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党史 砥砺前行

2021-04-14杨广克

乡音 2021年7期
关键词:老一辈爷爷

■杨广克

(作者为饶阳县政协主席)

作为一名30 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激动时刻,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先贤奋斗历程,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同时,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思考一个问题:每个人出身、经历、性格不同,在共产党的队伍中却铸就了一种统一的意志和品格,这就是党性,这也许就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保证吧!那么具体到我自己,我的党性修养根植于何处?我的红色基因来自于哪里?

来自家乡深厚的红色文化土壤。我的家乡饶阳县是全国最早建立农村党组织的地方之一,1924 年我县就有了第一个共产党员,1925年第一个党支部诞生,从此红色火种在饶阳大地星火燎原,北方著名的革命运动高蠡暴动就有一批饶阳共产党人参加。抗日战争中,这里是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朱德、康克清在这里战斗生活半年之久,贺龙的120 师在这里补充兵源,吕正操、杨成武、程子华、黄敬、林铁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开辟根据地、壮大人民军队。五一大扫荡时,冀中区党委和军区从这里突围。解放战争时期,不止一大批饶阳战士冲锋陷阵,饶阳支前民工也不甘落后,仅太原战役就出动两千多人。饶阳县烈士陵园有名有姓的烈士两千八百多人。一大批饶阳儿女长眠在异地他乡,沧州泊头烈士陵园六百多烈士,一半是饶阳籍。在这样一片红色土地上生活成长,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先烈的精神,光荣的革命传统熏陶着一代代滹沱儿女。

来自家庭淳朴的家风家教。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爷爷1938 年入党,是我村第一批党员,在当时残酷的抗日环境中做过许多秘密地下工作,五一大扫荡时掩护一个八路军干部在家中地道养伤,参加区小队战斗时被流弹打入大腿,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劳动中子弹壳才偶然脱落。他一辈子做党的基层工作,当过村长、村支书、生产队指导员。我村是一个革命村庄,1942 年抗日时期饶阳县的县委书记、县大队政委、县敌工部长都是我村的,解放后一批我村出去的干部担任重要职务,像衡阳行署专员、包钢党委书记、铁道部桥梁总厂党委书记等等,这都是爷爷当年游击组的战友,他们几次来叫爷爷出去工作,他都拒绝了,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的从事党的基层工作,无怨无悔。小时候奶奶经常说,别人当干部沾光,你爷爷当干部是吃亏,这些年家里的东西有多少贡献给区里村里了,数不清。我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子虽然清苦,但他们从小就教育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朴实厚道的人。老一辈爱国爱党的思想境界,老一辈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始终滋养着我,哺育着我,鞭策着我。

来自学校、单位多年的培养锻炼。我是1992年在大学期间入的党,当时我们班只有两个学生入党,那一天激动的心情难以忘怀,暗自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学校老师的培养。参加工作后,先后在县文教局、县委办公室、统战部、政法委、政协等单位工作。无论在什么单位,那些经验丰富的老领导、老同志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指导,他们身上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政治品格始终影响着我,他们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深厚的为民情怀始终激励着我,他们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始终感染着我。30 年来,既经历了工作和生活的风风雨雨,也有幸见证了饶阳改革发展稳定的时代变迁,难忘为起草县委文件七天七夜加班加点的激情岁月,难忘96.8 抗洪大堤上奋不顾身的忘我时刻,难忘三角地带综合治理真枪实弹的惊心动魄,难忘法治乡村创建的累累硕果。30 年,自己的职务虽有变化,但心灵深处的家国情怀始终未变,锤炼党性修养的意志决心始终未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但愿在新的百年饶阳这片热土再续荣光,在新时代创造出无愧历史的崭新辉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愿为此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老一辈爷爷
爷爷变身了
不甜不要钱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少年坐在舞台中央 ,看着“老一辈”抱怨时代?
魏文斌:年轻的“老一辈”
风范:老一辈革命家"三严三实"事例选
老一辈革命家的规矩意识和清廉风范
怀念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彭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