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化发展下环境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分析

2021-04-10郝亮

新型工业化 2021年7期
关键词:污染源监测点监测

郝亮

(山东省淄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 淄博 255000)

0 引言

空气污染监测点的设置,最关键的参考因素是当地保护监测区的基本环境现状。特别是针对城市的空气污染情况进行科学监测的过程中,更需要依赖监测的结果对城市的空气情况进行等级划分并发布相关的气候信息和居民生活建议。相关部分还需要将空气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上报,经过层层部分的数据汇总和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后,最终呈现出一份科学严谨的专业环境报告,帮助政府和民众知晓国内环境基本情况、污染治理情况以及后续的重点整治方向。

1 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规划的原则

一般来说,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多设置在监测区域的下风口位置。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能够有效收集被监测地区的全部空气污染情况,并且下风口处的位置是全部空气最终流通的终点,对于数据的收集比较全面,特别是针对区域性的污染问题更具备统筹性和整治有效性。

在进行城市的空气监测中,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人口聚集情况。人口密度的变化以及城市人口的区域性分布对于空气污染监测而言也有相当的影响。比如说,城市的人口聚集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聚集区的建筑情况、公共设施建设等,这些影响因素在具体的空气污染监测中都将成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主要是因为人的生产与生活对于空气的利用和污染程度是不同的,空气监测的目的在于最终订制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如果数据分析步骤不能将人为生产等诸多因素考虑其中,将会影响后续的工作评估与实施方案。因此,针对城市的空气监测需要在充分总结过往经验,作出科学化假设与验证后,再根据得出的监测模型进行进一步合理的规划设计[1]。

当空气污染监测点附近存在大面积的森林或者绿地区域时,监测点的布置应该选择避开这些区域。原因在于,森林和绿地的存在会极大影响监测到的空气污染结果,植物和绿化地区的净化能力很强,尤其大面积的植被对于空气的绿化效果会更加明显。这样的物理条件,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实施具体空气监测工作的最大障碍,比如在我国的北方某城市中,就曾经出现在化工厂和空气监测站中间存在绿化森林的情况。导致的问题在于,空气监测站接收到的空气指标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但是出于工厂和森林之间的农户却一直受到空气污染的困扰,而且这种困扰并不是在一个方向,而是围绕着森林周边除了下风口处的农户都会受到影响。尽管群众反应后,也作出过一定的弥补,扩大了监测的范围,但是其本身的作用范围有限,不能代表监测地区的真实空气污染水平,使得相关的投入增加,但是效果却并不能让人满意。错误的检测信息,将会呈现出错误的结果,使得相关工作的落实出现源头性决策失误。

2 布设监测点的常用方法

2.1 功能分区布点法

目前,国内在进行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过程中,最常见且使用范围最大的方式是采用功能分区布点法。这种方法在沟内已经沿袭了十几年,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式,主要还是考虑到诸多的现实因素。由于国内的检测地区牵涉范围很广、基层群众动员数量很大并且相关检测地区的环境差异性并不明显,特别是我国的基本人口分布问题、地区地理特点问题和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使得这种方法成为目前最能在短时间有效进行人员培训、科学推广与普及和最适合进行数据收集的方法。

由于国内社会在建设城市一体化,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具有相当统一的标准化政策落实,这使得城市环境、乡村环境以及工厂选址环境的规划在一开始就存在非常强的统筹性。我国的城市建设尽管存在着地区差异、经济差异和时间差异,但总体上而言,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在于城市规划指挥的统一性,城市的选址、新城区的建设和老城区的搬迁等工作,都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指挥下进行的,这使得针对空气环境污染的监测与治理,可以按照最开始的建设规划找到对应的关键监测区域,根据地理区域所分担的社会工业生产和发展功能进行分类、分级划分,使空气污染监测工作更加精细化和精准化。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进行空气监测站布置之前,还是需要与当地的国土部门为首的相关单位进行实际情况的确认工作。由于城市的开发尤其工业化用地的地区实际统筹问题,一些特殊的工业生产或者农业生产基地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需要重复考虑到这些工厂生产的规模和内容特殊性问题[2]。

2.2 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进行空气污染监测时,主要是在地势相对偏远的地区才使用的一种监测点布设方法。选择这种方法,更多是考虑到中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相对偏远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经济生产活动也更加偏向于农业化。再加上中国偏远地区一般呈现出山地环绕的地势形态,其气候的特点也使得在进行空气污染监测时需要采取相对特别的方法进行。

一般来说,进行扇形布点法需要需要先确定一个主导方向。以一个高架点源开始,确认监测的主要方向选择,并同时确定轴线点。根据这一确定的点和轴线进行周边范围辐射,最终确立整个区域的监测点布设。这样布设的好处,在于考虑到了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全面且准确地实施空气监测工作。偏远地区通常来说并不是空气质量检测的重点,当地的空气质量监测站一般都承担着帮助当地人进行气候预警的辅助功能。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上,更加需要考虑整体工作部署的性价比与实用性[3]。

2.3 网格布点法

除了上述的两种方法外,对于工业园区特别是特殊工业发展区的空气污染监测,还要用更加适合当地环境和发展规律的方法进行。正是基于这一层现实思考,才有了网格布点法。中国的改革开放指导思想,在地区的发展中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适应性解读,不少工业区或者工业镇在规划的过程中进行了集中化处理,但是又没有对于工业生产区域进行更为详细的分工,这使得该地区的污染源的分布或者极其均匀,或者杂乱无章。

因此,在针对该种地区情况时,更需要考虑到当地环境条件的限制性问题。工业园的部署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尤其是在生产业的不断变迁过程中,极可能产生生产单位和生产要素的变化等问题。尤其工业园的生产既有互利互补的邻居关系,也有相互加重污染的情况,因此需要更为严谨地对待这一地区的空气污染监测问题。采取对监测区域划分均匀网格区的方法进行监测,使得获得的数据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客观性。在有效减小数据分离和分析难度的同时,更能够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4]。

3 布设环保监测中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关键

3.1 明确监测目的

明确对于监测区域的数据指标类型的收集和收集数据采用的方法是进行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基本前提条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知晓基本的空气污染问题、污染源类型以及监测的基本原理。在进行监测点测量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当地环境,判断出可能的污染源,并且分级别进行讨论,找寻重点关注数据参数类型。

在进行监测点布设之前,还应该准确判断出监测区域更适合哪种监测点布设方法,以及每种布设方法的技术要点和布置细节问题。只有明确了监测点布设的意义、监测的目标和监测目的才能更好地完成监测点的布设任务。

3.2 城市与农村空气污染监测点设置的区别

一般来说,建立污染监测点的经费有限,特别是监测工作本身也是一项需要消耗资源的工作。各地方执行部门,在进行监测点布设之前,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监测目标应该针对监测环境进行合理化的安排。特别是对于资金的筹备和规划问题,需要建立在完成布设任务、保证监测工作质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经济化处理。

在过往的经验中,城市的污染情况一般要高于农村地区。但这样的经验也并不绝对,因为真正决定污染情况的是监测地区的工业生产情况、工业化种类以及人口和人口作业情况。所以,更应该在充分进行调研后,才能作出更加合理化的判断,以最小的投入获得理想的结果。

3.3 污染源的严密监测

空气污染的监测工作,最关键的考虑因素还是当地的现实情况。这种现实情况的考量,有地理上的问题、气候上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污染源的问题。空气污染的监测,更重要的是针对污染源的监测,污染源才是造成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在进行相关的整治工作时,最能有效体现整治效果的方式还是针对污染源地区的数据对比的方式[5]。

因此,在进行空气污染监测布设时,应该优先针对重大污染源地区进行严密的监测。根据事先调研的结果,对各地区的污染源进行重点关注和分级处理,将污染源周边的空气污染监测作为规划设计的重点。

4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社会的快速工业化进程符合时代的需求,更是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政策。至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坚持拥护和支持中共中央的政策指导。中国第二个百年征程,面对的是未知的未来,是对执政党的考验,更是验证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关键阶段。从空气污染监测问题上着手,以小见大,继续发扬实事求是、砥砺奋斗以及科学严谨的发展理念和实践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继续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污染源监测点监测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我省举办家畜血吸虫病监测点培训班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