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的探讨

2021-04-08张妤媛

中国市场 2021年1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优化措施内部控制

张妤媛

[摘 要]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成熟,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赢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伴随着国家经济转型,现代化企业变革,过去建筑施工企业采取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需求,除了依靠创新施工技术、提升建筑质量等,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优化自身管理,才能增强竞争力,获得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1.104

1 引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为国家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提高国际竞争力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行业于2018年经济增加值为61808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7.14%,其重要意义已经不言而喻。建筑施工企业与一般企业不同,其产品主要是房屋建筑、桥梁道路以及大型设备等,往往具有固定性,且体积庞大难以分割,建筑施工企业工作流动性强,生产周期长,工作条件恶劣,且极易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具有较大的风险,因而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是实现长远经营的必要条件。

2 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风险

一是成本费用控制风险。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产品是施工项目,而一般的项目周期都长达3~5年,在施工期间内,所需的建筑原材料的价格会因市场而波动,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建设成本难以预期,产生成本风险。二是财务风险。建筑施工企业进行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高,往往需要对外融资,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负债率普遍较高,通过分析我国实力强大的中国铁建、中国建筑和中国中铁的年度报表可以发现,其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了82.9%、78.7%、80.5%,高资产负债率、高杠杆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三是安全风险。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基础建设的不断优化,建筑施工企业承接的地铁工程、隧道建设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越来越多,可以说建筑施工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安全有着很大关系,导致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安全问题要求越来越高,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3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首先,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存在董事会成员与管理层成员高度重合的现象,这必然会导致企业管理层的行为难以受到监管和约束,董事会的监管职能基本上形同虚设,长此以往,企业管理层可能会为了个人私利出现“逆向选择”。其次,企业内部控制权分散,部门职能划分责任模糊。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传统工业企业,发展周期长,但也导致了其经营管理方式传统不科学,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部门设计上十分传统粗放,没有引进内部控制思想,各个部门相互之间无法形成牵制,没有设立内部审计等管理职能部门。部门之间的职责权利划分没有明确的界限,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业务交叉无人负责,出现问题则相互推诿。

3.2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乏力

近些年市场上对于内部控制的宣传普及,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内许多企业也开展了内部控制培训,但是培训效果甚微,内部控制执行落实不到位,难以发挥管理作用。

首先,部分内控制度过于形式和虚化,导致管理人员对制度的了解都存在很大问题,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更容易导致分歧和错误。很多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条款时不切合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也不考虑员工的执行可能性,制定的条例大都过于空泛而不切实际,导致员工在实际落实和运用上存在障碍。其次,内部控制的范围狭隘。虽然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考虑到了内部控制的作用,但是没有理解内部控制对于整体企业风险的管理意义,而仅将内部控制作为对财务管理活动的监督控制,对企业内其他关键的业务领域却缺乏相应的控制,内部控制的作用被极大弱化。

3.3 内外部监督流于形式

首先,企业内部缺乏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部门。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项目工程建设的投标与建设占据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重心,企业管理者将工作重心放在工程项目的投标竞标之上,却忽视了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或认为企业内部并不需要自纠自查,缺乏独立的审计部门,很多企业管理者在发现问题后,才会提出对某些部门进行审计,而不是长期系统的全面审计,导致企业内风险较高。其次,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所涉及的项目可能关系社会安全、项目投入资金高,因此企业自身或监管部门会周期聘请外部专家对企业的管理进行评估。但是,外部审计监督活动往往一年展开一次,对企业的监督效果欠佳,并且外部专家审计监督只能是事后监督防范,难以及时发现风险并解决,存在很大的滞后性。

4 建筑施工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的方案措施

4.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良好运行的基础。企业要健全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的治理结构,减少各个岗位的交叉,保证各岗位的独立性,确保其能充分行使自身的职能。企业还可以通过增加外部董事的方式,聘请具备内部控制管理技能和素质的专业人士,帮助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实施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管。另外,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大多属于企业集团,下设众多工程项目分公司,导致了管理的困难。健全分公司上报审批制度,企业集团总部要对分公司的决策进行审批核实,确保分公司的项目决策符合企业的规定,及时发现分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并纠正。其次,优化组织结构体系。工程项目承接和建设需要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企业需要增设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另外,企业要明确划分各个部门职责,明确工程项目的承接、施工采购、劳务派遣、市场调研等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部门和岗位负责,确保施工项目顺利开展。

4.2 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首先,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为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应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让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风险管理机构必须保持独立性,设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符的风险管理目标,定期对企业内部经营环节的风险进行筛查分析,做好风险的事前防范应对。其次,健全企业内部风险防范机制。健全的内部风险防范机制除了包括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还应结合财务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的联合工作,建立起风险事前预期、事中控制、事后反馈评测的风险管理系统,将整个企业业务活动纳入风险防范的体系中,从风险发生的源头进行控制,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损失。最后,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离不开现代科技和信息化设备,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通信技术来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多地的工程项目进行系统管理,保证各地的工程项目建设进程能够及时反馈,相关风险信息及时传递沟通,全面整合企业的风险信息,全面提升企业整体风险防范能力。

4.3 完善关键环节的内部控制

首先,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建筑原材料的采购占据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的三成左右,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优化对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采购计划制订的内部控制以及采购付款的内部控制,项目实施采购之前,需要由财务部门统一进行采购计划的制定,并交由不同的部門进行审核批准,在采购付款环节,必须经由财务部门在审阅采购计划、采购发票、入库单、仓库确认书之后再确认付款,并且采购计划制定岗位与采购付款岗位须实施岗位分离制。其次,施工环节的内部控制。施工环节是建筑企业最为重要的环节,其控制主要包括施工进程、现场物料设施监管、工程验收等。项目施工进程必须在施工前期设计施工方案,遵守设计方案开展施工,对于不可抗力导致的施工延期必须及时提交报告说明。施工现场的物料必须按照施工计划审批后支出,定期对现场的物料设备进行盘点清查。工程验收标准必须严格执行,由专业部门进行勘验审核,必要时可聘请外部第三方独立机构对项目进行验收。

参考文献:

[1]曹斐.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J].财会学习,2020(13):244-245.

[2]成建.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内控制度管理[J].纳税,2020,14(4):247,250.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企业优化措施内部控制
建筑施工安全成本及优化和控制
浅析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