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豆腐歌

2021-04-12修红宇

新青年 2021年1期
关键词:词作家永丰扁担

修红宇

爱吃豆腐,是受曾任教于商业大学食品系的母亲影响。在母亲看来,豆腐是最实惠又最有营养的食物,“豆腐胜肉,高肉一等。”是她日常挂在嘴边的话,也因此,我们家的餐桌上经常会出现豆腐。

母亲曾写过一本书《食物与长寿》,讲营养与膳食的关系,书中介绍了很多种豆腐的吃法,这本书以及从小到大吃过的——拌豆腐、溜豆腐、炒豆腐、雪里蕻炖豆腐、酸菜豆腐汤……告诉我:宜荤宜素,可淡可浓,过日子若要过出好滋味,要像豆腐一样随遇而安。

家常便饭里,有几块豆腐在碗,食欲大不相同;寻常歌曲中,有几声“豆腐”入耳,回味更绵绵悠长。

“最爱吃的菜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掺假。”词作家曲波用小葱和豆腐拌出《中国娃》坦荡磊落的胸怀;从一块豆腐里,方文山听到爱,他为电影《豆福传》创作的主题曲《听爱》,古风浓郁,是献给豆腐的颂歌,而大声唱出他填词的《周大侠》——“我不卖豆腐、豆腐/我在武功学校学的那叫功夫、功夫”——又是多少杰迷那些年曾耍过的酷。

看那五线谱,像不像软晃晃的毛竹扁担?再看那些音符,像不像挂在扁担上的软糯糯的豆腐?所以更多时候,豆腐是被豆腐郎挑着入歌的,你听——

“清晨起来放声高歌/走街串巷吆喝着/豆腐 豆腐/咱的豆腐质量好/本是那卤水点/炒着吃 炖着吃/咋吃都不上火。”(《豆腐歌》)吆喝也分南腔北调,歌中李小明的那一声“豆腐 大豆干豆腐”,粗犷热烈,一听便是“北调”吆喝;而越剧《豆腐郎》里,豆腐郎出场时的那一声“打豆腐咧”,婉转悠长,是韵味十足的“南腔”吆喝。

最喜欢《豆腐郎》接下来的唱段,豆腐郎夸耀自己做豆腐的手艺如何神奇——“女娲种的黄金豆/牛郎造的好磨盘/王母娘娘把磨头/织女帮忙拉磨担/百花仙子掺甘露/太上老君把卤点”,夸耀自己做出的豆腐如何美味——“豆腐白,胜过白牡丹/豆腐嫩,赛过梨花瓣/豆腐鲜,好比龙凤肝/豆腐崭,油煎热炒加冷拌。”仅用百十余字,便唱出一篇豆腐廣告的好文案。

为客语音乐人林生祥的生祥乐队筹备新专辑时,词作家钟永丰表示“豆腐”是他最想写的食物,但“豆腐真难写!”他们合作了近20年。听生祥乐队的歌,好像在看雾中风景,不知前方在何处,只知脚下是故土,那平和安宁的歌声漫洇进心里,我懂他们的感怀。

在新专辑《野莲出庄》中,钟永丰和林生祥探讨了食物与故乡以及与女性的关系。专辑歌目宛如菜单,一道道日常食物,勾勒出一幕幕鲜活的乡村日常风景:《菜干》是百搭食材,《打乌子》涩中有甘,《对面乌》的滋味需要一品再品,而《豆腐牯》里有家的味道。

“豆腐牯”,客家话,即卖豆腐的男人。在钟永丰的记忆中,清晨是被豆腐牯“吱吱拐拐”扁担声报时的,“豆腐,豆腐花……”那土味的叫卖声中有乡下小孩的孤寂与渴望;而林生祥记得,每天下午豆腐车从远处驶来,车上使用循环录音叫卖,中间配上旋律简单的音乐,创作《豆腐牯》时,他借鉴了豆腐车的音乐。如今,挑担卖豆腐的场景已消失,生祥乐队用一首《豆腐牯》唤回人们久远的记忆。

“笑容浅浅豆腐牯,小小生意起楼屋。”《豆腐牯》的MV里,不仅有豆腐的制作过程,还有精心烹制的豆腐菜肴,而乡下小女孩认真挑选黄豆的样子,更为这首歌添上点睛一笔:一块好豆腐的新鲜出炉,始于对一粒好黄豆的仔细选择。

猜你喜欢

词作家永丰扁担
永丰余造纸(扬州)有限公司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金扁担
来自呼伦贝尔大地的自然之歌——记达斡尔族词作家 诺敏
熊爸爸的扁担
挑扁担
女词作家:用歌词击中人心
校园的早晨
国瓷永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