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切为了学生

2021-04-08鄢志勇杨恒波魏双容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验学校教育

鄢志勇 杨恒波 魏双容

2020年11月27日,天门市年度教育质量总结大会隆重召开,湖北省天门实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实验高中)再次捧回“高中教育特别贡献奖”:2020年高考,实验高中文理重点本科上线352人,普通本科上线1142人,艺术类本科录取23人。重点本科及普通本科上线人数均超过上级下达的最高目标任务。面对疫情冲击,学校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向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作为一所由師范学校转轨而成的县域普通高中,天门实验高中20余年励精图治,如今俨然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在县域普通高中普遍亟待重振的时代背景下,天门实验高中如何实现不断超越,又有哪些独特经验?面对本刊记者,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纯红娓娓道来。

文化立校:充分彰显校训精神的引领驱动作用

“如果要对学校能够实现不断超越进行归因分析,我认为,首先是我们有很好的学校文化。”刘纯红说,“没有文化的学校不能称其为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就不会有优秀的学校。”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竞争力和活力的源泉。在《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发布的“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光荣榜中,实验高中赫然在列。

校训是浓缩了一所学校文化内核的表达。实验高中的校训确定为“学在实高,自强不息”,20余年始终恪守,八字校训深深铭刻于每一位师生心中。

作为治学办校的最高精神引领,实验高中校训的提出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

天门实验高中的文化植根于深厚的办学历史。建校近80年,学校历经坎坷,曾数度迁址,几易其名。1999年,更是经历了由师范教育转办普通高中教育的艰难历程。作为在实验高中工作20多年的“老人”,刘纯红对此有着切实而深刻的理解:“正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撑着这所老校永不放弃,多方探路,走出困境,重新焕发出青春与活力,并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从办学实际来看,学校高一新生生源缺乏绝对的竞争优势。据刘纯红介绍,按照招生政策,实验高中的新生生源主要来自全市中考成绩排名1300名之后的学生,生源质量中等偏上。因此,学校定下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学生的“中进高出”“高进优出”。

“自强不息成为实验高中全体师生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和必须遵循的精神信条。”刘纯红说,“我们基于校训精神锻造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这是学校开展‘三风建设的逻辑起点。”

“学在实高”的提出更显得顺理成章。刘纯红认为,对学生来说,实验高中就是学习的殿堂、成长的乐园,一定要让学生心无旁骛地学习。“我们的育人理念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阳光思考、健康生活。”

“学在实高”的另一层含义则是,不仅学生要学习,所有教职工都要学习。“古人说‘学无止境,这是极其深刻的哲理。我们要求全体教职工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做学习型、专家型教师。”

为了让校训精神入脑入心,成为每一名师生自觉的精神准则和追求,学校不仅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注重从细节方面规范行为,学校领导还坚持躬身示范,营造学习氛围。

2020年12月28日,一年一度的全校青年教师读书报告会如期举行。刘纯红带领在家行政领导全程参加报告会,分享了自己读《请给我结果》一书的心得体会。全员学习已经成为实验高中的一种常态。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精读两本专业书籍,完成一篇心得体会,青年教师读书报告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九届。

为了使广大教师及时了解高考新动向,特别是解决高三教师第一届新高考面临的诸多问题,2020年秋季开学之初,按照市教科院统一部署,学校派出高三年级语、数、外、理、化等九个学科的备课组长赴武汉、宜昌等地跟岗学习。学校高度重视,要求所有参训备课组长认真学习,做好笔记,返校后在学科组新高考研讨会上分享学习内容,传达高考新动向,诠释改革新变化。

在骨干教师“走出去”的同时,专家学者“请进来”也没停下。为吃透新高考理念,学校邀请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专家王后雄给全体教师作《新高考:如何打造通往“双一流”核心竞争力》专题报告;引进“语文名师进校园”全省公益巡讲活动,请来特级教师、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杨邦俊为全体师生作“经典阅读与人的精神成长”语文人本教育讲座。

学校学生的读书活动蓬勃开展,每学年开展一次读书征文活动,主题涵盖“美丽中国”“中国梦 我的梦”等,读书活动得到学生积极响应,许多学生获得省、市级奖励。

学习氛围的营造甚至从校园、教室延伸到学生寝室。“寝室是学生生活休息的地方,也是学校管理相对边缘化的地方,学生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在这里学生是健康向上还是消极颓废,取决于寝室文化的引导作用,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寝室文化建设。”

在实验高中,每个寝室都有学生自主设计的室名、宣言、格言等,张贴于寝室门上。墙壁上还张贴有书画、剪纸等学生作品,内容高雅大气,催人奋进。学生在设计和讨论室名、宣言、格言中形成团结、向上、阳光的寝室精神。

2020年11月起,学校扎实开展学风建设活动。教务处推出了《天门实验高中学风建设月实施方案》,制定了学风建设标准,出台了《班级学风自查表》,压实了行政领导和教务处值班人员的值班督查责任,值班人员每天不间断巡查课堂与反馈,对三个年级学风建设质量进行量化评比,促进了学校整体学风的提升。

质量强校:始终恪守教学工作主线不动摇

“质量就是生命。”简洁有力的表达,彰显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态度。近年来,实验高中全面贯彻新课改理念,严抓细管,科学创新,以稳步提升的教学质量支撑着学校发展。

2021年1月18日,实验高中隆重举行了省级课题《经典文化传承与学校内涵发展研究》开题报告会。刘纯红带领班子相关领导及学校施文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常态化开展教科研活动,以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是实验高中的一项优良传统,成绩斐然。学校承担的“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学困生”不良心理品质的转化及对策》研究成果获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表彰。

1月20日,实验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大赛落下帷幕。历时一个多月的比武活动,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全体经历了听课观摩、组内赛课、选拔推荐等环节的淬炼,最终60名青年教师进入到最后的分组决赛。刘纯红在教学比武活动总结中指出,教学是学校工作始终不变的主线,只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校际竞争力。

教学比武是实验高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快速提升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以比促教、以比促训、以比促优,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此,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学比武活动,并将教学比武活动的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岗位晋级的重要依据,以及推荐和评选特级教师和名师的必备条件。

一年一度的教学比武也是总结、检验师徒结对活动效果的手段。为适应新课改、新高考的需要,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作用,打造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实验高中制定了师徒结对活动方案,明确要求:师傅要做到“三带”,即带师魂、带师能、带师德;徒弟要做到“三学”,即学理论、学本领、学做人。学校三个年级九门学科100多位教师参与了师徒结对活动。

“一丝不苟抓教学常规管理,也是我们的一个法宝。”刘纯红介绍,为了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行为,学校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十条意见》,对备、教、改、辅、考、评、研、补等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范和要求,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为了落实常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班子带头,每一名校级领导都要蹲点一个班级。

值得一提的是,实验高中尤其重視对学生的“培优补弱”工作,重视抓好学生的个别辅导。

作为一项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安排,实验高中的“培优补弱”安排绝不是笼统的要求,而是细化到实施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学校要求:班级要确定重点对象,分学科进行辅导,每名学生可选两个薄弱学科,每科老师辅导人数在10人以内,然后填写“培优补弱”表;每次考试后,各科老师要对所辅导的学生进行考后诊断,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失分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诊断,并拟定“培优补弱”措施,措施要有明确计划,具体到先补什么、后补什么、用多长时间、每周完成多少任务,并填写在质量分析表上;每周给学生辅导两次,辅导前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完成并予以批改,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每次作业批改与辅导之后,还要填写“培优补弱”表册,并让学生签字,以便年级组检查落实……

这些细致到看似严苛的规定,“折腾”的是教师,受益的是学生。“这是实验高中履行自己办学使命的必然选择。”刘纯红说。

育人兴校:以学生为中心,把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关于实验高中的办学使命,在一次班主任工作会上,刘纯红如此阐述自己朴素的理解: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与未来,奉献实高人的智慧和汗水。

学校坚持以德为先、五育并举,创设丰富的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做法是教育活动课程化,按照课程要求,制定好每一项活动的计划、目标、内容、实施过程、课时、评价,然后按照这些要求去组织实施。这样学生的教育活动就变成了课程,使得随意性、零散性的教育活动变得规范化、系统化,增强了教育效果。比如,“仪式教育活动课程化”,学校坚持每年为高三学生举行隆重的十八岁成人仪式和毕业典礼,激励学生自律自立、追逐理想、勇担责任、回馈社会。仪式庄严而神圣:家长给学生戴上成人帽、学生递上一封信、鞠上三个躬、穿过成人门,然后高声宣誓。活动中,校领导的期望、老师的寄语、家长的嘱托、学生的反思,深深地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又如,“校园节活动课程化”,学校每年坚持举办校园文化节,这是集体音美于一体的校园文化艺术盛会,有班级文化建设成果展示、师生优秀书画作品展示、各年级文艺汇报演出,还有田径运动会。校园文化节展示了学生综合素质,凝聚了团队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良好的环境是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学校一直把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依法治校、和谐发展”管理理念,以制度建设突出长效管理,持久开展平安法治校园创建活动。严格门房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安保专题会议,落实安保工作职责,严把进出关,重点防范非法入侵校园事件发生,把好校门第一关;落实月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深入开展学校安全检查;严格执行早晨、中午、晚上学生点名制度;建立警校联动机制,强化校园周边环境管理;组建护校队,严格落实“护学岗”制度。自建校以来,实验高中没有出现过一起犯罪案件,成功创建了“零犯罪学校”。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

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再加上繁重的学业负担,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实验高中对此有一整套完备的工作机制。首先,建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学校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70余人,专职心理教师4人,长期兼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10余人。

其次,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隔周开设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校广播电台每天定时播放“心情FM”;班级定期更新“心语轩”墙报,编撰发放“心语轩”小报等;定期组织集个体辅导、心理专题讲座、团体辅导为一体的学生“心灵赶集活动”、心理健康专题黑板报评比、团体心理辅导、青春男女生专题讲座等。

此外,面向学生开放心理辅导室,并建立值班制度,随时接受学生的来访;通过网络、电话等开通家校联络平台,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成长档案;重点关注对象主动干预,情况严重的学生实时跟踪监测,必要时转诊就医。

学校多次被授予“天门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资助育人是实验高中的一大特色。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开展阳光资助行动,激励贫困生立志成才,初步形成了“健全资助体系、加大资助力度、探索育人方式、沟通心灵纽带、畅通服务信息”的资助工作体系。学校每年设立专项资助经费,确保每个资助项目专款专用。目前学生资助项目有:慈善阳光班、国家助学金、军休所助学金、学校特困生助学金、超明奖学金、学校学期优秀生奖学金、广州长江商会英才班奖学金、美德青少年奖学金等,每学年共计400多万元。近几年来,每年高考,阳光班学生本科升学率达百分之百,重点本科升学率高达95%,受助学生在爱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不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用感恩之心及社会责任感传递起阳光与爱的接力棒,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今日实高才俊,明日社会栋梁。我们全体师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校长刘纯红的深情寄语,在师生心中久久激荡。

责任编辑/鄢志勇

猜你喜欢

实验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做个怪怪长实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学校推介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