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

2021-04-14张学玲

卷宗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育者思政分析

张学玲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术理论研究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当今社会一些新兴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其中大数据技术日趋成熟,已经成为国家发展进步的战略性资源,也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应用中普及[1]。如在各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就受到大数据技术的影响,课堂上老师授课的方式,课下师生的关系,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内心想法和日常消费等等方面都可以作为数据存储。当下,大数据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对传统的思政教育也是冲击挑战。要想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就要利用大数据进行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1 “大数据”含义和技术分析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总量极为庞大且实时快速增长,需要以最新信息处理技术才能够汇总、储存和管理的数据。大数据具有四个显著特征,可表示为“4V”,分别为容量大(Volume)、种类多(Variety)、时效快(Velocity)以及价值高(Value)[2]。通过大数据技术识别存储的庞大数据,分析数据的结果,人们可以做出更全面更准确的应策,做到有效利用资源达到目的。高校思政教育的大数据,是指学生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思想动态与消费观念等等相关的数据。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机遇

2.1 大数据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意义

大数据存在的意义是在于它是一个庞大的数据集,它可以对庞大数据集进行分析和挖掘,进而来体现其存在的意义。我们每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做事情,这些事情就是以数据的形式来显示,我们的微信、QQ聊天记录、网络浏览、消费记录,都可以用数据集的方式存储,根据国际权威部门统计,整个世界范围产生高达15ZB的数据量[3]。这样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挖掘综合学生的一些相关信息,如学生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心理状态等等,同时有必要对有效数据进行二次整理,以此来采取措施开展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对症下药。这样可以大大丰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相关数据库,也改善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师生沟通交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2.2 大数据预测功能

大数据技术可以根据分析的结果预测事态的发展,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建立某种数学关系,我们便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或者行为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测,进而对高校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预估,采取有方向,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效率。在出现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对学生展开适当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做到未雨绸缪,大数据为我们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3 大数据具有实时性的特点

大数据可以满足大量数据的快速接收和发送,高校学生少到千人,多到万人,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挖掘在校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动态,不断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情感变化,进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摒弃那些过时的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大数据技术的数据优势和自身的工作经验,实时对学生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进而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动态,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才能得到明显提高。

3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完全符合大数据技术的使用范围,大数据存储大量的数据,其中挖掘的有效数据的价值非常大,校内贴吧,公众号留言板上每天发出的各种图片、文字和视频等信息动态,综合起来都可以用数据来表示,进而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高校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进而采取措施应对,事物都有双面性,有机遇就伴随着挑战,如何面对挑战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大数据具有误差

在用大数据处理存储的庞大数据时,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误差,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合理采用数据挖掘处理的结果,不能将大数据分析的信息作为思政教育的唯一标准,在数据上保持理性,保证科学客观的进行论证评估。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大数据技术所提供的数据信息,而应将这些数据信息作为教学数据参考。

3.2 高校思政教育者的综合能力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通过大学生电脑手机浏览的有效数据,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判断学生思想状态,基于此制定相应的课程进行指导。但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高校里多数老师不能很好的运用大数据技术去处理数据,分析出较为准确的结果,这也意味着以上所有的都是空谈。因此,需要加大培养教师的大数据技术方面的能力,这样才可以加快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步伐。

3.3 大数据安全隐患

高校里收集的是学生方方面面的信息,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地理位置和消费观念等等非常重要的信息。当高校学生在朋友圈、QQ空间、论坛等社交平台互动时,他们产生的数据会被共享,所有的数据都有泄露的可能,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侵权和伤害。大数据背景下,思政教育者采集的多方面信息是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属于一种侵权行为。

4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4.1 搭建思政教育新理念,充分利用网络功能

想要利用大数据为高校思政教育服务,首先要在大数据背景下搭建新的思政教育理念,转变思政思维方式。数据是信息的源泉,可以从数据中获取很多信息,在对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基础之上,充分挖掘数据中所蕴含的价值,促进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要建设高校思政工作网,加强工作统筹,增强高校思政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共建与资源互享,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4]”。知识世界化,数据内部化,一方面,学校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将学生的数据综合到一起,这样更全面的分析数据,数据准确性更高。除此之外,大数据可以进行实时跟踪,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过去的思政教育一般是一层一层的,其信息传递效果一般都是单向的、封闭式 的[5]。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传递一般是开放、共享、交叉式的,但是在分享数据时,特别要注意数据的保密性。

4.2 加大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培养

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就必须要有发起者,也就是思政教育者,他们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数据素养和运用数据的能力,增强自身的伦理责任及道德原则。大数据技术挖掘的是高校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整个流程的信息。为了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取向,从事思政教育的工作者需要对学生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提取,

那么思政教育工作者就要有善于发现和捕捉数据信息的能力,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相对应的策略,及时对学生错误的行为实现有效的制止,防止出现意外。思政教育者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生活习惯、思想情况、行为习惯和消费观念等信息,做到未雨绸缪。同时,思政教育者也要不断培养提升自己分析数据的能力,要重视数据和学生思想、活动之间存在的潜在的关联,是需要对学生多方面、多次的信息进行分析,而不是某次某些数据,这样分析出来的结果才更精确更可靠更有说服力。

高校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大数据。思政工作者需要用大数据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但不能独独依靠数据,要将数据分析和其他工作结合在一起,也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坚持客观公正的道德理念,树立伦理责任,认真思考大数据的价值意涵与可能的社会后果。同时面对大量的数据,要从宏观的层面上进行分析,完成学生整体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大数据对思政教育的正面作用。

4.3 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和研究方式,更好地为思政教育服务

大数据技术提供了新的思政教育方法,大数据背景下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分析可以实现从局部分析向整体分析的转变,以往是对局部的数据分析,而现在是对学生全方位整体的数据分析。同时思政教育需要从整体式转向个体教育,从盲目灌输式转向针对性教育,实现对症下药。思政教育者可以借助大数据信息推送技术,获取学生更喜欢哪种信息推送技术,是以文字图片还是视频连接之类的形式。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的结果,预测学生做的事情发展的趋势,利用网络平台,比如微博微信贴吧等给学生推送信息。同时思政教育者还可以根据大数据,调整授课内容,根据某些热点问题进行课前准备,为了做好当今社会的高校思政教育,我们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撑[6]。

5 结语

利用大数据来发展高校思政教育是形式所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搭建大数据思政教育平台,培养提升思政教育者的数据分析能力,转变思政教育的方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可以很好地展开思政教育。合理利用大数据,充分发挥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价值,进而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猜你喜欢

教育者思政分析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