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物,让竹子雀跃起来

2021-04-14雷晶晶

莫愁·智慧女性 2021年4期
关键词:竹丝竹编竹子

雷晶晶

充满禅意的朝夕花器

倚着竹凳,摇把竹扇,把弄些竹玩具,顺带拎起竹制鸟笼遛个鸟……这些饶有情趣的场景记忆,镌刻在广州姑娘谭雪娇的心上。大学毕业后,她加入一家小型竹材外贸公司,争取到一笔“自然家”工作室的启动资金。手工竹器固然美妙却无法大批量生产,谭雪娇的竹器项目很快被叫停。在同样专注于传统文化的丈夫易春友的支持下,谭雪娇辞职,执意将“自然家”这个竹品牌支撑下去。

读懂竹子另一种呢喃

广东清远山区苍翠的毛竹林里,谭雪娇打量着一排排笔直坚挺的竹干暗自揣摩:如何让这般灵动的自然材料更有温度地贴近现代人?

听说当地素有鸟笼制作的历史,她迫不及待地一探究竟。然而现实令人唏嘘:“非典”之后,乡亲饲养禽鸟的习俗近乎消失,先前靠编制鸟笼维持生计的师傅多数选择外出打工,依然从事这门手艺的家庭寥寥可数。

谭雪娇设想沿用鸟笼制作的工艺做竹灯罩,以此让古老竹材与现代光影产生触碰。可初来乍到又语言不通,几乎没几个人对她的提议感兴趣。好不容易有对会做鸡笼的父子愿意尝试,第二天下午拿出的却是粗糙无比的鱼篓器。谭雪娇一边温声细语地提出改进要求,一边拉上身为室内设计师的易春友承揽下全部的竹篾打磨工作。

靠祖传手艺吃饭的师傅看不懂专业图纸,谭雪娇便与易春友商量,先把图纸画成一比一的草图,再用铁丝示范角度,配合手边材料模拟造型和细节……一边制作,一边整改,一边润色。虽然费时又耗力,但在不断应对问题的过程中,谭雪娇逐渐领会了竹编工艺的精髓,恍若读懂了竹子的另一种呢喃。

一双慧眼、一张巧嘴,加上一双勤勉的手,大半年时间,谭雪娇硬是“磨”出了七盏灯罩的半成品,其中包括迄今饱受顾客欢迎的“UFO”“苹果”“天使”等。样板出炉时,精细工整的竹结构在灯光的衬托下愈加可人,连之前打退堂鼓的师傅都禁不住啧啧称奇。谭雪娇就此寻到了竹制品设计创新的一种可能性,亦在与竹子的磨合中养成了“慢下来”的心性:晾晒、刮青、钻孔,每个步骤小心翼翼,抽离竹丝需耐心,弯曲成型要柔和……“用有生命的材料来设计产品,不就应该像对待生命那样充满敬意吗?”

竹节杯,一丝扣得千杯暖

苹果灯的现代格调

谭雪娇的田园慢生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10年的努力,现在,首都国际机场、碧山旅行公司、苏州诚品书店等众多知名企业都与“自然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赋传统一份光彩

2011年前往四川邛崃考察竹子及竹工艺时,谭雪娇在平乐古镇有幸遇见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竹丝扣瓷”,以及竹丝扣瓷传人游伟。游伟告诉她:竹丝扣瓷又名瓷胎竹编,始于清朝。作为竹编工艺的最高级别,制作难度极高,一开始只作为皇室贡品。竹丝扣瓷绝对是个功夫活儿,竹林万亩,唯背阴处的慈竹可供使用,这样的竹子竹节长,纤维细柔,才能拉出比头发还细的丝;经过十道繁琐工序,100斤原竹方能抽丝8两;竹丝编织时要紧贴瓷身,拿捏时要讲求力度……但眼下,旅游景区的粗粝制品跟不上现代人的审美,诸多从业师傅被迫撂下了这门手艺。

2015年年初,谭雪娇的第一个实体店在深圳开业。她兴冲冲地联系游师傅一试身手,电话那头他却长吁短叹:“我才关闭了自己的竹制品厂,在平乐古镇租下间门面房收置竹编瓷器旧货,生意基本无人问津。”谭雪娇觉得,帮师傅们留存技艺迫在眉睫。她专程跑到景德镇选定优质高岭土,制作白如剥壳鸡蛋的瓷胎;“慈竹”加工过程中,她保留竹白、烤茶、深栗等原竹本色,仅以德国进口的食用级木蜡油用作保护涂料。几番努力,第一件单品杯新鲜出炉——这只杯子在淘宝众筹中筹得近14万元,超过目标资金3倍!

果然,这款杯子在随后一年里销量突破3万只,销售额达千万元。不足两年时间里,“竹节杯”的巨大效益又出乎意料地带动了“自然家”整个竹编类目的销售,茶杯、酒壶、保温壶、花瓶……囊括家用、差旅、装饰的方方面面,非遗竹文化合上了快节奏的拍子。

造物也造心

无论是婀娜的竹灯罩,还是优雅的竹丝扣瓷,谭雪娇明白,只有将竹制品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细节,传統手艺才能散发出经久不衰的魅力,匠人师傅才能实现以艺养家,呵守独门秘籍,由此唤醒传统文化市场的流通。

十几年来,通过谭雪娇夫妇的设计与推广,国内外的竹艺订单纷沓而至,陆续有转行的手艺人重返竹编行业,许多竹编师傅凭借收藏级别的作品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更令人惊喜的是,许多年轻人也跃跃欲试,主动维系起与传统文化的情感联系。

抄袭、复制等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但“服务于人”始终是竹编技艺不竭的生长力。意识到这一点的谭雪娇捧读喜多俊之的《给设计以灵魂》,关注电影里惹人泪目的桥段,关照家里猫咪安静入眠的模样,从点滴处探索着惜物观、造物观里的“柔性定位”。她选用环保的水性漆参与制作,确保产品在加工制造乃至回归大地时都无损环境。

“商业推广与工艺设计初心并不冲突,真正的传承者应该全面考量工艺与产品的物质以及社会价值。”抚摩着自己精心设计的“朝夕花器”,谭雪娇如是说。与此同时,她有了将竹器设计与空间设计交相融合的发展方向,她想要调动竹器的“隐匿个性”。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谭雪娇与易春友联合设计了很多不乏微力量的生活提案;后疫情时代,“自然家”又在广州策划了一场《泉·涌》展览:400根4米高的竹子加工拼接成绵长的线条,暗喻竹艺设计的灵感恰如潺潺山泉晶莹流转,足够迸射出刚柔并济的生命引力。这是忙碌的现代人潜藏在灵魂深处的生活向往,也是属于谭雪娇的美好誓言。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实习编辑 陈清

猜你喜欢

竹丝竹编竹子
游伟 《竹韵金沙》
善意谎言,真心守护
竹编存钱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非遗“竹匠”醉心竹编50余载
大熊猫吃竹子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绘画的新形式
竹丝镶嵌屏风
竹丝/椰糠有机栽培基质理化性质比较及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