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的发展历程比我们想象的更有趣

2021-04-09策划本刊编辑部

科学大众 2021年7期
关键词:灞桥造纸术薛涛

■策划/本刊编辑部

数千年前,结绳计事,甲骨传文,后来青铜器与石鼓上刻满文字,沉重的简牍记载着历史,昂贵的绢帛誊写着辉煌。但是,这些平民百姓接触不到的方式也在隔绝着文化……当造纸术发明并普及,人类的知识文明得以快速传播!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追本溯源,理一理纸张的发展脉络。

西汉:出现最早的纸——灞桥纸

1957年,考古学家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不仅有镜子等日用品,还有最早的纸——灞桥纸!

这种纸技术原始、质地粗糙,不便于书写。它主要以大麻加苎麻(少量)为原材料,只做了切、蒸、煮、舂、捣,没有“打浆”,纤维完整光滑,勉强叫作纸,跟古埃及的莎草纸一样,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真的只是改进了纸的制造工艺,不过他改造的纸已经可以算是真正的纸!他主要利用布和渔网为原料,制作麻纸。这种纸张的特点是能厚能薄、质细、有韧性。

晋代:拒绝迂腐,追赶新潮

东晋末期,全国以纸代替沉重的竹简。那时,古人就把灼灼的目光投向了多种彩色的植物,最终锁定了平平无奇的黄檗(黄柏树),将树皮扒下晒干,熬成黄水,再用汁水浸染纸张。当然,也可以先写后染。

南北朝:火热营业的纸店

这个时期的纸坊里卖的纸主要有3种:1.麻纸,纸色略黄,稍微粗糙;2.楮皮纸,经过十几道工艺流程,属于精细纸;3.桑皮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生活用纸。当时的纸实在是忙,不仅要供抄录“经史子集”,书写日常公私文件 ,还要誊写宗教经典。因此,文人墨客踊跃而出。

唐代:女诗人薛涛发明红色“薛涛笺”

或许在白色纸上写诗写腻了的女诗人薛涛想:要是纸是彩色的,该多美啊!灵感袭来,于是薛涛搜罗来红色的鸡冠花、荷花,以及其他不知名的红花,将花瓣捣成泥,加入清水,得到红色染料,加胶调匀,将其一遍遍地涂在纸上,并用麻纸吸掉多余水分,再压平、阴干,便得到了红色的纸。

这时期,纸的原材料也变得多种多样,除麻纸、楮皮纸、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薄而韧的檀皮宣纸、纤维交错的瑞香皮纸、产量丰富的竹纸。

而且,纸张优秀到“出口”。纸在这时期由丝绸之路外传,乌兹别克斯坦、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埃及,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都逐渐获得了中国的造纸技术!造纸术传入日本后,匠人结合本国文化,制造出了日本经典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纸。和纸通常由楮、三桠和雁皮(一种植物)的纤维制成。

宋代:偏爱竹纸

宋朝后期,市场上的纸十之七八是竹纸。

元代:漂白纸

当时主要用“熟料”漂白。“熟料”也就是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层清液漂白纸。

清代:多种纸张,百花齐放

这个时期,创造了染色、加蜡、砑光、描金、洒金银、加矾胶等新技术,各色纸有奏本纸、榜纸、小笺纸、大笺纸、细密洒金五色粉笺、五色大帘纸、印金花五色笺、白笺、皮纸、松江潭纸、新安笺等名纸。

为了使纸具有华丽的色彩,人们在纸里添加蜡、金箔片、银箔片。而纸上的花纹则是在纹版上进行磨压而形成的。

近代:工业造纸技术大发展

要说我们现在最熟悉的纸,还是欧洲工业化后所生产的纸张。中国在发明了造纸术后传遍世界各地,在海外经历了工业化的改造后,纸又兜兜转转回到了中国。

19世纪末,在欧洲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纸的原材料改以木材为主,机械制造让木材纤维纸的质量提高,甚至能“存活”500年的时间!

硫酸盐的化学制浆法使这些纤维原料中的纤维解离,让纸的强度变大!

现代造纸工序更加复杂,纸张不仅平滑、洁白,还可根据需要造出各种特性的特种纸。

回想数千年以前,纸还是平民百姓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今天,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不可替代。

猜你喜欢

灞桥造纸术薛涛
《天工开物》里的造纸术
古代有名的“断肠桥”
初寻雪上飞
折柳谁送
我学会了造纸
夜怀
蔡伦改进造纸术
一斛珠·灞桥折柳
创意时代的新奇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