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淤泥上建造新自然:荷兰三角洲地区生态荒漠的重生

2021-04-16

海外星云 2021年2期
关键词:淤泥鸟类荷兰

在过去的1000年里,自然进程和人类活动共同塑造了荷兰的国土形态。

荷兰25%的国土位于平均海平面以下,65%的国土如果失去堤坝将遭受洪水侵袭。鉴于这一严峻现实,荷兰逐渐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治理和设计方法。

“圩田模式”是从水资源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共识式决策治理模式,其建立在对经济和社会政策的长期审视和讨论之上。同时,自20世纪70年代起,完全依从人类社会需求而应用水文工程技术塑造三角洲景观的传统也被重新审视。

马肯湖-瓦登海项目就是近年来探索在三角洲地区复杂环境下,用以塑造景观的新方法的大型项目之一。

荷兰南海填海造地工程

马肯湖是荷兰南海工程的意外产物。

1891年,荷兰土木工程师及政府部长科内利斯·莱利决定将南海海湾与瓦登海相隔离,以围垦形成4块圩田并用于预防洪水。1932年,阿夫鲁戴克大坝的建成使南海成为了一片封闭的湖区, 该湖区又于1976年被豪垂布大坝分割为马肯湖和艾瑟尔湖。

如今,原計划中的三块圩田已经建造完毕,而最后一块马肯湖圩田则于2006年被撤消建造。截至当时,由于豪垂布大坝的阻隔, 马肯湖与艾瑟尔湖已分离超过30年之久。

长期的隔离使得马肯湖的水质和生态系统均受到损害。由于水流无法将马肯湖内细小的沉积物冲刷至艾瑟尔湖,导致大量淤泥覆盖在马肯湖的湖床之上。

此外,在过去20年间,这片水域的生态系统急剧恶化。浑浊的悬浮泥沙使得藻类和水体的初级生产量大幅减少,进一步加剧了湖泊生态系统的退化。湖体的自然海岸和滨海浅滩几近消失, 许多水生植物、鱼类以及斑马贝等贝类都濒临灭绝, 水鸟的食物也极具短缺。

最终, 马肯湖变成了一个700km 的水中荒漠。马肯湖存在的问题只是20世纪大规模工程干预所导致的负面环境后果之一。荷兰两个主要的防洪工程“三角洲工程”和“南海工程”均依靠大坝保护大面积低地免受海水侵袭。水环境的改变已经引发了水体本身和周边地区的生态危机。现在,设计师们致力于在不降低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恢复水生态安全。

2014年下半年,荷兰自然遗产保护协会与荷兰公共工程与水管理局针对马肯湖-瓦登海发起了设计竞赛。2015年,由Boskalis海事公司、Arcadis设计咨询公司、Witteveen+Bos工程咨询公司,以及Vista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事务所组成的团队赢得了该项竞赛。随后,工程正式开始。

建在淤泥上的鸟类天堂

在谷歌地图上,你可以很快看出浑浊的马肯湖与清澈的艾瑟尔湖之间的差别。马肯湖-瓦登海项目将通过清理淤泥,并利用这些淤泥建造沼泽和浅滩的方法来改变这一现状。这一过程仅需很少的投入即可形成独特的湿地和鸟类天堂。未来的马肯湖将拥有更清澈的湖水和宝贵的自然环境。同时,这也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水利工程创举。在这里,鸟类处于生态系统的中心位置,它们推动着自然的持续演进。

马肯湖-瓦登海项目得名于瓦登海这一荷兰首屈一指的自然之境。在瓦登海群岛,位于西南和西北面的沙滩和沙丘保护着岛屿免受海浪侵袭,其背风面则由泥滩和沟谷组成。马肯湖-瓦登海项目的设计就是受到瓦登海群岛的启发。在设计中,我们在稳固的沙丘景观后方建造了多泥的软质景观。

马肯湖-瓦登海项目被设计为一组群岛。同时,我们希望为马肯湖和马肯湖-瓦登海项目间的交互创造条件。此外,设计实现了边界长度和坡度的最大化。在这些岛屿上广阔交织的沟谷间,遍布着沼泽植被、泥滩、独立的淡水湖泊、溪流,以及受庇护的水洼。

波浪、水流和倾斜度带来的自然动力

在对现有生态系统进行最大程度整合的基础上,我们制定出马肯湖-瓦登海项目的建造策略。在完成土壤固结和植被演替之后,我们意在促使该项目与马肯湖进行最大程度的交互。群岛、小溪和沼泽以最优方式被组织到整个水系之中。那些原本被视为阻力的自然动态过程( 风、波浪、水流、水位和冰面倾斜)在项目中则成为助力。

位于西南和西北的沙丘成为抵挡盛行风的主要屏障。次级水坝为内部湿地提供额外保护。

岛屿的建造从使用沙子作为填海框架筑造水坝开始,随后再分步骤利用淤泥填充这一框架。随着淤泥被不断固结紧实,渗出的水分通过坝体上的闸口排出,之后再在框架上填充新的淤泥。借助疏浚技术,我们可以通过自然方式形成差别化的沼泽地。

最后,淤泥将达到预期设计高度。当水从最后一层被释放出来,流出的水会形成溪流。当植被充分演替后,背风面水坝可以降低至马肯湖的水位以进行最适宜的水交换。

岛屿的东北和东南侧非常开阔,可以与马肯湖实现交互。马肯湖的弱环流可以从各个方向流向岛屿,使得淤泥沉积物进入水坝。马肯湖没有潮汐,但风力很强,因此迎风面的水位会升高。刮强风时,沼泽地的水面会产生高潮或低潮。

如同瓦登海的情况一样,水位变化会使额外的水流进入沼泽地,从而促进侵蚀和沉积等自然过程的发生,由此进一步塑造当地景观。

栖息地多样性

马肯湖-瓦登海鸟类天堂处于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之中:马肯湖是一个大面积淡水低地泥湖。由于湖床的全新世层被侵蚀,大部分湖体非常浑浊,这导致很多动植物在这里难以生存,甚至完全无法存活。

为了营造一个自然而健康的生态系统,将马肯湖-瓦登海项目与马肯湖融为一体非常重要。具体措施包括实现水体深度和透明度的动态渐变、增强连通性,以及改善水陆过渡介面等。这些措施将增加栖息地和物种多样性。

我们认为鸟类是这一生态系统中种类最丰富且最具吸引力的种群。因此,我们选择鸟类这一最具系统性的群体作为切入点。在当前阶段,我们首要关注与特定鸟类相关的淡水原始沼泽、黏土,以及富含营养的栖息地。为打造鸟类天堂,我们为鸟类提供了三个必要的生存条件:食物供给、休憩场所和繁殖机会。

大量的食物供给从利用富含营养的全新世黏土和淤泥开始。但是这些营养仍未被充分释放。鉴于土壤熟化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通过对土壤进行干燥以及引入芦苇来加速土壤的熟化过程。新设计的水坝和岛屿结构为鸟类提供了大量不同尺度的庇护所和浅水区。

自然与休闲娱乐功能的完美结合

鸟类和沼澤在这处绝佳的独立区域内占据主导地位。受到重重庇护的海港和游客接待区构成了马肯湖- 瓦登海的中心点。

通过沙丘顶上引人注目的瞭望塔,人们从远处就可以识别出这个地方。通往沼泽区的步道和木板桥沿途串联起不同种类的观景屋以及各种寓教于乐的设施。在这里,水上运动爱好者不仅能放松自我,还能体验到水上运动的价值。

港口周围集中了这一区域最重要的功能。各种观鸟设施为游客观察沼泽中的鸟类提供了不同的观察途径和观景视角。在这里,你可以在不打扰鸟类的情况下接近它们。观察设施被置于靠近浅滩开阔水面的芦苇地边缘,在这里可以观察到大部分鸟类。

传统智慧与前沿技术

2016年3月,一期工程的第一阶段正式开始。5个岛屿和淤泥通道于2018年年中完成,并面向公众开放。到2021年1月,群岛中再增加三组岛屿。荷兰自然遗产保护协会致力于在未来建造更多群岛。

马肯湖-瓦登海项目实现了传统智慧与前沿技术之间的平衡。

一方面,荷兰多个公共和私营部门秉承着对传统规划流程的尊重联合起来并肩协作、共同商议,制定出了马肯湖-瓦登海项目计划;另一方面,该项目在设计思想及技术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

马肯湖-瓦登海项目是展示荷兰水利工程产业的国际化窗口。当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还在强调保护自然的时候,该项目已经关注于如何建造新的自然。设计、管理和科技在这片曾经废弃的生态荒漠中被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马肯湖-瓦登海项目在这个气候急剧变化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人口密集的河流三角洲地区。湿地设计与建造将有助于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改善当地生态系统,并增强处于暴雨和洪水威胁中的河流三角洲地区的韧性。

猜你喜欢

淤泥鸟类荷兰
莲为何出淤泥而不染
鸟类靠什么认路
凡·高
鸟类
赏荷
无独有“藕”
“荷兰威尼斯”羊角村:这里岁月静好
枷锁 ——阿伦德(荷兰)▲
鸟类乐园
五名索马里海盗被引渡至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