庆军节度推官监国子监书库 向宗恕

承务郎监国子监书库 曾缲

延安府临真县令监国子监书库 邓平

颍川万寿县令监国子监书库 郭直卿

宣义郎国子监主簿 王仲嶷

通直郎国子监丞武骑尉 檀宗益

朝散郎守国子监司业上轻车都尉赐绯鱼带 赵梃之

朝奉郎守国子司业兼侍讲云骑尉 龚原

(杨守敬小注:“光绪癸巳宜都杨守敬为宗人某仿宋嘉定何大任本载此牒”)

按,此牒文转引自叶德辉(公元1864—1927年)《书林清话》卷二。清末杨守敬(公元1839—1915年)《日本访书志》亦论及此牒文。杨守敬、叶德辉都认为此牒文在考证北宋医籍版式变化上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反复转载。古典医籍小字本之刊成,在保存善本医籍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回顾历史,北宋大字本医书一本也没有流传下来,而北宋一些小字本直到明代尚有流传,后世以小字本为底本影刻之本至今尚有存留,如明赵开美以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小字本《伤寒论》为底本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翻刻之,不久底本丢失,今存赵氏精准翻刻本五部,赵开美谓之《宋版伤寒论》(今称《宋本伤寒论》)。何大任北宋绍圣三年小字原刻本虽已失传,但明代佚名氏据以影刻之本尚存,为世所重,为后世保留了宋版《脉经》小字本体貌。

1.2.2 何大任家藏绍圣三年小字本《脉经》,为何出现大量漫漶之字?从北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脉经》小字初刻本到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何大任摹刻本,中间相隔121年。北宋雕版印书,基本在浙江建阳一带,元祐三年国子监牒文说:“内有浙路小字本者,令所属官司校对,别无差错,即摹印雕版。”浙路印刷的书籍,基本都是以竹木为原料的纸张,容易受潮,易被虫蛀。为了避免虫蛀霉变,按照古人藏书惯例,每年夏季藏书之家都要晒书。何大任家是一个富于藏书之家(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何大任序),为何没有晒书任凭虫蚀霉变呢?这与何大任所处社会背景有密切关系。绍圣三年《脉经》小字本颁行不久,就遭遇了靖康之难(公元1127),实际上,在徽钦二帝被掠以前,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已经沦为金国属地,濠梁地处江北,已沦为金地,何有晒书之暇。南宋偏安临安(今杭州),与金国对峙,中华文化饱受摧残。何大任家所藏小字本《脉经》在如此艰难社会大变革中,何暇晒书,能够保藏下来,已属不易!这是该书文字出现漫漶的重要社会背景。

何大任家藏《脉经》小字本漫漶之字较多,达一千有余,他聘请当时有医学文献素养的专家毛升、李邦彦、王邦佐、高宗仰等采用“博验群书”之法对漫漶之字加以辨识考证,与陈孔硕“据阁本参订互考”订正误字所采用的方法相同。经过这样的整理校定,终于形成一个内容完整文字可信的《脉经》善本。

2 《脉经》何大任本流传系统考

《脉经》何大任原刻本今已不存。后世刻本主要分为两大系统,一为元广勤堂刻本,一为明无名氏影刻本。

2.1 元广勤堂刻本元天历三年庚午(公元1330年)广勤堂据何大任本雕版颁行,今存。清代著名藏书家瞿镛(公元1794—1875年)《铁琴铜剑藏书目录》说:“是编亦林亿等校定,前有亿等进书序,末刻高保衡、孙奇、林亿衔名。宋绍圣、嘉定具有刻本。此本目录后有‘天历庚午岁广勤堂叶氏刊’一行。盖从刻本抄出。”元天历庚午广勤堂刻本上距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凡113年,这是以何大任本为底本刊行的最早刻本。广勤堂本不是影刻本,在细节方面与何大任原刻本略有小异。20世纪上海涵芬楼影印出版《四部丛刊》,子部收录《脉经》十卷,附有如下说明:“上海涵芬楼景印元广勤堂刊本,原书板高营造尺六寸,宽四寸三分”。涵芬楼本据广勤堂本影印,当高度存真。今详读涵芬楼影印本,卷首只保留王叔和《脉经》序,无林亿《校定脉经序》,卷末无何大任《王氏脉经后序》及绍圣三年国子监牒文。国家图书馆今存广勤堂原刻本,收入《中华再造善本》。涵芬楼影印本当与国家图书馆藏本对比校读。后世据广勤堂本再刻者尚多,不缕述。

2.2 明佚名氏影刻何大任本明嘉靖年间有佚名氏影刻何大任本,较好地保存了何大任本面貌,受到学者高度重视。佚名氏影刻本以下几部有较大影响。

清代陆心源(公元1838—1894年)皕宋楼藏本。陆心源是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另三大藏书家是江苏常熟铁琴铜剑楼的瞿镛、山东聊城海源阁的杨以增、杭州八千卷楼的丁丙),陆心源之子陆树藩(公元1868—1926年)将其父藏书于1907年卖予日本岩崎弥之助财团静嘉堂文库。陈玉堂《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陆树藩条说:“曾在上海经营湖丝,因欠巨款,将其父之藏书,尽数卖予日本岩崎。”陆树藩出卖其父藏书,不仅仅由于经商失败,据一些学者考证,与他在庚子年组建“救济善会”,他自己捐款救灾亦有一定关系。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天津,人民流离失所,无衣无食,陆树藩组建“救济善会”,被推为头人,领导其事,他筹垫巨额资金救济灾民。陆树藩在《致王晋叔、倪锡畴》信中说:“创立救济善会,先行筹垫数万金,水陆两路救赈灾民。”陆树藩在计无所出的艰难境遇下,忍痛将他父亲的宝贵藏书出卖。陆树藩出卖先人藏书,与清政府腐败无能、对文化漠不关心亦有密切关系。在陆树藩出卖书籍之前,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公元1867—1959年)晋京请求政府拨款购买陆家藏书。张元济在《致缪荃孙书》中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春间,皕宋楼书尚未售予日本,元济入都,力劝荣华卿相国拨款购之,以作京师图书馆之基础。乃言竟不见用。今且悔之无及,每一思之,为之心痛!”日本详知陆树藩经济困窘,购书价一压再压。陆树藩开价50万,最后日本杀价到10万成交。1907年陆树藩忍痛将其父珍贵藏书卖给日本岩崎弥之助财团静嘉堂文库。陆心源的宝贵藏书被劫买穷卖,敦煌藏经洞宝贵文献被英法俄日美盗掠,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大文化劫难!

明代佚名氏的影刻本《脉经》于1907年东流日本。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藏有明佚名氏影刻本《脉经》的影印本。国学院《脉经》影印本来自1981年日本大阪远东出版社野濑真社长影印出版的《日本东洋善本医学丛书》,内有静嘉堂许多藏书,明无名氏影宋本《脉经》在其中。21世纪初期,北京神黄文献出版中心总经理王和平先生出重金购买《日本东洋善本医学丛书》全部图书和版权,更名为《域外中医善本丛书》,影印若干部赠送一些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获得王和平先生捐赠的《域外中医善本丛书》一套。王和平先生认为:“中医文献是中医的根和魂,只要中医文献在,中医就不会丢失。中医需要培根固魂!”王和平先生热爱中医药文化的精神令人感动!

日本多纪元简(公元1755—1810年)聿修堂藏本。日本森立之、涩江全善《经籍访古志补遗》:“《脉经》十卷,明代摹雕宋本。聿修堂藏。”所称“明代摹雕宋本”即指明无名氏影宋本《脉经》。“聿修堂”是多纪元简的家堂号。许多读者都读过多纪元简(又称丹波元简)《素问识》,认为他是中医训诂学家,这种认识固然不错,但是丹波元简首先是中医版本学家,他以善本医书为基础,校读他本,进行考证训诂,撰就《素问识》名著。森立之、涩江全善的《经籍访古志(补遗)》是关于中国经史子集古籍版本考据学著作,卷末为“补遗”,是关于中医古籍版本研究之作。丹波元简及其子元胤、元坚纂辑《聿修堂医学丛书》,其中包括《脉学辑要》值得参考。1884年杨守敬购得《聿修堂医学丛书》原版加以辑印。

杨守敬(公元1839—1915年)《日本访书志》对无名氏影宋本《脉经》有收录:“《脉经》十卷,宋嘉定何氏本。”此本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阮元(公元1764—1849年)《宛委别藏》亦收录明无名士《脉经》影刻本。

3 《脉经》广勤堂本、明无名氏影刻本需加校读

研究《脉经》版本,固然需要研究版本的传承关系和版本的流传演变历史,同时也需要对《脉经》不同传本如广西漕司传本(今存明毕玉刻本、明袁表刻本、明沈际飞刻本等)、元广勤堂本、明无名氏影刻本进行校读,正其讹字。这是一个较大的读书工程,需要耐心为之。现以校读元广勤堂本、明无名氏影宋本《脉经》卷七为例,发现广勤堂本有许多形近而讹之字,可见阅读医书进行校读何等重要。如: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颠,微反在止,涩反在下(卷七·病不可发汗证第一)。按。“止”字误,当作“上”。

太阳病,发其汙,遂漏而不止。(卷七·病发汗以后证第二)。按,“汙”(wu)字误,当作“汗”。

得病二三者,脉弱,无太阳柴胡证而烦躁(卷七·病不可下证第六)。按,“者”字误。当作“日”

伤寒中风,医及下之,其人下利(卷七·病发汗吐下以后证第八)。按,“及”字误,当作“反”。

太阳病不解,执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卷七·病可下证第七)。按,“执”字误,当作“热”。

少阴病,其人欲食入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卷七·病可温证第九)。按,“欲”字误,当作“饮”。

4 何大任事迹寻踪

何大任,《宋史》无传,古今文集对他的事迹记载颇少。笔者从他写的《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序》及他编纂的《太医局程文》及序言得到一些关于他的资料,谨将两篇序言引证如下。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何大任序

余先君有《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二十卷,家藏甚久,今六十余载矣,不知作者为谁,博加搜访,未尝闻此书之流传也。自婴孩初育,以至成童,所谓保卫其生,总括精微,视古今方书极为详尽。仁哉,著书者之心也!家族亲旧间,幼稚有疾,余每口传指授,效如影响。又取其可以通用于大人者,增汤剂而用之,尤为神异,其此书不言之妙有待于余而发耶?乌可掩为一家之实而不与人共之?于是集二三同志订正其誊写之舛,锓于行在太医局以广其传。得此者敬而用之,当知予言不谬,或未免画蛇添足之讥,不暇顾矣。吁,齐鲁大臣,史失其名,恨不得详其人也!

嘉定丙午立春日和安大夫特差判太医局何大任序。

按,序言称此序写于南宋嘉定丙午。考嘉定无丙午,有庚午(公元1210年),有丙子(公元1216年),疑“丙午”当为“庚午”或“丙子”之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是何大任父亲所珍藏,起始收藏之年为何年当简考之。若从“庚午”上溯60年,则为南宋初期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前所收藏;若从“丙子”上溯60年,则为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前所收藏。我们所以关心何大任父亲开始珍藏此书的时间段,是因为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与绍兴(公元1131—1162年)年间,宋金尖锐对立,南宋政权风雨飘摇,民多苦难,文化备受摧残,在这样社会背景下,何大任之父尚珍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手抄本,反映何大任的父亲可能是一位医生,何大任出生之家或具有中医背景。何大任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手抄本经过考证不知此书作者及其流传始末,则此手抄本当时处于将要丢失的危险境地,何大任刊行此书,具有抢救意义。何大任也是一位中医临床家,他使用《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无论治疗小儿疾病,还是治疗成人疾病,都获得神效。

下面是《太医局程文》何大任序。全文如下:

昔孟氏有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盖为匠而舍规矩,则无以致其巧;为学而舍规矩,则无以知其道。况医之为事,功用甚博,学者其可以易言之?自神农尝百草,黄帝岐伯相问难,而医始有书。自周人建立六官,设医师疡医之职,而医始制禄。自唐贞观立医学,开元置博士,如国子教生徒,而医之教始盛。皇朝崇宁中,课试有式,而取士之制备矣。其书参天地,契阴阳,察人经络血脉,以起百病之本,故能转剧为愈,变死为生,上可以事君亲,次可以济人,又其次可以摄生。故历代帝王,崇尚不废,贤能智巧之士,尽心于是,而名垂史笔方册者昭然也。六飞南幸,修举旧章,乃复局学,设判局以为之长,列教授以分其教。又有长谕职事,纲领其徒。三岁取士,与科举同;月书季考,与文武二学同。大方脉至书禁,凡十有三科,然具以七经为本。亦如六艺之文,皆圣贤之格言大训,学者所当笃意也。其文则有墨义、脉义、大义、论方、假令、运气六者之别,皆崇宁之制也。墨义者,欲观其记问之赅博也;脉义者,欲观其察脉之精审也;大义,则推明天文地理之奥、脏腑受病之源;论方,则辨析古人用方之意;假令,则假设证候方论之疑,发为问目,以验其识趣之高下;运气,则推究一岁阴阳客主,以论治疗之大体。文之典实有据者为中格,不贵泛引他书,故其辞简朴,而不得出意见奇也。大任寡识谫才,滥司是职,每惟国朝设科立学之意,盖欲网罗天下之良才。今也局学生徒凡三百员,率皆京邑辅郡之人,外此岂无遗逸?得非自来诸科所习篇目及课试之文未尝流布,远方之士无所指南,虽欲从之而不可得。大任深感于斯,偶幸一时教官皆博习医经,乐于作成,遂相搜括近年合格程文,拔颖取尤,每科依式各列三场,仍分类,当治之经,冠于篇首。捐俸锓梓,以广其传,使凡有志于斯者,得所矜式,翕然肯来,倘异才由是而出,庶无负科目之设。大任固不敢以大匠自视,学者其可忘孟氏之训不以为规矩乎?若夫非常之彦,道贯三才,识穷万有,如古之论医以及国,原诊以知政者,大任方将率诸生以从其后,敢以斯文视之。

嘉定五年仲秋朔旦大夫特差判太医局 濠梁何大任序

《太医局程文》是一本关于宋代医学考试试题的书籍,序言略涉周朝、大唐、北宋崇宁朝(公元1102—1106年)医学考试内容,尤详南宋中医考试试题及答卷。何大任认为编纂《太医局程文》,使考生悉试题类别和答卷要求,可以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太医局程文》是大任自己筹措出版资金之作,所谓“捐俸锓梓,以广其传,使凡有志于斯者,得所矜式,翕然肯来,倘异才由是而出,庶无负科目之设”。这种为国育才关心国事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何大任编纂的《太医局程文》印行以后,过了一段时间而失传。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太医局程文》九卷,宋时考试医学之制也……世亦别无传者。今从《永乐大典》中排纂,得墨义九道,脉义六道,大义三十七道,论方八道,假令十八道,运气九道,谨厘次为九卷。其文皆通贯三经及三部针灸之法,暨金石之品,草木之性,辨析精微,足资启发。盖有宋一代,于医学最为留意。”

上引两篇序文,对于追踪何大任事迹,有一定启发。

猜你喜欢

小字嘉定刻本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明成化唱本嘉定出土记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小记者在行动
——小记者在超市宣扬“感恩环卫”系列活动
走进博物馆,感受嘉定800年
若干契丹小字的解读
契丹小字山和的解读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