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021-04-10赵明微于微微

新型工业化 2021年7期
关键词:桥梁工程道路体系

赵明微,于微微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0 引言

现代化社会、市场化竞争、专业化发展需要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不断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合型人才,因此,新时期高职院校要推进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变革。要准确地认知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的现状,全面理解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和意义,结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立足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进行重构和优化。树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发展理念,采取多元化培养模式、综合性教育手段,促进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快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新时期的建设,为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变革做好发展性、综合性、基础性工作。

1 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新时期遇到了新的机遇,通过不断变革和持续创新,在人才培养的方法、体系和模式上作出了很多有益探索,在很多领域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是,面对社会、市场和行业的现状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1 缺乏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

在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中,没有根据道路桥梁工程建设领域的要求和市场化的特点进行系统创新和持续调整,落后的人才发展思想、片面的教育理论、僵化的教学观念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相关工作的基础。这导致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专业、教育、教学建设上存在思想上的认知缺陷和不足,导致进行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职能简单而机械地重复传统方法和旧有秩序。难于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市场化、操作化需求做出准确而及时的反应,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层面上表现出低效能和低质量[1]。

1.2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原则失当

教学原则指导着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实际,如果教学原则出现失当和错误则会导致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能难于得到保障。当前,一些高职学院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坚持交叉性、实用性原则,要么出现教学中单一强调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要么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导致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不能在相关领域和相邻专业得到有效提升,出现了综合能力不强、动手能力不足、发展潜力过弱等一系列实际问题。

1.3 道路桥梁工程专业技术教学体系僵化

当前很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教学体系执行上依然以传统的价值和任务目标作为基础,更多地倾斜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学习,难于对新技术、新概念、新方法做出必要的优化和调整。导致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不能有效紧跟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市场变化的要求,失去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发展的吸引力和促进里。同时,在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对普通高校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评价系统照搬现象严重,不能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特点,导致教学评价层面出现巨大的漏洞。

2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对策

从全局的角度看很多高职院校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上作出了很多有益探索和创新,其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因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高效能性,得到了高职院校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认可。当前,如何更好地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建设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课题。

2.1 建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理念的创新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高质量、高水平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是新时期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变革的重要路径,是方法论上和主观认知上更好进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关键所在。一方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要明确复合型人才的定义,要在认识上全面理解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要将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共识凝结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实际过程之中,使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科研、活动更加适应复合型人才的成长,让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全体师生的共同诉求,在思想和理念上形成培养和发展复合型人才的前提与基础。另一方面,要创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想,要看到社会和企业、现实和操作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同时也要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建立起新时期、崭新的人才培养思想,主动突破就有思想和秩序的束缚,立足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现在的成长和日后的发展,实现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认知,在思想上认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立足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实际,更好地完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2]。

2.2 坚持多学科渗透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教学原则

多学科渗透是复合型人才成长的重要前提,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必须将多学科交叉和多领域渗透作为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当前重要的目标和任务。多学科渗透过程中首先应该坚持交叉性原则,在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中要确保学生专业知识、专项技能的基础上,采取功能关联和学科渗透的手段,促使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能够主动涉猎本专业相关、本技能相近的相关知识与体系,使各种素质和技能在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实际要求下整合在一起,纠正在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存在的偏重专业、跨度不够的问题,形成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新方法、新理念和新基础。其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中要突出实用性原则,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必须加倍重视文理沟通、知识跨越、技能复合的相关工作,高度注专业教学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将更多的市场化需求和专业化要求内化在专业发展体系中,通过新的模式和方法加速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最后,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目的性原则,要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办学主旨,突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当前重要的任务,主动为学生创设专业发展、技能形成的机遇和平台,主动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和成长服务,使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发展的主要路径和方式[3]。

2.3 创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多元化教学体系

多元化教学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必须要将创新教学体系作为重要的支持和保障。首先,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建立起骨干体系,并在此前提下对专业进行扩展和深化,采取构建适应市场要求和专业发展的多元化教学体系,立足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主体和基础向外进行持续扩展,在教学体系中引入土建、市政等相关专业的内容,形成在系统上的外延和结构上的拓展,在利用教学体系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同时开阔学生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视野,增加学生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相邻专业的涉猎面,在建立多学科渗透和交叉课程体系与结构的前提下打造高效能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新体系。其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要不断推出多元化的模块教学体系,根据专业知识结构、技能形成特点对教学系统和体制进行调整,使其在综合和平衡的基础上形成功能型模块,学生通过一个教学模块的学习深层次、广范围地接触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相关内容,在加速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技能形成进程的前提下打造学生优秀的操作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最后,要建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多元化的教学考评体系,不但使教师详细而准确地了解学生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也让学生更加系统而科学地认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习的状况和程度,在倾斜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考核的基础上做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更为全面、系统的评测,为更好地进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习和教学提供反馈和支持[4-5]。

3 结语

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新时期培养综合型、技能型人才的新模式,不但能够大幅度提升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而且也大大确保了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能够在行业和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占据稳固的优势地位。要继续立足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市场化趋势,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体系和方法,在原则、体系、目标、系统上作出不断创新,搭建起专业化、市场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构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新体系,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成长与成才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桥梁工程道路体系
工程造价控制中竣工结算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桥梁工程设计在BIM技术中的应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基于MicroStation的桥梁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应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桥梁工程中钻孔桩施工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