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剂浸种对水稻发芽率及安全性影响

2021-04-16朱友理

湖北植保 2021年2期
关键词:稻种发芽率药剂

朱友理 王 银

(1.江苏省镇江市植保植检站 江苏镇江 212009;2.江苏省镇江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镇江 212009)

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是水稻上的种传病害,在我国主要稻作区均有发生,部分稻区发生严重;未经防治时,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的达50%以上[1-2]。药剂浸种是控制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药剂种类和浓度、浸种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不同水稻品种的浸种安全性存在差异[3-4],因浸种不当影响水稻种子发芽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推广科学安全的水稻浸种技术,作者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农药登记数据统计与分析,以及对近10年药剂浸种影响水稻发芽的试验报道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水稻浸种剂登记的情况、药剂浸种对水稻安全性的影响因素作简要介绍。

1 水稻浸种剂登记情况

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农药登记数据统计与分析,截至2020年4月,已登记的水稻浸种药剂共有109个,其中复配剂21个、单剂88个;涉及剂型12种,EC、WP和EW排名前1~3位,共占比78%;微毒产品8个,低毒90个,中等毒11个,低微毒产品占比89.9%;中等毒产品中含乙蒜素的4个、咪鲜·杀螟丹3个、唑酮·福美双2个。登记防治恶苗病的单剂64个、复配剂16个,有效成分含咪鲜胺的产品60个,占比75%;登记防治干尖线虫病的单剂1个、复配剂9个,有效成分为杀螟丹;还有登记防治立枯病、烂秧病、细菌性条斑病、稻飞虱的产品共7个,生长调节剂20个。

2 水稻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2.1 浸种药剂

不同浸种药剂对水稻的安全性不同,有些药剂会抑制稻种发芽。李老虎等[5]研究发现,对秀水128发芽的抑制率,以咪鲜胺最大,稻种清次之,浸种灵最小;有些药剂低浓度诱导发芽,而高浓度抑制发芽,陈久兰等[6]发现,16%咪鲜·杀螟丹667倍液+25%吡虫啉5 000倍液浸种48 h,促进南粳44发芽,16%咪鲜·杀螟丹222倍液+25%吡虫啉1 667倍液浸种48 h,则抑制其发芽;朱友理等[4]发现,20~30 ℃下浸种48 h,16%咪鲜·杀螟丹400倍液抑制南粳5055发芽,而17%杀螟·乙蒜素600倍液会促进其发芽。

2.2 水稻品种

不同水稻品种对浸种药剂的敏感性不同,药剂浓度越高,品种间敏感性差异就越大[4]。端木李玲等[7]发现,4个水稻品种用17%杀螟·乙蒜素200倍液浸种,常农粳11号、南粳46受抑制作用较大,常农粳12号次之,南粳5055最轻;咪鲜胺对秀水114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丙05-15、秀水128,对祥湖13影响最小[5];17%杀螟·乙蒜素400倍液明显抑制武运粳30发芽,但对南粳5055、宁粳7号不抑制或还有轻微促进作用[4]。

2.3 浸种时间与温度

当水稻种子吸水量达到谷重的25%,即可满足发芽所需的最低需水量[8]。也有水稻品种在吸足本身重量22%~24%的水分时,就已具备正常发芽条件[9]。在一定时间和温度范围内,浸种时间越长,水稻种子吸水量越大,温度越高,吸水越快,直至饱和;杂交水稻吸水后酶的活性较强,故杂交水稻种子的浸种时间要比常规稻种子的浸种时间短[10]。但并不是浸种时间越长就越有利种子萌发。水稻种子在发芽期间,呼吸、代谢会消耗氧气,产生废物,浸种时间过长而不换水,会导致种子缺氧窒息,或因无氧呼吸积累酒精而中毒,导致发芽率降低[11]。一般25 ℃浸种超过72 h,或30 ℃浸种超过48 h,稻种就会出现明显异味和破损,影响水稻发芽率[9,12];结合浸种时间、浸种温度综合分析,很多学者认为以16~20 ℃浸种60~72 h、20~28 ℃浸种36~48 h、28 ℃以上浸种24 h为宜,水温一般不宜超过35 ℃[8-12]。

2.4 浸种液pH

pH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体质也有很大的影响,偏碱或过酸都会使水稻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闫荣玲等[13]发现,金优555在pH4.0、pH3.0的模拟酸雨处理下,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牡丹江27、松粳12、松粳9号、五优稻3号和垦稻10号在pH超过8时,发芽率开始明显下降,pH 9.5时发芽率基本为0[14]。但不同水稻品种对浸种液的pH耐受度不同,邱琳等[15]发现,在pH 3.0~5.0模拟酸雨溶液下,吉粳41、Ⅱ优7954、扬粳9538、Ⅱ优1273、特优559和冈优2009品种水稻的5项萌发指标与各自对照组相比,都没出现明显的抑制现象;盐丰47在pH 6~9,发芽率在96%以上,没有显著差异[16]。一般微酸性浸种液比中性、偏碱或过酸更有利水稻种子萌发,建议浸种液pH值以5~6为宜。

2.5 浸种方式

连续浸种时间过长而不换水,会导致种子缺氧窒息,因无氧呼吸积累酒精而中毒[11]。间歇浸种能改善浸种液氧环境,减少内部储藏物消耗,减少无氧呼吸产物积累并促进发芽[17]。孙小淋等[18]认为,对秀水134稻种发芽率影响的效应表现为浸种方式大于浸种时间,17.5 ℃时秀水134浸种的发芽率由高到低为:间歇2次浸种>间歇1次浸种>连续浸种;欧立军等[17]研究认为,通过间歇浸种处理后,种子发芽率比直接浸种高,且最佳育种操作为浸种3 h、晾种3 h,重复3~4次。浸种方式建议采取间歇浸种,“三浸三露”浸种法现在依然有效。

近几年来,拌种剂或包衣剂使用率越来越高,有先拌种(包衣)后浸种的、也有先浸种后拌种(包衣)的。虞根聪等[19]发现,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后再浸种,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好于先浸种、后拌种。这是因为浸种时恶苗病菌会随浸种液侵入水稻种子,在16~32 ℃,随着浸种温度增高,恶苗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且关系显著[20]。因此,建议先拌种(包衣)、后浸种,可以阻隔病菌借浸种液侵染,但要选择可浸种型种衣剂或成膜质量好的种衣剂,防止浸种时药剂溶解脱落。

2.6 药剂浸种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

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对2010~2020年报道的药剂浸种影响水稻发芽率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以供水稻种植者在进行药剂浸种时参考(表1)。建议水稻新品种进行药剂浸种前,应先进行小范围安全性试验,确保不影响发芽率。

表1 不同药剂浸种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

3 水稻药剂浸种技术

3.1 晒种与精选

目前,部分水稻种植区仍有自留种现象。针对水稻自留种,在药剂浸种前应进行晒种和精选。晒种能够提高发芽率并杀死病菌和害虫。一般选择阳光充足的晴好天气,将稻种均匀地摊在晒垫上,但不要直接摊放在柏油路面或水泥晒场上,防止温度过高烫伤种子,厚度10~15 cm为宜;白天经常翻动,夜间堆起盖好,一般连晒2~3 d即可。种子精选是通过机械精选、风力精选、泥水(或者盐水)精选等方法,剔除混在种子中的草籽、病粒、瘪粒、杂质等,留下饱满种子。

3.2 药剂浸种

目前,生产中单独防治恶苗病,100 kg种子可选用25%氰烯菌酯SC 2 000~3 000倍液,或45%唑酮·福美双WP 300~600倍液,或25 g/L咯菌腈FSC 200~300 g浸种,多地恶苗病菌对咪鲜胺产生抗药性,不建议单独使用咪鲜胺浸种防治恶苗病;同时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100 kg种子可选用17%杀螟·乙蒜素WP 200~400倍液,或16%咪鲜·杀螟丹WP 400~800倍液,或18%咪鲜·杀螟丹SC 800~1 000倍液,或12%氟啶·戊·杀螟ZF 87~130 g浸种,或将含杀螟丹药剂与氰烯菌酯混合浸种;防治稻飞虱时,100 kg种子可选用70%噻虫嗪ZF 100~200 g浸种。浸种时间和温度以16~20 ℃浸种60~72 h、20~28 ℃浸种36~48 h、28 ℃以上浸种24 h为宜,水温一般不宜超过35 ℃;浸种液 pH值以5~6为佳;浸种方式建议采取间歇浸种;使用拌种剂或包衣剂时,先拌种(包衣)后浸种。药剂浸种后将种子捞出阴干,留待催芽或直接播种。

3.3 机插秧叠盘暗化催芽

机插秧叠盘暗化催芽技术能够促进稻种催芽、出苗、齐苗等。机插秧在塑盘匀铺基质、洒水、播种、覆盖基质后,以40~60张秧盘堆为一摞运至室内阴凉处,摞与摞之间留10 cm左右间距,以便通风和起运操作,每摞顶部各放一张空盘封顶,并用黑色遮阳网将秧堆四周覆盖严实,于室内堆放48 h左右进行暗化处理;叠盘出苗期间,室内保持温度22~28 ℃,防止温度超过33 ℃,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上。以80%稻谷整齐露白苗出土1 cm左右为准,移至秧板进行育秧。

猜你喜欢

稻种发芽率药剂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无题
不同浓度量子肥对水稻种子发育率影响实验总结
影响七叶一枝花种子发芽率的因素探讨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
水稻机插秧育苗催芽器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