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窥镜手术对降低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2021-04-17黄丽瑶

中外医疗 2021年4期
关键词:内窥镜鼻窦鼻窦炎

黄丽瑶

云南省红河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云南建水654399

慢性鼻窦炎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既往多采取保守疗法以及鼻内开筛术等传统手术疗法,但经多年实践发现上述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有限,无法满足患者治疗需求[1]。而伴随外科手术操作技术日益熟练,加上各种内镜的涌现和推广,慢性鼻窦炎治疗手术方式不断增加,鼻内窥镜作为一种微创术式,为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其突出优势在于可大幅度降低慢性鼻窦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进一步证明鼻内窥镜手术对降低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探索鼻内窥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治疗中的有效性,现对该科自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1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开展前瞻性分组对照试验,从手术疗效、并发症、复发率着手,以传统手术为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在医院伦理学委员会监督下进行:便利选取慢性鼻窦炎患者114例。(1)纳入标准:①患者均长期存在鼻塞、流鼻涕等慢性鼻窦炎症状,结合鼻窦内窥镜、鼻窦CT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诊断结果符合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标准[2];②经保守治疗无效,自愿接受手术治疗,且对该研究过程和目标知情同意;③术前血压、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均正常;④病历档案等完整。(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鼻科疾病者;②无法耐受麻醉药物刺激者;③合并认知障碍、治疗期间不配合者;④年龄不满14周岁者。

按随机抽签法将上述研究样本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男25例,女32例;年龄为17~66岁,平均年龄(35.34±2.67)岁;病程是6个月~22年,平均病程(14.34±3.25)年;手术治疗次数:首次接受手术者33例,前期有手术史者24例。研究组采取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男27例,女30例;年龄为16~66岁,平均年龄(35.63±2.24)岁;病程是7个月~22年,平均病程(14.35±3.11)年;手术治疗次数:首次接受手术者32例,前期有手术史者2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Wigand手术治疗,过程如下:首先,切除患者中鼻甲后半部分,暴露蝶窦口,切除蝶窦口前壁,开放蝶窦。其次,从后向前按照顺序开放后组筛窦、前组筛窦。最后,开放额窦口,切除鼻囟门,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术毕,在上颌窦腔内填入碘伏纱条,在鼻腔中填塞凡士林纱条。

研究组应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参考Messerkl inger手术方式进行,具体操作如下:在鼻内窥镜下切除鼻息肉组织,再逐步切除钩突,从先到后打开筛泡,开放病变鼻窦窦口,清理窦口以及窦腔内病变组织,矫正解剖变异。术后,使用膨胀海绵填塞鼻腔。

1.3 观察指标

(1)手术疗效:观察患者慢性鼻窦炎症状(鼻塞、流脓涕、头痛、头晕)变化,结合鼻内窥镜检查结果,评估其手术总体疗效,计算公式为:手术总体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00%,分级判断标准为:①鼻塞等鼻窦炎症状消失,鼻腔通气、嗅觉恢复正常,术腔黏膜上皮化,鼻窦口开放良好,基本无脓性分泌物,视为基本治愈;②鼻塞等鼻窦炎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明显改善,鼻腔通气状态和嗅觉明显好转,术腔黏膜部分水肿和肥厚,或者形成了肉芽肿组织,有少量分泌物,视为好转;③鼻窦炎症状无明显改善,鼻内镜检查提示窦腔黏连,息肉形成,窦口开放不佳,视为无效。

(2)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眼睑水肿、眶周淤血、眼睑皮下气肿、鼻腔黏连、鼻中隔穿孔等。

(3)复发率: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的慢性鼻窦炎复发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慢性鼻窦炎总体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慢性鼻窦炎总体有效率(96.49%)高于对照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慢性鼻窦炎总体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是1.75%(1/57),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是5.26%(3/57)。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9,P=0.611)。

3 讨论

鼻窦炎作为鼻科多发病、常见病,以慢性病为主,主要表现为鼻塞、头痛、头晕、流脓鼻涕、嗅觉减退等,要求接受长期治疗,尤其是天气变化或者冬季时,要求高度重视,积极预防感冒,以免病情加重,降低急性发作率,必要时还需配合特殊治疗[3-5]。据报道[6],慢性鼻窦炎可治愈,但治愈难度较高,多数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完全遵照医嘱长期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导致反复发作,为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交带来困扰。因此,手术逐渐成为治疗鼻窦炎的常规手段,但传统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术后并发症已经成为外科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中需要攻克的重大难题[7~8]。

近几年来,伴随鼻内窥镜的涌现以及推广,慢性鼻窦炎的诊疗效果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鼻内窥镜手术逐渐成为了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主要术式之一[9~10]。据相关数据统计,80%以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后治愈,因而该术式广受患者与医师青睐[11]。鼻内窥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医师可在鼻内窥镜下进行诊断和病灶切除操作,从而在保留鼻内正常结构的前提下,彻底去除病变组织,保障手术疗效,并减少手术创伤[12]。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诸多优势:①鼻内窥镜下视野清晰,医师可在直视下完成手术操作,达到理想切割深度,准确分辨病变组织,从而选择性清除病灶,避免传统手术中的盲目操作弊端,大幅度降低了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②手术成功率较高,其关键在于进入术腔入口扩大充分,即在切除钩突、鼻丘气房、中鼻甲前附着端与鼻外侧壁之间夹角处骨质与黏膜时,可达到理想切除标准,不但方便术中操作,还可妥善开放自然窦口,彻底清除病灶,恢复理想的窦口鼻道复合体,保障手术效果[13]。

该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慢性鼻窦炎总体有效率(96.49%)高于对照组(84.21%)(P<0.05);②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17.54%)(P<0.05);③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是1.75%,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是5.2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依顺[14]在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中亦就鼻内窥镜微创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提示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2.38%,远高于开放性手术患者的76.19%,与该研究结果高度一致。

此外,复发率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因而该研究对两组患者进行了1年随访,结果提示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研究组患者,仅有1例复发,可见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良好,基本上可达到“根治”目标。临床医师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如下几点[15]:①应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前,应仔细阅读患者鼻窦冠状位CT图像,充分了解患者鼻窦以及周围解剖情况,保证手术治疗安全性;②术前应注意使用激素和消炎药物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术野清晰度;③术者应具备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明确钩突位置,完整切除钩突,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建议慢性鼻窦炎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时选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有效性、根治性、安全性均较高。

猜你喜欢

内窥镜鼻窦鼻窦炎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升麻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25例
中医外治法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