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块“标准地”,撬动创新活力 广西探索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略记

2021-04-09

南方自然资源 2021年3期
关键词:柳州市用地广西

<<<潘正伟/摄

2021 年3 月,初春的广西,乍暖还寒。在柳州市柳北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里,广西十一冶朝晖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整齐划一,一条综合自动构件生产线正如火如荼地加工叠合楼板。该公司营销部部长黄国倩告诉笔者,这个项目能快速推进,“标准地”功不可没。

柳州是广西著名的工业城市。2019 年8 月以来,广西自然资源厅以柳州市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为契机,集成推进“标准地+区域评估”“标准地+代办制”“标准地+承诺制”等多项改革,实现了工业项目带标准出让、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对标准、优服务、促发展的新发展道路。

对标准:“亩产论英雄”

“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中,企业拿地难、项目审批难、资源要素保障难是堵点、痛点问题。”面对工业项目土地利用不够高、行政审批不够快、用地配置不够准等工业项目用地痼疾,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李冠环直言不讳。

2019 年8 月,广西自然资源厅下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项目“标准地”试点方案》,确定柳州市为全区唯一改革试点城市,开出了治疗工业项目用地痼疾的良方。柳州市坚持市场化配置、坚持改革提效率、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坚持全过程监管等4 个基本原则,围绕事先做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做承诺、事后强监管等关键环节,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地”出让体系。

柳州市开展了制定标准的调研工作,相继印发《柳州市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柳州市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控制性指标(试行)》《工业项目“标准地”投资建设监管协议》等配套规定,为具体实施试点工作提供操作指引。

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梳理重点任务,由城区自然资源局具体负责受理和拟订供地方案与工业“标准地”工作。各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城区自然资源局无缝对接,参照自治区和市级相关标准,根据自身的产业定位分别制定本辖区的实施细则或方案,为工业项目量身打造合适的供地方案。

柳州市在柳北区白露工业园等6 个园区开展试点,形成了12 类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亩均税收、能耗标准、环境标准等“5+N”的控制性指标体系,同时立下了“军令状”:2019 年12 月底前,出让第一宗“标准地”。

2019 年11 月1 日,第一宗“标准地”挂牌成交,这标志着广西跨入“标准地”时代,进入工业用地新发展阶段。这宗土地面积11.13 公顷,属于产业二类工业用地,由广西十一冶朝晖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竞得。该公司与柳州市土地交易储备中心签订成交确认书,并与柳北工业区管委会签订投资建设监管协议。

该宗地块是带着这些“标准”出让的:土地成交之日起1 年内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第三个完整会计年度及以后每个年度,年上缴税金不低于150 万元/公顷;项目投产半年内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标准(半年内增值税发票营业额不低于2 000 万元);项目投产后,年工业总产值不低于4 500 万元/公顷;投资强度不低于1 369.5 万元/公顷;环境标准为项目投产后按相关行业标准达标排放。

“我们这个项目投资6.7 亿元,设计年产能是25 万立方米,预计年销售收入8.05亿元,年均净利润1.41 亿元,年上缴税费9 151万元。亩均税收、产出强度分别比自治区的标准高约50 %和60 %。我们会用行动证明,达标不成问题。”谈及能否达标达产,黄国倩信心满满。

广西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处曾文波认为,工业项目“标准地”制度改革,是在充分总结吸收工业用地供应、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开展的一次迭代创新,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它给市场树立“亩产论英雄”的导向,为企业提供了快速落地、生产、出效益的良机,对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治理能力要求。

优服务:拿地即开工

广西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解决了门槛外的问题后,柳州市清楚地认识到,门槛内的问题也亟需优化。针对项目建设时间长、流程多、办证难的问题,柳州市印发了《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工作方案》,创新“项目申报、前置预审、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并联审批、全程监管”等审批新模式,实现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

工业园区管委会为入园企业提供项目许可证代办服务,各有关职能部门按相应的职责进行预审批,企业取得土地并达到法定审批条件后,预审批意见便可以转为正式审批文件。企业签订合同后,就可以一次性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在新模式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长减少了3~4 个月。

在“标准地+代办制”的集成服务中,工业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精简了80 %的受理材料,企业只需要提供申请表和项目备案证明就可以办理。目前,柳州市已有35 个项目实行了“拿地即开工”的审批模式,这种“标准地”出让带来的审批“加速度”,使得项目落地更加便捷高效。

工业项目“标准地”试点改革以来,柳北区工业园区管委会一直为入园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据了解,目前实时跟进的项目有20 个,其中十一冶朝晖装配、方达机械2 个项目已投产,鲁板科技园等项目预计2021 年下半年可以投产。

鲁板科技园虽还没投产,但前来参观的客户络绎不绝,这是“标准地”改革带给企业的政策红利。“从来没见过拿到地就可以直接开工的!”鲁板科技园项目负责人蓝营始料未及。

柳州市还积极推行区域评估制度试点工作,即由县、区或园区管委会委托中介机构,对原本企业承担的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8 项评估事项进行评估,符合区域内功能定位的投资项目可以不再进行单独评价,这大大降低了入园企业的投资成本。

目前,鹿寨县已完成相关的区域评估工作,并通过了市级主管部门审批。北部生态新区和柳东新区也相应完成了目标任务,成果已应用于项目建设中。

2020 年,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供应了58 宗合计327.2 公顷的“标准地”,出让价款7.33 亿元,其中41 宗享受地价优惠政策,为企业减少用地成本3.98 亿元。黄国倩说:“我们竞得的地块原价3 740.352 万元,优惠后2 625 万元,足足省下1 115.352 万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柳州市供应工矿仓储用地79 宗,供应量大幅上涨,这无不得益于“标准地+代办制”等集成服务体系。2020 年12 月,广西自然资源厅对柳州市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试点进行验收,并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试点工作还得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肯定。

“2021 年,我们将扩大‘标准地’试点,对标对先完善‘标准地’制度体系,继续补齐短板,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广西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处副处长潘文好说。

全面推行:激活新动能

广西“标准地”改革大大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间、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规范了企业节地行为、强化了园区管理能力,实现了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的有机统一,形成一块“标准地”多方受益的共赢局面。

2021 年1 月,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印发《柳州市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支持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实施方案(2021—2023)》,从六大方面提高土地要素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激活市场主体新动能,创新产业用地供应配置方式,助推工业产业提档升级。

为促进集约节约化土地利用,在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试点中,柳州市所制定的各项标准基本上比现行国家标准要高。李冠环说:“亩均税收、产出强度、投资强度标准分别比自治区标准提高了30 %、45 %、40 %,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提高了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

“标准地”改革策源地的浙江省,在全国率先下好“先手棋”。浙江省不仅全面推行了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制度,还在农业领域有所应用。广西也走在全国前列,主要偏重工业“标准地”出让的指标体系研究。与先进省份相比,广西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广西还存在区域评估进度不快、拿地即开工的项目不多、县区对政策理解不深等方面的短板。

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军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标准地”与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供地政策的组合实施工作,推行城市规划区、园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压矿区域整体评估,全面推广“标准地”制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从而撬动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柳州市用地广西
广西贵港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横空出世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