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混合式课程体系构建

2021-04-15马红霞郑海英陈允恩杨美荣

关键词:心理健康理念心理

马红霞,彭 焱,郑海英,陈允恩,庞 楠,杨美荣

(华北理工大学 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纲要》中还明确提出高校要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在线课程,丰富教育教学形式。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使线上课堂成为了热点,也让高校教师意识到发展线上课程的优势和必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华北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不断完善,目前已经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了全校公共必修课程,有效地提升了本校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常识的理解和接纳。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该课程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师资建设投入不足

学校对于建设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投入较少,对现有师资进行心理专业培训的投入也缺乏,导致目前授课教师数量有限,在这些现实条件的限制下,目前本校该课程主要采用大的合班方式授课,而合班大课这种授课方式是有悖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导目标的。课程的主导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优化他们的心理品质,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就需要改革该课程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而采用小班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课堂大学生的互动体验频率,因此该课程小班授课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具备的师资状况不足以支撑课程的小班教学,因此解决这一不足的有效办法就是发展线上课堂,线上、线下课堂相结合,以弥补课程授课教师不足的现状。

(二)课程设置连续性受限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面临的任务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年级面临的心理困扰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大一学生一般以新生适应问题为主,主要应解决如何更好的适应学校的规则,接纳认可学校的氛围,融入学校、班级和宿舍。大二、大三学生以人生成长问题为主,需要面对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人生,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真正成为自己未来的规划者和引领者,这也是大学生成熟的标志。大四学生以未来抉择问题为主,他们需要真正思考自己大学毕业后的抉择,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需要他们深刻了解未来不同选择的利弊分析,从而做出更加适合自己的理性的选择。这就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大学生各个阶段的需求相吻合。而实际如果将课程安排在不同的学期进行,似乎可操作性不强,这也促使了网络平台登上课程授课舞台成为必然,网络平台不受课堂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客户端在自己需要某方面心理支持的时候,自己安排时间进行灵活学习,避免了课程集中学习结束后学生也就不再涉猎的局限性。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混合式课程体系构建的渊源

通过以上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可以看出,构建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而《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创新教学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线下线上、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仇妙芹等人在“互联网+”背景下,采用智慧树和学堂在线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课程实施过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1]。课前教师根据学情分析设计课程,发布适当的学习任务,引发大学生去思考,线上讨论分享,彼此借鉴。课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开展专题研讨。课后要求大学生在线通过学习平台完成相应的试题,并自行进行判定分析。整个过程都是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王红彬采用“网络+课堂+移动终端”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2],并通过实验对比的研究方法验证了混合式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利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和身心水平的提升。李宏新等人构建了“五级”联动育人模式,通过建设互联网“微咨询”平台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3],结果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培养高素质人才。吴峰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参与混合式学习中以完成作业为终极目标,没有达到深度学习,提出开展混合式教学,不能一味追求建设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应该依据学生学习规律来提升学习深度[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为混合式课程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但是混合式课程如何建设才能达到教育部立德树人的要求是值得每一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教师认真思索的。

三、OBE教育理念的涵义和特点

1981年,美国的斯派蒂(Spady)首先提出OBE理念,它注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着重要求围绕学习产出来进行教学设计[5]。OBE理念强调产出,所谓产出就是通过教育过程使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而这个学习成果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6]。OBE的优势在于明晰性、灵活性、可比性、参与性。OBE要求学生具备解决开放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解决那些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7]。

基于OBE的教育模式是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作为教学主要目标,教学过程要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操作技能,具备实质性的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也就是说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做什么[8]。OBE教育理念强调:教学想让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获得这些学习成果,教学如何有效帮助学生获得这样的学习成果,教学如何知道学生已经获得了学习成果,教学如何保障学生能够获得学习成果[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社会交往能力、创新精神、批判思维,身心达到最佳潜能发展的新世纪人才。这个培养目标与OBE教育理念的核心聚焦于最终有意义的成果产出非常吻合。

四、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混合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搭建OBE教育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线上网络教学平台

依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优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项目,与文化在线合作,共同打造网络教学平台。遵从连结主义教学设计模型和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凝练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自我意识与人格、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生命教育等专题方面的心理常识内容,每个专题围绕回答“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办”架构知识框架,由课程核心授课教师录制线上视频资源,录制的视频注重凝练重点内容,注重知识留白,使大学生能够充分自我吸收、自我拓展学习,定期组织学生线上讨论、教师答疑,由大学生分享自己自我拓展学习的收获和感受,教师提出一些实际心理困扰案例,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考虑,并尝试找到解决方法,学生之间互相借鉴,避免知识负载引发的学生线上学习兴趣的缺失。

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专题中凝练了“健康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设置了话题讨论“你认为保障大学任务实现的前提是什么”。自我意识与人格专题中凝练了“自我意识的内涵和形式”、“自我意识的形成途径”、“大学生自我意识人格健全的标准”、“气质与人格的特征”,设置了话题讨论“你认为如何活出最好的自己,更好的度过大学生活”。学习心理专题中凝练了“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态度问题调适”、“学习方式方法调适”,设置了话题讨论“你觉得如何利用学习的规律策略方法,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情绪管理专题中凝练了“情绪的内涵和分类”、“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常见情绪困扰调适”,设置了话题讨论“你对情商有哪些新的认识和看法”。人际关系专题中凝练了“人际关系的内涵和过程”、“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良好人际关系构建的原则”,设置了话题讨论“你觉得人际沟通中倾听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压力管理及挫折应对专题中凝练了“认识压力和挫折”、“常见压力管理”、“挫折的内涵和特征”、“提高你的逆商”,设置了话题讨论“分享你曾经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和效果”。性心理与恋爱心理专题中凝练了“性的内涵和特征”、“爱情的内涵和特征”、“爱情的影响因素”、“爱的能力的培养”,设置了话题讨论“谈谈你的恋爱观”。生命教育专题中凝练了“生命的特征和意义”、“生命教育的内涵”、“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设置了话题讨论“谈谈如何让自己活出生命的精彩”。大学生通过学习平台在线完成各专题凝练的知识点的自学,完成相应的话题讨论发帖,减少了授课教师对知识点的重复性授课,也减少学生集中授课的时间,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分散的茶余饭后的时间,反复了解心理常识性内容。这种线上网络教学平台既解决了授课教师师资不足,又充分体现了OBE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讨论的能力,主动尝试解决开放性问题,调动大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觉察的意识和思维。

(二)打造OBE教育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精品线下体验实践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大学生的生命发展,仅仅用共通性的知识很难达成,需要融入大学生对个体生命的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体现课程提升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课程组核心授课教师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大学生的体验以及个人感悟和成长,注重课程的自我建构意识,以师生协同发展为主体,精心打造“超越你自己”、“做时间的主人”、“我的情绪我做主”、“大学你我他”、“风雨之后是彩虹”、“爱情伊甸园”、“让生命之花绚烂绽放”等主题的精品线下体验活动,体验活动以学生参与心理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内心真正受到触碰。

例如在“超越你自己”专题中采用“创意名片”、“我是谁”、“自画像”、“优点大轰炸”等体验活动。在“做时间的主人”专题中采用“人生成长三部曲”、“价值观大拍卖”、“畅游十年”等体验活动。在“我的情绪我做主”专题中采用“马兰开花”、“情绪知多少”等体验活动。在“大学你我他”专题中采用“我说我画”、“心心相印”、“驿站传书”等体验活动。在“风雨之后是彩虹”专题中采用“解开千千结”、“集体作画”、“角色扮演”等具有内涵深意的心理学拓展训练活动。在这种体验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营造一种可以被大学生体验到的“心理氛围”,教师采用富有激情的言语调动大学生的情绪,再结合班级团队情境,通过团队成员的互动,教师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着班级团队的表现动态识别课程主体变化,及时调整体验教学方向,调动学生积极探索反思领悟,借助大学生的体验让其获得对自己终身受益的情感、态度,乃至人格的完善,促使大学生个体思想、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建构,达到知情合一、知行合一。真正培养大学生成为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编写出版“互联网”创新互动教材

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课程特点,以及OBE教育理念的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和精品线下体验教学内容,采用创新的教学理念和编写模式,以“互联网+”的模式为前提,以书本为载体,以丰富的内容为依托,以电子设备为工具,编写“互联网”创新互动教材。通过二维码链接和立体化三维模型,将知识碎片化、形象化,从人文和科技、理论和实践方面多角度地拓展知识点,加强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这种教材编写模式打破了传统教材知识表达的单一性,注重知识层次的递进性,而是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地呈现出来。通过互联网将每个知识点的图文、视频、在线答疑、三维模型等融入教材,实现“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效果。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混合式课程着重达成的目标均是围绕大学生获得了什么来界定,主要有:大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学习成果是否满足预定的完善健全的人格并获得个体成长,而获得个体成长的主旨思想是确保大学生能够胜任未来变化多端的社会形势,适应未来各种职业的需求。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起来,线上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线下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反思觉察以及团队沟通协作能力等。

总之,依据线上网络教学平台的专题知识规划线下精品体验课程,通过线下精品体验课程的效果反作用于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内容的修正和完善,线上、线下彼此辉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和适用性。具体课程模式见图1。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在理论上拓展了OBE教育理念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和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程实施是师生共同配合协同发展,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实际上应用中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真正成为高校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载体。

图1 基于OBE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混合式课程模式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理念心理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