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园区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力量动态模型研究

2021-04-09

消防界(电子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化工救援园区

一、我国化工园区建设现状

从我国化工园区的建设现状来看,主要是利用了产业聚集的模式,产业聚集区的诞生是围绕社会资源节约以及运营成本降低,企业规模效益建成,最终扩大产业竞争优势来实现的。其组成包含了产业之间具有关联性的企业和机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产业聚集的模式以及效应也更加明显地展露出来,并且其建设热潮不断从我国大、中、小城市涌现。

而化工园区就是产业聚集的另一大表现,化工园区主要指的是在现代化学工业中,为了更快速地适应资源与原料之间的转化,进而实现产业的国际化,经济效益最大化,最优化以及企业发展大型化的产物。化工园区的建设能够为该区域范围之内的地方经济带来活力。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各种化工企业在时间的推动之下不断往化工园区集中,使得化工行业的发展具有园区化的趋势。

按照产业特色划分,可以将我国的化工园区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石油化工型、煤化工型以及精细化工型。通过调查现有的数据可以知道,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的工业园区以及其他的重点化工业园区目前的存在数量为676家,同比去年增长12.48%。另外在这个数据当中,国家级的化工园区(包括高新区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57家,占总化工园区数量的8.43%;而以省级为单位的化工园区共有351家,占总化工园区数量的51.92%;剩余的地市级化工园区数量是268家,占总化工园区的39.64%。从现有统计的数据来看,以省级为单位的化工园区占比是最多的。

二、化工园区消防救援力量建设难点

目前,国家未对化工园区进驻企业数量进行明确规范,但受园区承接能力、土地用能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污染物吞吐量级等因素制约,国家级化工园区企业数量通常在100—160家左右,省市级化工园区通常百余家。化工园区企业生产工艺复杂,管线交错,环环相扣,其运载的生产物料以及生产过程当中的中间体,成品等大概率具有易燃、易爆、剧毒、辐射及腐蚀等特性,因此在生产的过程当中,稍加不慎,其产品就有可能在高温、高压以及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的作用之下出现意外,一旦不能够及时将这些失误避免或者范围缩小,那么就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损失,甚至波及相邻企业,并且还极有可能发生二次火灾爆炸事故等连锁反应,危险量级呈几何倍数增长。多年来,化工园区消防救援力量建设经历了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程,目前正处于发展瓶颈期。

从我国国情看,消防资源配置还不够完善。根据现有的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定,普通消防站在接到指令需要确定辖区面积时,需要在5分钟之内到达辖区边缘。然而,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数量庞大,城市建设老旧规划错综复杂,消防救援力量很难辐射到远离城市中心地区,很难满足5分钟出警需求。部分地区经济水平不均衡,消防站建设数量、规模以及人员、装备参差不齐,更是限制了消防救援力量建设。

从化工行业看,消防投入产出还不够明显。由于我国企业众多,其中不乏部分园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消防力量建设的重要性,单纯认为消防力量建设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并且不能创造收益,因此就使得其在消防方面的投入不符合标准。另外,针对一些已有较好收益的企业,还有可能为了不加大投入,使得在其扩大生产的过程当中不能得到生产保障,因此也会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构建化工园区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力量动态模型

面对如此艰巨的形势,探索构建一套科学的灭火救援力量体系,成为化工园区消防救援力量建设的必由之路。在此,提出化工园区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力量动态模型的概念。

(一)化工园区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力量动态模型框架。针对化工园区产业特点,按照“专业化编队、模块化调集、扁平化指挥、全过程保障”的原则,确定化工园区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力量动态模型,着力打造“总队、支队、园区”三级化工园区专业力量体系。

1.工艺处置队:由辖区大队、辖区中队、化工园区(重点企业)消防部门共同组建工艺处置队。工艺处置队主要针对园区内重点企业、重点区域进行重点布防,摸清区域和路线图、工艺流程图、生产物料、处置措施等要素,定点存放在服务器、企业“黑匣子”中,确保发生事故第一时间获取相关资料;按部门、岗位设置24小时值班制度,常态化开展应急响应和实战演练,依托园区企业定期开展岗位培训,不断提升专业处置能力。

2.辖区专业队:主要由支队级单位组建。根据不同灾情条件下的作战估算、处置技战术和装备选型,定人、定岗、定任务,平时按建制分散执勤、战时按编队统一调度。由1个全勤指挥编队、2个灭火编队、1个供液编队、1个工艺编队、1个战保编队以及侦检、洗消、通信等作业分队构成。

(二)推动建立化工园区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力量实体运行。建立三级化工园区专业力量指挥体系,明确职责任务,强化值班备勤,平时分散执勤,战时多点调集、编成作战,发挥整体作战效能。

1.完善指挥体系。按照“一园一策”原则,省级(含)以上化工园区应按照化工园区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力量动态模型,逐一编制应急响应预案,成立指挥领导机构,编制“总队、支队、园区”三级化工园区专业力量编成,在这个基础之上,快速建立起专业的应急救援力量模型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这个模型当中包含了环保、卫生、气象、供电、供气、通信、交通等部分,与此同时,加强联合演练,确保发生突发事故第一时间响应。

2.建强专业队伍。组织化工专班深入园区开展驻厂跟班作业,分专题聘请化工专家开展知识讲座、案例剖析、难题会诊、事故处置战术研训,对内定期开展战例研讨和实战演练,对外开展业务交流和技术培训,指导园区化工企业建立工艺处置队和微型消防站,将“懂工艺、精战术、通程序、善指挥”这4点作为培养原则,来进行相关工作人员的人才打造计划。打造适合区域实情的应急救援专业力量。

(三)将化工园区信息中心与消防指挥系统无缝对接。加强消防指挥系统与化工园区应急中心、化工企业信息中心无缝对接,构建“指挥调度科学化,应急响应快速化,辅助决策智能化”的协同运行机制,实现应急救援指挥全过程、全要素。

1.预知预警掌握一手信息。化工企业DCS 系统、SIS 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实时数据,通过大数据手段科学地制定规则并加以分析,将对园区监管和消防预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DCS 监测预警系统在实际运行的过程当中可提前30s 抓取快速、急剧地逼近事故线,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异常、突变等化工工艺运行信息进行监测,并且将这些数据进行传输;从实际应用来看,其能够缩减1—3min 接警调度时长,平均每起化工事故可提前1.5min 得到有效处置。目前,化工园区DCS、SIS 等关键数据为企业涉密工艺信息,仍需从国家层面进行政策引导,在技术层面实现应急救援与信息保密的平衡点,建立由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

2.远程监控获取直观图像。利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识别异常信息,第一时间传送至信息中心进行人工甄别,确定为突发事件后,可直接进行灾情响应并通知消防指挥中心作进一步处理。同时与园区高空瞭望图像识别系统结合应用,将有效确定事故起始点及扩大蔓延范围、趋势,为消防应急救援处置提供第一手作战辅助决策信息。

猜你喜欢

化工救援园区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救援行动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