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传统节庆活动的创新之道

2021-04-10李华伟

厦门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闽南人闽南传统

李华伟

引言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 闽南节庆活动是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节庆活动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内, 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 本文通过对闽南传统文化的介绍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提升闽南传统文化节庆水平的具体策略和创新之道。

闽南主要的传统节庆活动

闽南人除了继承和发展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民俗节日, 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闽南特色的节庆活动,传统民俗节日大大小小数十个。 下面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闽南节庆活动。

1. 泉州元宵节

元宵节有上元“小年兜”之称,闽南人对元宵节的重视,不亚于春节,举办的活动十分隆重。 在泉州,元宵节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日子,闹元宵的习俗至今依然根植于人们的心中。 元宵之夜许多海内外的闽南人纷纷赶到泉州“闹元宵”——赏花灯、踩街、游灯、烟花,举城同庆,共享欢乐。

2. 农历七月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中元节, 佛教称为盂兰节, 现民间俗称为鬼节, 闽南人称之为“普渡”。 闽南人的中元节最重要的文化核心是报本反始,也就是祖先崇拜。 活动内容多彩多姿,包括祭祖、焚楮送亡(楮是祭祀时焚烧的纸币)、布田祈谷,(布田也叫插彩, 就是在田里谷穗上挂五色小旗,以祈祷谷物丰收)、娱神赛会(有的地方把城隍老爷抬出来,彩车游行,伴以舞龙、踩高跷等活动)等。

3. 中秋节博饼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由传统的“祭月”演变而来。

厦门家家户户及各企业单位在中秋节基本都会举办“博饼”活动。 “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 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 据传是三百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壮志的将士们,亦有思乡思亲之情。 为排解和宽慰他们在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 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 这一独特的游戏,后来逐渐在民间流传并改进,成为一项有趣的民俗活动。

4. 祖师祭

祖师祭也是闽南民间最重要的节庆活动。 祖师信仰是闽南人最重要的信仰。 闽南人的祖师信仰主要有厦门保生大帝、泉州安溪清水祖师、漳州平和三平祖师等。 3 位祖师均为民间名医出身,生前悬壶济世, 死后均成为闽南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俗神。

5. 送王船

闽台送王船是福建省厦门市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最早可追溯到明初。厦门“送王船”的活动规模以同安西柯镇吕厝村、海沧钟山村、湖里钟宅村这3 个地方为首。 而在海沧地区,石塘所举办的活动规模最大。 该习俗一般3~4 年举行一次,通过掷筊来确定在农历月份中的某一天举行。 送王船习俗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有关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6. 浴佛节

农历四月初八, 是佛教创始人祖释迦牟尼的生日, 为纪念佛祖诞生而举行的佛教仪式叫佛诞节。 闽台民间有洗太子(释迦牟尼原为尼泊尔太子)的习俗,故又名浴佛节。 该日佛教寺院和闽台民间将举行浴佛、斋会、结缘、放生和求子等诸多活动。

闽南传统节庆活动对闽南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1. 是闽南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许多闽南节庆活动, 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从中原等中国传统聚集地起源,随着民间迁徙逐步形成,反映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如拍胸舞等)。

2. 深刻影响闽南人的经济文化生活

闽南的节庆活动内容广泛,丰富多彩,贯穿全年,深刻影响人民的生活。

3. 是闽南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前, 闽南节庆活动已经成为闽南人商业活动的载体、旅游会展的支柱,进一步升华了城市品牌建设, 对促进闽南地区经济的创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 是闽南人海内外交流的重要形式

由于地缘相近、人缘相通、信仰类似,海内外闽南人常常在节庆活动期间走亲访友, 成为闽南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传统节庆活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政府主导

政府对传统节庆活动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没有充分的重视和相应的政策指导, 尚未建立起有利于节庆活动健康发展的环境。

2. 缺乏目标体系

当前闽南节庆活动没有有效的规划, 只停留在民间自发阶段,往往只是就活动而活动,没有整体的目标,没办法对各个节庆活动进行目标分解。

3. 缺乏时代特色

闽南传统节庆活动的形式大多停留在原始状态。 首先,活动的内容和表现方式没有融入现代文化的特色和内容;其次,现代科学技术如灯光、音响等在活动中的融入程度不够;最后,与现代经济结合较少。

4. 各地区各种节庆活动缺乏联动

同样的节庆活动在不同地区缺乏联动, 同一地区在不同节庆项目之间也缺乏联动。 总之,各地区各种节庆活动各自为政,缺少整合。

5. 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缺乏互动

节庆项目可以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把各地的人、财、物进行有效的聚合。 通过这一平台,不仅可以刺激消费,还可以有效地进行城市营销、地区特色产品营销。 但目前的情况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闽南传统节庆活动的创新与策略研究

1. 确定目标

(1)发展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节庆活动之一

闽南节庆活动历史悠久, 国内外祖籍闽南的人口众多,据不完全统计高达8000 万人。 闽南人向来有强烈的宗教信仰, 对具有宗教色彩的传统节庆活动有强烈的参与感, 如果将其进行有效的整合, 完全可能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节庆活动之一。

(2)确定为“一带一路”文化推广的核心内容

闽南祖籍的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在“一带一路”沿岸国家更为突出,比如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及印尼等,将闽南节庆活动作为“一带一路”的文化推广形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3)确立为海内外经济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借助闽南节庆活动的平台, 还可以促进海内外企业进行展示、推介和贸易往来,成为海内外经济交流的重要渠道。

2. 提升闽南传统节庆活动水平的创新之道

(1)政府加强支持、引导和资源整合

政府应加强对节庆活动的组织引导。 如前所说,节庆活动来源于生活,散落于民间各个角落各自为政,缺乏整合。 因此,政府应责无旁贷地承担相应的责任,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将节庆活动融入地区的发展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节庆活动对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日趋重要,比如西方的狂欢节、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艺术节、德国的啤酒节、中国乌镇的戏剧节都成为了城市的名片。 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的节庆活动发展规划。 但由于闽南大部分地区对此不够重视, 没有将节庆活动列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 鉴于节庆活动的影响力之大,各城市应率先将节庆活动列入城市发展规划。

②指定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

目前节庆活动的管理部门极其混乱, 甚至存在多头管理和重复指挥的乱象, 同时在资源利用方面缺乏有效的整合,造成无意义的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下,节庆活动难以形成品牌规模。建议应由专门的部门管理, 如在各级的文化旅游部门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指导和管理。

③加强资金支持,鼓励民间组织举办节庆活动

资金的投入也事关节庆活动的成败。 建议政府设置专项资金,列入预算,并督查每年的资金使用情况。

同时,民间组织由于信仰、习俗和生活环境的原因,对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热情有加,所以举办节庆活动时容易发动相应的人群参加。 政府应在资金投向予以支持, 鼓励民间组织举办节庆活动。

(2)平衡和整合各类资源,提升节庆活动的影响力

在节庆活动中,各利益相关体的目标各异,比如,政府要达到政策与文化目标,企业想获得活动宣传机会, 表演团体要获得在媒体版面展出的机会, 民间组织要通过节庆活动寄托宗教信仰。 这时,资源整合显得非常重要,活动的组织者要让各利益相关体共同参与创新, 让活动有效地为各利益相关体创造价值。

①海内外、各地市跨区域联合

闽南人不仅居住在厦、漳、泉,他们的足迹还遍布全世界,其中以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等地区居多。 据不完全统计,除中国大陆外,世界各地的闽南人约有(6000~7000)万人,他们都保留着闽南的传统习俗,也积极参与到各地的节庆活动中,是各类节庆活动的重要吸引对象。

厦漳泉三地作为闽南节庆活动的发源地,应有效整合各地的资源,联合举办一些节庆活动,并吸引各地区和海内外闽南人参与。

②增强节庆活动主题策划内容的融合性、创新性、时代性和专业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模式、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价值观念呈现多元性、差异性,对节庆活动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变化。年老一代对节庆活动的参与更多地与传统信仰相联系,而年轻一代更侧重节庆活动的娱乐方式和体验感。如何在节庆活动中兼顾不同年龄层次的价值观念,增强主题策划的融合性、创新性和时代性是摆在节庆活动主办方的一个重要课题, 需要聘请专业的策划人员主导策划, 并让各利益相关体参与其中。

③增强节庆活动的体验设计

体验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经济价值的来源。 体验的内涵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环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由于节庆活动的特殊性,体验更应该被精心设计。 体验的环节包括主题体验、事件体验、双向互动、角色体验、体验服务等,体验的内容包括活动、美食、娱乐、解说、表演等。一场成功的体验设计可以增强节庆活动的粘性:比如西方的狂欢节。

同时, 节庆活动还可以和大型旅游会展活动相结合,增加会展的体验性。

④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 打造地区产品的交换、交流与交易平台

节庆活动其实是一个特殊的平台, 借用这个平台,特定的人群可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由于具有共同的文化爱好、文化信仰和审美观点,使得沟通和交流更为融洽, 因而节庆活动能成为天然的交流、谈判和贸易平台。 利用这个平台,可以促进地方商品的流通, 并走向海外闽南人集聚的地方。

⑤将节庆活动与城市营销相结合

闽南地区的厦漳泉三地, 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产业各异,节庆活动是进行城市营销的大好机会。 在节庆活动中,通过各种媒体的大力宣传,不仅可以宣传各城市的历史风貌、 自然资源和地方特色, 还可以宣传城市的经济人文情况以及产业优势,通过系列的整合营销,极大地促进所在城市和地区的发展。

⑥整合和升华闽南民间传统艺术, 促进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世界节庆活动的观察, 一个重要的创新是将节庆活动与艺术节相结合。 比如北方春节的庙会、南方广州春节的迎春花市、丹麦的灯节,都是节庆活动与当地的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不但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 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闽南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比如拍胸舞、 高甲戏、木偶戏、布袋戏,还有闽南歌谣,都是散落于民间的艺术瑰宝, 期待着人们通过现代的手段对其加以挖掘、发展和升华。

猜你喜欢

闽南人闽南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闽南华侨华人移民历史概述以及人文精神探析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从张氏族谱看客家人与闽南人的异同
闽南,闽南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