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镜下治疗小儿息肉208例护理探讨

2021-04-17刘玉梅

中外医疗 2021年4期
关键词:肠镜息肉直肠

刘玉梅

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儿科,山东德州253500

小儿直肠息肉为儿科常见疾病,多发于2~10岁儿童,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70%~80%发生于直肠[1]。小儿直肠息肉特点主要为:息肉面积较小,直径一般<2 cm,肉红色,圆形;质地柔软有韧性,表现光滑,无沟纹,易出血,可脱出肛门外。小儿直肠息肉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便血,但血量不多,无疼痛感,容易被忽视,但是长期反复引发营养不良、贫血等,给患儿的健康及生长发育造成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肠镜因其具有安全、微创等优点,在小儿息肉手术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而在小儿息肉肠镜下手术过程中,积极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保证手术顺利,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对肠镜下治疗小儿息肉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接受肠镜下手术治疗的208例息肉患儿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方便选取该院接受肠镜下手术治疗的208例息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4例患儿,其中男61例,女43例;年龄为4~12岁,平均(8.41±1.27)岁;病理类型:增生性息肉47例,炎性息肉57例;病变部位:乙状结肠36例,直肠25例,升结肠21例,横结肠16例,其他6例。观察组104例患儿,其中男59例,女45例;年龄为4~11.5岁,平均(8.26±1.15)岁;病理类型:增生性息肉46例,炎性息肉58例;病变部位:乙状结肠39例,直肠26例,升结肠20例,横结肠14例,其他5例。两组患儿上述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家属均了解该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自愿参加。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患儿行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①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积极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嘱家属做好陪护。告诉患儿吃药、打针的重要性,并准备书籍与玩具,让患儿情绪保持稳定,以提高患儿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告诉患儿、家长息肉的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方法、手术流程,提高患儿及家属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进而提高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病情观察:手术前对患儿的病情做好密切观察,注意增加病房巡查次数,并注意询问患儿感受,观察粪便性质、量及颜色等,注意粪便上是否有渗血、黏液等。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若存在上述症状,要立刻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肠道准备:手术前1~3 d嘱患儿饮食以面条、粥类等食物为主,切忌食用坚硬、粗糙的食物;术前8~10 h行常规禁食。术前对患儿导泻,并给予硫酸镁或蓖麻油等药物导泻,在服用完1 h之后口服补液盐,并根据患儿情况进行静脉输液。

②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对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指征做好密切观察,并以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测,若发现异常要立刻报告医生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在手术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操作,并按照医生指示完成手术。

③术后护理:病情观察:手术结束后,对患儿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并注意加强病房巡视,注意患儿是否有出汗、面色苍白及腹痛等症状。对患儿排便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并观察患儿大便的性质、颜色、量等,注意是否出现便血。饮食和体位护理:手术后,帮患儿取平卧位,将其头偏向一侧,避免麻醉后呕吐引起窒息。注意保持住院环境的安静、舒适、干净,嘱患儿保持休息。手术后患儿完全禁食,清醒2 h后,可适当给予流质食物,术后3 g给予半流质食物,然后逐渐过渡至普通食物。术后饮食应保持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为主,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嘱患儿饮食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并多饮水以免发生便秘。并发症护理: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虽然少,但以出血及穿孔等较为常见。应注意观察患儿术后1周腹部症状及排便状况,如果大便带血则可能存在出血并发症;如果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则可能存在肠穿孔等并发症,应立刻报告医生协助处理。出院指导:患儿出院之前,向患儿及家属介绍出院后的注意事项,饮食要合理,大便要保持通畅,并按时复查。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依从性:完全依从:对护理人员的指令及要求,能够完全听从并配合;部分依从:对护理人员的指令及要求,能够部分听从并配合;不依从: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及指令完全不配合[3]。②对比患儿护理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呼吸频率。③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④对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满分100分,以得分85分以上为十分满意,得分60~85分为比较满意,得分不足60分为不满意[4]。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护理前后生命指征变化

观察组护理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命指征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命指征变化比较(±s)

?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小儿直肠息肉为儿科常见疾病,多发于2~10岁儿童,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70%~80%发生于直肠。小儿直肠息肉特点主要为:息肉面积较小,直径一般<2 cm,肉红色,圆形;质地柔软有韧性,表现光滑,无沟纹,易出血,可脱出肛门外[5]。小儿直肠息肉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便血,但血量不多,无疼痛感,容易被忽视,但是长期反复引发营养不良、贫血等,给患儿的健康及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结肠镜下切除术为目前小儿息肉的常用治疗方法,手术过程中无需进行麻醉,并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6]。临床研究显示[7],对小儿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儿,积极开展科学有效对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以往采用的常规护理模式是以病情为中心开展的护理干预,护理缺乏针对性,效果不太理想。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医学不断进步,优质护理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先进的护理理念为基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为患者提供科学、系统、优质的护理干预,以更好满足患者的需要。该研究对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术前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病情观察可以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便于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肠道准备能够帮助患儿以更好的状态接受手术;术中护理能够积极配合医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护理中饮食与体位护理,能够提供高营养的饮食,保证患儿的营养需要,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体位护理可以避免因麻醉后呕吐引发窒息;并发症护理可以做好并发症的预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出院指导可以帮助患儿及家属更好了解出院注意事项,并按时复查。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为96.15%,符合谢梅等[8]报道的9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8%(P<0.05),结论一致。证明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儿依从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对小儿息肉在行肠镜下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儿预后,更容易被患儿及家属所接受。

猜你喜欢

肠镜息肉直肠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肠镜下治疗的效果观察
浅析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肠镜下钛夹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预防出血的临床分析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