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
——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例

2021-04-13邢冬杰通讯作者孙英红宿世震张豪英

中文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脂肪性酒精性肝病

邢冬杰(通讯作者) 孙英红 宿世震 张豪英

(1.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2.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3)

一、研究背景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曾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由此提出,并引发了高等院校新一轮的教学改革。2020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等[2]。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作为高职高专类医学院校,不仅承担着培养技能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更肩负着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行端正、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让学生感悟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混合式教学也随之产生,关于混合式教学的定义各不相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倾向于将混合式教学定义为“线上教学与面对面教学的混合”[3],即线上课程平台与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与学,因为注重发挥传统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的各自优势,目前已成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4、5],混合式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基于这些优势,如果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融入思政元素,使枯燥的课程内容有情感有温度,学生更容易接受,体验性更强,育人效果更好。为此,我们尝试将思政元素引入混合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程思政的融入渠道更加多样化。课前,运用思政视听资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者乐于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探究学习。课堂上,设计小组讨论、答疑讨论、知识讲解等方法画龙点睛的进行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后,布置开放性讨论任务,联系临床、思政、生活等进行自主思考,与已有的知识相互关联,形成知识建构,巩固所学知识点,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医者仁心”的使命感。使之能达到既满足知识技能的教学要求,又达到潜移默化地立德树人效果,形成教书育人的长效机制。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例,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融入途径。

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课程思政设计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目前全球公认的第一大慢性肝病,呈全球流行趋势,近年来已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的致病原因之一,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有必要深入学习和了解该疾病。理论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和自然转归;2.熟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策略;3.熟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对策。思政教育目标:1.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2.医德高尚、仁心仁术的职业素养;3.辩证思想、整体思想的哲学思想。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1.课前

学生自主学习时,发布素材到学习平台-案例分析材料,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着问题上课堂。

2.课中

用热点话题讨论、生活案例比喻等方式把科学精神、奋斗精神、职业理想融入知识的讲授之中。设计小组讨论、小组测试、答疑解惑、知识讲解等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3.课后

布置开放性讨论任务,联系临床工作、思政、生活等进行自主思考,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激发学生作为一名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使命和担当精神,守护人民健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具体见表1。

教/学内容 思政元素落脚点教学方法 预期成效与目标课前阶段 概述 1.案例分析材料 讨论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中阶段定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1.肝移植案例,引入医者仁心仁术理念;2.超力型患者的案例,引入“健康中国”战略。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翻转课堂1.树立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2.引导学生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的好习惯。治疗策略1.引入整体与个体化治疗的差异;2.引入中西治疗的优势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1.树立整体与个体的哲学思想;2.树立爱国情怀,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课后阶段 完成作业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制作科教宣传文案,上传平台。讨论法1.培养多学科交叉与知识的融会贯通;2.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使命和担当精神。

四、反思与结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如果一个人有着很好的专业技能,却没有高尚的思想道德,那么这个人不能说是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医学专业教学中是可行的,而且是科学的、合理的。但是在融入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情况:①教师首先应从思想意识上接受课程思政,理解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科学性和价值所在。“弘道者须先明道、信道”“育人者先育己”,明确建设课程思政,关键在于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素质、思辨能力、使命担当,塑造高尚的人格。②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虽然一次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内容涉及的不多,但若只依靠主讲教师自己进行冥思苦想、单打独斗,往往效果一般,应该注意发挥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的集体智慧,进行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活动,找准思政元素及切入点,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内容。③在师生面对面教与学的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内容在于精,而不在于多、繁,思政元素占用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而且思政元素的融入与知识点讲授的界限不能过于明显,即不能将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生搬硬套地穿插在一起,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感。④与理论内容,混合式教学需要依托线上资源进行,线上资源的优劣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应注意资源建设的质量、实效性和新颖性,及时更新线上资源,系统的建设、合理的使用思政教育资源。尤其是线上资源内容应该精炼,不是课本内容的全盘照搬,应该是教学内容中最重要、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进行可视化、碎片化、形象化的处理,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使教学效果最大化。⑤混合式教学不单单是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广义的混合式教学还包括“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混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体验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例如在评价方面,可以通过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建立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元式评价,而评价内容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还应包括课程思政层面的评价,这样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猜你喜欢

脂肪性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成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药的研发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肝病很复杂,久患肝病未必成良医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