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明的事业

2021-04-11徐颢

中国社会保障 2021年1期
关键词:友好城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

■文/本刊记者 徐颢

视觉中国

当我们谈论儿童时,会谈论什么?

我国是儿童人口大国,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约2.7 亿人,居世界第二位。在他们背后,是千千万万的家庭。当我们谈论儿童,我们谈论的是这样一个庞大群体的安全、健康、教育、救助和成长;当今天的新生儿在二三十年之后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我们关注的是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高质量人力资本。国际经验表明,积极的儿童福利政策能够有效降低贫困;投资儿童发展,尤其是积极投资贫困地区儿童,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代际传递。

儿童早期发展投资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的投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将从源头上不断减少;儿童的教育、健康、文化、娱乐、自理能力的养成等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儿童发展政策需从补缺向普惠转型。同时,流动人口的长时间迁移将留守儿童问题从农村向城市转化,给城市的儿童福利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

对于新时期的儿童事业发展,我们该如何定位和布局?近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联合主办的一场“面向‘十四五’的儿童保护与关爱探讨会”上,许多躬身实践和前瞻观点或许可以为此打造一条有光的路。

珍视,从免除暴力开始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高级项目官员陈雪梅基于联合国相关调查数据指出,儿童一旦在童年时期经历暴力事件,会对他今后的精神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例如出现抑郁、酗酒、吸烟,甚至自残自杀等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副代表马杰强调,暴力侵害儿童问题以及由此对儿童造成的终身影响,是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全球至少有10 亿儿童曾经遭受某种形式的暴力伤害,这越来越被认为是公共卫生、人权和社会发展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马杰肯定了中国政府近年来在儿童保护和福利方面的决心和担当,包括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例如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刑法的修订;强化对性侵受害儿童的保护,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改善贫困地区儿童、残障儿童、孤儿、监护人的社会福利服务以及网络保护等。他借机提出关于儿童保护的两点建议:第一,儿童福利保障不仅仅是对儿童及他的家庭提供经济保障,更应该加大提供专业服务的保障,这需要多部门的协作和无缝对接。第二,过去在制订儿童保护政策框架时,往往只针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被拐卖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孤儿等某类特殊群体儿童,其实很多儿童问题都是相互交织、彼此关联的,构建儿童保护服务体系应充分考虑所有儿童对服务的分层要求。马杰期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继续与中国政府和各个部门合作,建立和发展一个综合的国家级儿童保护和福利体系。

站在1米的高度看城市

随着儿童问题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现代城市建设除了追求发展和高效外,也应更加关注儿童。早在1989 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有权利生活在卫生、安全的环境中;有权利自由地玩耍、嬉戏。1996 年,联合国第二次环境会议提出了儿童友好城市的理念,认为各国在城市建设优化中应尊重和维护儿童发展权益。2009 年,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中国儿童中心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三家联合引入了全球儿童友好城市的理念。之后,深圳、长沙、上海等城市陆续加入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之列。2019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发起“关爱儿童,共享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合作倡议,提出让受城市化影响的儿童在友好的城市和环境下成长。

何为儿童友好城市?参考国际解读,是指致力于实现《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儿童权利的城市、城镇、社区。国内外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实践,均拥有一个共同的关键点,即建立一个友好的城市空间,方便儿童玩耍和学习。

深圳2015 年提出系统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倡导“一米的高度看城市”的儿童友好理念,是第一个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纳入五年规划的城市——建设留守母婴室连续3 年纳入民生实事,从2017 年的200 多间到2020 年3 月底的845 间,很快将超过1000 间;选取与儿童密切相关的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母婴室等几大领域试点推进儿童友好基地建设。2018 年4 月,福田区园岭街道红荔社区的11 名儿童议事员在老师的引导下“脑力全开”:“建议社区内要有公共自来水和直饮水”“建议水边要设置护栏,防止儿童落水”……这些8—16 岁的小议事员为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积极呼声。目前全市有119 个社区儿童议事会,议事活动超千场,儿童已在城市治理和公共事务处理话语权方面崭露头角。

另一个模范城市是长沙,其与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时间大抵相同。2017 年编制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构建儿童友好和老年关爱的城市策略,发布了国内第一个以儿童友好型城市为主题的官方白皮书。

长沙在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实践中,首先编制了一组全年龄段的空间规划,将幼儿园、小学、社区公园等儿童友好的设施配置纳入到15 分钟的步行生活圈,同时选择社区空地、公园、学校、绿化带等儿童日常使用频繁的空间进行微改造,由孩子投票选出最优方案。其次,建立了一套儿童规划的参与机制,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2017 年和2019 年的世界儿童日,市政府携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举办了点亮儿童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举办了中国儿童影像展、青少年摄影比赛、长沙市儿童友好城市规划成果展;联合国内外11 座城市共同策划了“好玩的城市”活动,通过竞赛比拼和科技互动激发青少年对城市规划的热爱,树立青少年的主人翁意识。

2019 年,长沙开通了“儿童友好成长树”的微信公众号,引领儿童参与、服务儿童成长。人们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各类儿童空间和设施,点赞或吐槽,也可以随时随地街拍城市各种友好和不友好的画面,分享自己对于城市建设的感悟以及建议。同年出版的《我的长沙我的家》儿童城市读本系列,将长沙的城市之美、历史之美、乡村之美、建筑之美、自然之美“一网打尽”,用有趣易懂的读本形式让儿童快乐地学习城市知识,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城市。2018年,长沙的爱心斑马线“刷爆”网络:在常规斑马线前增设一组由红底、爱心和“注意儿童”图案组成的地面标识,在车辆络绎不绝的马路上格外醒目。50组这样的爱心斑马线现已成为长沙新的名片。长沙经验之所以亮点纷呈,得益于它建立了一支由专家、学者、规划设计师等组成的专业人才队伍,共同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出谋划策。

社会力量为儿童事业赋能

保护和关爱儿童是一项光明的事业。在儿童关爱和保护领域,许多支专业队伍正在儿童保护的薄弱环节深耕细作。

中国扶贫基金会在2015 年以四川为试点开展童伴项目,从10 个县的100 个村做起,为每个村聘请一名妇女做村内留守儿童的童伴“妈妈”,同时在村里为孩子打造一个“儿童之家”,几十平方米的平房内有着孩子们喜爱的书籍和电脑,可陪伴他们玩耍。这个项目到2020 年6 月底已经覆盖800 多个村。

为了让服务儿童的人更专业,中华浩德国际基金会也铆着劲做了一件事:制订分层级、多样化、可操作、全覆盖的专业培训计划,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分区域培训,以及线上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带领儿童主任一路“升级”,直至变成一名合格的儿童服务工作者。两年来累计开展乡镇以上规模的培训160多场,参训的儿童主任达3700 多人次。目前基金会受当地政府委托,在吉林省梅河口市和会南两地 “升级”了 一支523 人的儿童主任队伍,为分布在498个村和社区的4717 名留守和困境儿童提供更加安全、专业的服务。

在爱佑慈善基金会项目中,一项个性化救助服务引人注目——采用物资保障和关爱服务递送的综合性干预模式,为面临生活困境的儿童提供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助学等方面的支持。比如儿童主任会教孩子餐食制作的方法,也会给他们讲一些合理膳食、用火、用电等方面的生活常识和安全知识。“爱佑”认为,物资固然非常重要,但很多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的其实是一种有效的引导,而物资保障加服务递送的“双管齐下”才能事半功倍。

研讨会上,凝结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力量和成果的《十四五儿童福利和保护机构发展改革研究》认为,“十四五”期间,儿童福利和保护机构的转型至关重要,孤儿集中养育、流浪儿童救助的传统职责应该向儿童家园、未成年人保护阵地、康复基地、特教中心、家庭港湾、枢纽平台等综合功能转变和跃升;秉承“儿童优先、家庭为要”原则,推动“城乡一体、区域均衡”,最大限度调动地方和社会主体积极性,用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撬动专业力量、人员队伍和长效机制建设。

猜你喜欢

友好城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
战后国际友好城市的发端与发展(1945—1969):基于法国视角的研究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预防针对儿童的网络暴力
联合国儿基会成立70周年 保障全球儿童健康、安全成长
联合国儿基会成立70周年保障全球儿童健康、安全成长
2012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主题:“幸福城市,绿色生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