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各类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2021-04-17杨海青周兆文黄杰平孙启增

中外医疗 2021年4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组间

杨海青,周兆文,黄杰平,孙启增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骨科,云南昆明650011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不同原因导致的腰椎管狭窄或者椎间孔狭窄,引发腰椎神经组织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发生障碍,造成臀部及下肢不同程度的疼痛、跛行,或伴发腰痛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腰椎管狭窄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保守治疗不佳者选取手术治疗,在术中必须稳定脊柱力线,减轻腰椎神经组织被压迫程度,提升腰椎管的容积。随着内窥镜等微创技术的优化改善,以椎间孔镜技术为代表的脊柱内镜技术应用率逐渐提升,同开放式手术方案比较创伤较小,但存在操作空间有限、松解神经根难度较大等问题,故需对手术方案进行调整,以强化治疗效果,减少手术风险[1-2]。该次研究利用随机原则在2017年5月—2019年4月随机选取于该院经单侧、双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各67例,随访3个月,分析2种不同入路的手术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原则于该院就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随机选取采用单侧、双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者各67例;将单侧者、双侧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39例,女28例,年龄45~81岁,年龄平均(58.73±7.15)岁,病程7个月~19年,病程平均(4.91±1.55)年。对照组,男36例,女31例,年龄47~82岁,年龄平均(59.31±8.43)岁,病程8个月~20年,病程平均(5.11±1.65)等。对比组间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家属自愿参与该次研究,知情同意;该次研究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腰椎管狭窄;②下肢疼痛明显,且呈放射状;③间歇性跛行距离不足500 m;④意识清楚,精神系统正常;⑤保守治疗至少3个月,未能获得理想疗效;⑥无手术禁忌;⑦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1.3 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①不耐受手术;②合并恶性肿瘤或脊柱肿瘤;③骨折;④严重感染;⑤马尾综合征;⑥腰椎滑脱超过I度。

1.4 方法

观察组:X线C臂定位病变椎间隙、腰椎棘突中线、手术区域,在一侧与中线8~14 cm处做好体表标记,局麻;手持16号穿刺针,经皮朝向关节突尖部穿刺,抵达骨性结构,针尖下移,当针尖下有落空感后,将针尖退至关节突,追加局麻,再次透视,确认位置无误,置入导丝,扩大工作通道,送入保护套管,透视确认保护套管尖抵达椎间孔内部,调整方向,咬去腹侧上关节突部分骨质、黄韧带;探入工作通道,去除增生关节突、突出髓核、增生黄韧带,行椎管减压,沿间隙逐步向对侧推进,去除对侧突出髓核、增生黄韧带;镜下确认两侧神经根松弛后局部冲洗、撤出椎间孔镜、工作通道,消毒后缝合。对照组:在两侧与中线8~14 cm处做好体表标记,其余均与观察组一致;从临床表现更重一侧先治疗。

1.5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组间不同时间点VAS、ODI评分比较,分析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ODI评分;VAS评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ODI评分,百分制,分数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即刻、术后2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腰椎管狭窄症源自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突关节增生等病变,能够对椎管内硬膜囊、神经根产生一定的压迫作用,以腰腿疼、下肢麻木为常见临床表现,特别严重者,甚至截瘫等严重不良后果[3-4]。通常情况下保守治疗3个月疗效不佳或病情加重者建议采取手术治疗[5-6]。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剥离大面积软组织,对机体损伤程度比较大,而且远期还能出现有腰椎稳定性差或多裂肌损伤等原因造成的慢性疼痛,影响其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以经皮腰椎内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方案[7-8]。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能够保留棘突、棘间韧带等结构,而且脊柱术后稳定性较好,对人体影响较小,恢复速度快,能够解除神经根受压迫情况,减轻相应的临床表现。据文献报道[9],腰椎管狭窄症采取微创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表1 组间不同时间点VAS、ODI评分比较[(±s),分]

表1 组间不同时间点VAS、ODI评分比较[(±s),分]

?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0.59±0.11)分、(0.60±0.10)分]低于术前[(4.65±1.15)分、(4.69±1.20)分]及术后即刻[(2.48±0.86)分、(2.50±0.90)分](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ODI评分[(26.55±5.28)分、(25.95±6.10)分]低于术前[(67.61±6.10)分、(68.11±6.75)分]、术后即刻[(53.12±6.46)分、(54.65±6.62)分](P<0.05);研究证实,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在减轻腰部疼痛、恢复腰部关节功能方面,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疗效相当;王翀等人[10]研究发现,5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椎间孔入路手术,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VAS评分(0.6±0.53)分、ODI评分(25.79±6.43)分均低于术前[(4.50±1.15)分、(68.36±4.78)分]及术后即刻[(2.44±0.97)分、(52.89±6.17)分](P<0.05),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该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短等,如有需要,建议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

综上所述,腰椎管狭窄属于临床常见病,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病情加重后改用手术治疗,采取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开展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组间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