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农村就业结构与农民收入实证分析

2021-04-09饶中政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农民收入四川省

□文/ 彭 鑫 饶中政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湛江)

[提要] 通过因子分析将四川省农民人均收入与结构数据、农村从业人员数据与结构数据进行分析,将农村就业结构特征、农民收入结构特征的各个影响相关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由结果可知:在影响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中,工业就业结构发挥主导作用;而农业就业主导的就业结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在今后建设更富、更强的小康社会过程中,要大力发展工业相关产业,提高农民就业率,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过渡的速度,最终使四川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近年来,有关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国内学者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杜华章利用因子分析对江苏省近20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已经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陈世强以省域为研究单元分析我国乡村从业人员就业结构及其演出,得出经济发展仍然是影响演化的重要原因。李君甫提出农民就业结构的变化是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而且使社会结构发生更进一步的变化,这使得农村劳动力向城乡转移输送的速度得到提升,并最终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本文选用四川省农民近20 年以来的人均收入及其结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总结,为其他地区的农村规划指明方向。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以因子相关性大小为基础,再将变量进行统一分组,目的是使得在同一组内的变量之间出现相关性偏高现象。这种统计技术的作用是方便又准确地提取出影响农民收入及其结构的公共因素,从而在数据基础上全面评价四川省农民收入结构和农村就业结构的关系。

在1997~2018 年的《四川省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网中,挑选出1997~2018 年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Y 以及挑选出结构数据和农村就业结构数据,通过SPSS26.0 软件对四川省农民收入与农村就业结构的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处理。

(一)相关性分析。在对统计数据处理之前,首先应该检验变量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通过相关性系数矩阵,得出变量与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从中提取公共因子,从而达到有效规避各个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目的。

(二)KMO测度和Bartlett’s 球体检验结果。利用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KMO 测度和Bartlett’s 球体检验,最终结果如表1,KMO 值为0.718,Bartlett’s 球体检验的值为344.692,显著性值(P 值)是0,其数值小于0.01。最终结果表明,此数据最合适使用因子分析。(表1)

二、结果与分析

(一)提取公共因子并解释命名。根据表2 可知,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在1997~2018 年四川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Y 的4个变量和农村就业人员结构X 的4 个变量的值中选取2 个公共因子,将表2 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可计算出矩阵的特征值以及其贡献率并得出累计贡献率,通过计算这9 个因子的总方差,可得出因子累计差贡献率为85.713%,根据数据可以清晰全面地反映出相关信息。(表2)

由表2 的结果,可知第一因子F1的特征值为6.505,方差贡献率为61.397%,说明其存在大于60%的信息量,在第一因子上,所有的变量除x1和x4之外均与其他变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在第一因子F1上具有较高因子载荷的变量主要有x2、y1、x3、y4、y2、x1等6 个指标,其中工业从业人数x2指标的载荷量最高,故此,将F1取名为工业就业主导型收入评价因子。而第二因子F2的特征值为1.209,方差贡献率为24.315%,意味着其具有超过总体上20%的信息量,可知在第二因子上除x2和x1之外,所有的变量和其他变量都具有正相关关系。而在F2因子上的较高载荷量有转移净收入y3、农村三产业从业人数x4和农民人均纯收入Y 等3 个指标,主要显示出农村的就业结构,并大致反映了农村农民的收入情况,而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数x1和其他指标存在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所以可知,将F2因子称作为农业就业主导型收入评价因子。

表1 KMO测度和Bartlett’s球体检验结果一览表

表2 旋转成分矩阵及解释变量的总方差一览表

为了达到降维的目的,在四川省的农村就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中9 个变量的值中提取出两个因子,分别是工业就业主导型收入评价因子F1和农业就业主导型收入评价因子F2。对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使主成分因子更加具有说服力,最终得到实证结果为0.61397 和0.24315。

(二)计算年度的因子得分。一般计算各个因子的得分存在两个途径,通过检测各项指标的观测值和用公共因子代表原始变量,而公共因子具有描述各项原始指标相关关系的作用,通常使用SPSS26.0 软件以及回归法达到精准研究对象特征的目的,最终获得因子得分系数的矩阵。(表3)数学模型如下:

对四川近20 年以来的9 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以后,显示出了农民收入结构与农村就业的相关结构关系。在考虑主成分得分的前提下,获取相关信息后,依然要以旋转平方和载入后得到的方差贡献率作为主要的权重,得出四川省中指标里的2个因素的综合得分F,公式为: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分析数据可知,非农部门的就业已成为提高居民收入的核心部分,工业就业主导型则成为了四川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面,我国主要发展工业等城市化产业,而逐渐忽视农业的发展。导致工业就业主导型的结构逐渐成为决定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2.277%。农业就业主导型结构是四川省农村就业结构的次要方面,贡献率仅为13.436%,这是由于一方面近年以来农村劳动力纷纷向外地输送,农民负担也随之增加,“谁来耕地”便成为了农民最头疼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早期时,农村经济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由于地理位置、经济不统一和城乡差距过大等原因,在农村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主要是依赖基本的本土产业提供收入,限制农民的增收途径,最终使得农民增收速度具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四川要充分发挥经济发达、创新能力强和物质基础丰富等优势,在未来建设新型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农村非农岗位,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改变农民收入低下等现状,最终实现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的目标。

表3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一览表

(一)稳定农业发展。四川省第一产业是农业,中国农业发展从改革起便迎来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普及,农业传统模式慢慢被打破,新兴产业逐渐兴起,农业现代化的总体水平提高。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关键在于解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问题,而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民逐渐失去主导权的主要原因。现代农业是农业的最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以工补农的时代已经来到,加速农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将土地资源和农村人员集中,由政府部门作为主要牵头部门,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发展规模经营,为现代化农业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利用四川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等,因地制宜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加强基层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为进入新产业的农户抵御了风险。解放农村的大量劳动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丰富多种形式的经营方式,建立一个相互协调、互相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二)加快城乡统筹。“五个统筹”的发展理念首次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被提出,目的是为了优先统筹城乡的发展,而在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理念被提出,为今后的农业建设奠定了基础。城乡统筹旨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达到发展城乡融合道路的目的。

尽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将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有助于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通过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和扩大农业规模,禁止出现户籍制度将农业剩余劳动力用于其他途径的行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利用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还要考虑到工作岗位的数量情况。充分利用四川省的多民族特色,引导各种类型的密集型企业向城镇靠拢,增加工作岗位的数量,丰富农民转变就业方式的渠道,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合理安置。

(三)重点发展工业。四川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和服务业的所占比重较大,而工业经济底子较为薄弱,缺少高级管理人才发挥引导作用,二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四川省的工业经济总量小是制约工业经济的主要障碍,原因包括存货积压、有效抵押物较少等,可以通过增加相关岗位的数量,扩大农村居民的就业渠道,使农村居民的充分就业率得到提高。在有限的条件下,为更好提升四川省的工业经济水平,结构、市场、资金、人才四项元素缺一不可;通过发展多样化密集型的农业企业,丰富农民的就业途径,显示出工业主导型就业结构的重要性。以政府作为牵头部门组织工作,提高农民从事各项活动的能力,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打造新型的职业农民,明确四川各市的各个规模项目,并组织推广示范工作,建立重点工业化经济发展地区,加强技术指导,界定相关标准,派出学术代表进行交流研讨,并对后续技术服务进行后续指导。

(四)扶持农村教育。提升农村的整体教育水平。资金上,加强地方政府对农村居民的财政投入。政策上,出台一系列的有吸引力的政策,加大对农村青年教育水平的支持力度,灵活合理利用国家政策,吸引在外大学生回乡从事农业工作,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关键举措。结构上,农村教育的长期落后是城乡二元结构现象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均匀分配教育资源、解除对户籍制度的限制、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以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达到提升农村整体教育水平的目的。解决师资队伍数量少、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提高儿童的受教育质量。完善家庭教育和健全学校教育机制,可以避免隔代教育带来的影响,从而促进各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通过利用提高奖金补贴和薪酬水平,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人才的不流失。文化上,在农村积极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宣传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举办讲座,增进文化氛围,使得农村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农民收入四川省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