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势跨越开新局

2021-04-08朱爱国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湖北发展教育

朱爱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不忘来时的路,才能走好未来的路。要全面总结“十三五”湖北教育的辉煌成就,科学谋划“十四五”湖北教育的发展蓝图,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推动湖北教育乘势而上,实现新的跨越。

收官: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湖北教育“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三五”以来,全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注重系统谋划和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和重点突破,办成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大事,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难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就。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成绩单”。

这五年,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更加强劲。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89.4%,比2015年增长了3.6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6%,比2015年增长了1.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3%,比2015年增长了0.3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1.1%,比2015年增长了18.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5个百分点,全面进入普及化阶段。继续教育城乡全覆盖,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教育的服务和引领能力不断提升。

这五年,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教育优质资源更加丰富。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累计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370所,奖补普惠性民办园6061所(次),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8%。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全面实现,超额完成“全面改薄”建设任务,累计投入265.2亿元,建设校舍1403.4万平方米。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全面推进,全省统筹投入52.3亿元,改善330所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升205所(次)中职学校基础能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入推进,8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了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生产型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不断彰显,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数量分别居全国第4位、第5位。

这五年,精准脱贫如期实现,教育公平价值更加彰显。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完善控辍保学工作制度,全省建档立卡辍学生历史性动态清零。聚焦“精准资助”,5年全省筹措资金181亿元,资助学生1131万人(次), 实现应助尽助,基本消除因贫失学现象。聚焦“特殊群体关爱”,建立了一大批留守儿童“希望家园”和一批“亲情電话屋”;97%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聚焦“招生倾斜”,扩大面向农村及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每年落实本科专项招生5000余人,提高了农村和贫困地区孩子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聚焦“驻村帮扶”,省教育厅定点帮扶的孝昌县于2019年脱贫摘帽,10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这五年,综合改革纵深推进,教育体制活力更加勃发。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平稳实施,“选课走班、分层分类”教学改革顺利推进。积极推进教育“放管服”改革,高校教师职称实现自主评审,中小学教师全面实行“县管校聘”。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省级统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4.4万多人,培训中小学教师46万人次。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和差异化扶持政策,民办教育在规范中发展。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打造“留学湖北”品牌,来鄂留学人数突破2万人,国(境)外研修交流师生8.5万人次。

这五年,优先发展得到落实,教育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扎实推进,省市县三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建立,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入实施,“五个思政”改革创新形成品牌。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通过教育部验收,所有中小学(含教学点)实现光纤宽带网络全覆盖,教育信息化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全面提升校园安全,中小学安防建设基本实现“三个100%”,安全防护能力实现整体性提升,全省教育系统持续保持安全稳定。全面保障财政支出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体系,实现了“两个只增不减”。

这五年,需求导向明显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更加提升。深入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全省高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11.96万人,半数以上毕业生在湖北就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建设了59个协同创新中心,推出一大批服务国家和湖北战略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0%以上、自然科学领域2/3以上研究成果、全国高校获国家三大科技奖总数的1/7均来自湖北高校。搭建“湖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打造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永不落幕的交易会”。创建了一批高校新型智库,在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决策方面发挥了资政建言作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全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1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驭势:把握历史机遇期

教育“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标志湖北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十四五”时期湖北教育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进入整体抓质量的历史转折期,面临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机遇期。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当前,全球治理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人才和科技竞争更加激烈,教育对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愈发重要,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变革,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发展不断重塑教育形态。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建设创新湖北,教育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解放思想,积极跟进,努力赶超,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和务实合作,努力办出更高水平、更为开放的教育,在国际合作中创造新机遇,在国际竞争中建立新优势,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做出新贡献。

我国新发展阶段对教育的新要求需要我们积极研究。“十四五”时期,我国处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给教育提出了新需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对教育的政治需求;持续扩大教育规模,满足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这是对教育量的需求;推进现代化、构建双循环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对教育质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这是对教育的文化需求;融入國际教育大舞台、提升湖北教育国际影响力,这是对教育的结构需求。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研究“十四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结构调整需要优化的问题、统筹全局需要解决的问题、改革深化需要试点的问题、持续发展需要巩固的问题以及内部建设需要实现的目标,并明确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需要我们积极作为。多年来湖北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尽管去年我省遭遇百年不遇疫情、严重洪涝灾害和严峻外部环境的多重冲击,但我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在中央一揽子政策支持下,全省疫后重振取得可喜成绩,主要经济指标逐月逐季向好,2020年12月地区生产总值恢复到上年的95%以上。省委省政府坚持保民生、兜底线,大力压减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用于优先保基本民生,民生支出比重持续保持在75%以上,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守住了民生和社会稳定底线。我省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发展布局优化期、积能蓄势迸发期、省域治理提升期,教育大有可为。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的战略功能,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中有更大的担当、更大的作为,把科教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胜势。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全省人民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的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教育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态势,人民群众不仅需要“有学上”更需要“上好学”。教育改革要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和群体差距,进一步保障弱势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解决人才供需对接、教学方式变革、家校共育等深层次问题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

教育发展的新矛盾需要我们积极破解。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我省教育的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我省教育发展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供给不足,义务教育“城市挤、农村弱”没有完全解决,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不够,职业教育校企深度融合有待进一步推进,省属高校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服务能力不够强,教育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高质量教育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还不健全。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切实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起航:实现发展新跨越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认清湖北教育发展的历史新方位,锚定重大目标任务,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广阔的全局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来审视湖北教育工作,系统谋划、科学部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建成教育强省是2035年远景目标。建设“教育强省”是我省孜孜以求的战略目标。2011年,《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2019年,《湖北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22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走在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前列”;2020年,省委十一届八次会议提出,展望2035年,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湖北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建成教育强省。从“基本建成”到“走在前列”到“加快建成”,我省“教育强省”的目标越来越清晰,步履越来越铿锵。我们要从更长的周期去把握发展的“节奏感”,更加注重保持发展的定力,更加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三个“五年规划”的压茬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为2035年建成教育强省而不懈奋斗。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重要的政策导向。经过努力,我省教育发展进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战略全局的高度,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健全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教育投入重点从条件保障向内涵提升转变;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释放高校创新潜能;健全普惠便利的终身学习体系,将教育服务由学龄人口为主拓展到面向人人;构建开放共享的信息化教育体系,推动新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创新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协调要求各级教育上下衔接、各类教育左右沟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绿色要求按教育规律办学、按教学规律育人,让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开放是教育由做大走向做强的关键一招,也是教育自信的重要体现;共享是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高质量的公平。“十四五”期间,我们要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实现教育事业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服务新发展格局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和国家针对国内外局势转变做出的重要判断,也是打造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服务新发展格局,我们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主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将教育作为新发展格局的优先因素、内生变量,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探索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式,拓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领域,为把湖北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做出教育贡献。

突出系统化思维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方法。推进教育发展,要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注重由要素发展观转向整体发展观,统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率,从发展模式、体制机制、结构类型、评价方式、内在活力、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教育体系进行整体性流程再造、机制塑造和文化打造;从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增强国民素质、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角度,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全面研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以及新教育形态等不同学段、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的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以高质量统领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实现规模足够大、结构足够优、体制足够活、类型足够全、质量足够高、效益足够好。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实现美好蓝图,我们要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开启教育强省建设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做出教育贡献。

猜你喜欢

湖北发展教育
The rise of China-Chic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